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工夫檢點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弘一法師《改過實驗談》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誡人們要常懷自省之心,檢討自己的過失,閑談之時,不要談論他人是非。
弘一法師認為,靜察己過是分內之事,而不論人非卻是一個人品德的試金石。
尤其是在現(xiàn)代社會,所謂的“靜察己過,勿論人非”應成為我們必備的一種品質。寬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夠寬恕別人的心,但是需要時日。
道心和尚和無知和尚都在凈念禪師門下修行佛法。凈念禪師經(jīng)常出去應酬,陪有錢有勢的人吃飯,到處籠絡財主,要人出資修建寺廟。并且吩咐道心和尚和無知和尚四處化緣,吸納興建寺廟的經(jīng)資。
道心和尚心中對凈念禪師非常不滿,認為他有失出家人的德行,于是在寺中四處說凈念禪師的是非,慫恿眾人將凈念禪師從住持的位子上趕下去。無知和尚卻從無半點怨言,每日出去化緣苦度,籠絡富人捐款出資;寺廟修建之時,無知和尚也在一旁監(jiān)工,不敢怠慢。道心于是稱無知為“元寶和尚”。
然而三年之后,寺中修建的屋宇盡數(shù)蓋好,接納了許多因為水災而寄宿的災民。凈念禪師也每日焚香講課,開導災民,分文不收,道心這才知道誤會了凈念禪師的本意,羞愧之下離寺修行。而無知和尚后來繼承了凈念禪師的衣缽。
無論是修行者還是普通人,都應當時時反省,不要隨便妄言。要知道妄言妄行,不但有損他人,同樣是在耽誤自己的寶貴時間,打擾自己的修行和成功。即便你是萬事通,也不要講別人的八卦,因為很多話經(jīng)人一傳都會變質。
現(xiàn)代人在一起,好議論別人的私人生活,發(fā)一發(fā)自己對社會的牢騷。未見得大家都有什么惡意,但也絕非善意的表現(xiàn)。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在茶余飯后聊天、八卦,這其中不外乎家長里短。有科學家研究表明,背后說他人閑話是人類一種重要需求,排在吃飯、喝水之后,性欲之前。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議論人非時,并沒有主觀惡意,大多只是一種心理轉移,甚至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心里有話,不說出來實在難受。不過,結果卻是很多時候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在《王陽明全書》里面有這樣一段記載道:
有一個名叫楊茂的人,既聾又啞,陽明先生不懂得手語,只好跟他用筆談。
問:“你的耳朵能聽到是非嗎?”
答:“不能,因為我是個聾子。”
問:“你的嘴巴能夠講是非嗎?”
答:“不能,因為我是個啞巴。”
又問:“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嗎?”
只見楊茂高興得不得了,指天畫地地回答:“能、能、能。”
于是陽明先生就對他說:“你的耳朵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閑是非;口不能說是非,又省了多少閑是非;你的心知道是非就夠了。”
所謂“人言可畏”,你的一句是非就可能給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擾,而你所傳的小道消息也未必可靠,有許多人卻偏偏喜歡打聽和傳播小道消息,這樣的傳播是非者更加讓人厭惡。即使你所見所聽皆為事實,也最好把它們爛在肚子里。對方可能做得不地道,但傳播這種是非的人,則更加用心險惡。
一個人講話,若總是不離他人隱私,且所說的內容總能讓你時時驚訝。這樣的人,離他遠點,否則,下一個被出賣的,就是你。不要一頭扎進是非堆,也不要扎堆講是非。雖然你也許覺得“講是非”是最容易讓對方敞開嘴巴的辦法,但是,是非講得太多,心就會變得渾濁。人心只一拳,別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首先,最好干脆就不說。一定要說的話,要做到話出有據(jù)、事出有因,千萬不能捕風捉影,隨意推斷。其次,不參與風傳謠言。做人要學會與人為善,多考慮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試著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很多時候,面對謠言要保持沉默,多看些書,少說些閑話,避免禍從口出。
俗話說:“寧在人前罵人,不在人后說人。”別人有缺點和不足之處,你可以當面指出,令他改正,但千萬不可當面不說,而背后則說個沒完。我們應該時刻謹記不要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而應時刻反省自己,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 上一篇:學會自省,清掃內心塵埃
- 下一篇:慎獨,不自欺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一切唯心念,生怒生喜皆是心念
- 反觀自我,對治無明
- 對于行為偏差、不講理的人,也要恒順嗎?
- 眾生的執(zhí)著
-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 堅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快樂的來源
- 快樂的類別
- 幫助別人,就是在散播快樂
- 修福報是貪心的表現(xiàn)嗎?
- 勇敢地面對生活,快樂地活在當下
- 人生要隨遇而安,來什么品味什么,才能“日日是好日”
- 怎樣才是好風水,有福報?萬物有心,以心換心
-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風狂雨驟時立得定
- 富貴終如草上霜
- 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
- 虛名竟如何,總是一南柯
- 告別那些沒有意義的應酬
- 常懷感恩心,增加正能量
- 不能舍,只好泥里團團轉
- 吃虧是福:最樸素的幸福哲學
- 若要世人愛你,你當先愛世人
- 無它求,無奢望,所以生命強大
- 懂得謙虛學習,便能不斷成長
- 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通過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壞習慣
- 十分福氣,享受三分
- 內心寧靜,才能認清事情的根本
- 舍棄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 玄奘法師取回的經(jīng)書有哪些?
- 別讓欲望綁架了你的心
- 如何用六根來布施?
- 心被外物所牽你才會受煎熬
- 一米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追求不圓滿的人生
- 所有面向苦難的修行,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 中國佛教史上有哪四位佛經(jīng)大翻譯家?
- 人生不過是路過,沒什么不可放下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其他漢傳法師]做到無分別的誠敬心,才能達到平等的智慧心
- [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的都有哪些?只有紅茶
- [禪宗五家]五家七派是如何形成的,宗派祖師是有意要分宗立派的?
- [生活故事]法身在變,佛心不變
- [哲理故事]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 [佛與人生]一切唯心念,生怒生喜皆是心念
- [佛學常識]什么是五方佛
- [凈界法師]虛空藏菩薩是怎么觀虛空的?
- [綠茶]竹葉青功效與作用
- [禪宗公案]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
- [哲理故事]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 [人物故事]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佛與人生]反觀自我,對治無明
- [在家修行]對于行為偏差、不講理的人,也要恒順嗎?
- [楞嚴經(jīng)]蘇軾與《楞嚴經(jīng)》
- [虛云法師]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禪茶]茶葉詳細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