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以直報怨,才是最大的寬容

以直報怨,才是最大的寬容

  孔子口中“以直報怨”的“直”不僅僅是明確、直接的意思,這個“直”是指要有道理,是說你要清楚地告訴對方他錯在哪里,傷害了你什么,你自己也要清楚是非善惡。

  一日清晨,佛陀正在竹林精舍之中參悟禪理,靜默之時,忽然有一位怒氣沖沖的婆羅門沖進他的精舍來,而且一見到他就惡言相向。此人之所以硬闖進佛陀的精舍大聲咒罵,皆因他的同族之人都到佛陀這里出家,才使他如此大發(fā)瞋火。

  佛陀默默地聽完他的無理怒罵,然后等他情緒稍微平穩(wěn)一些的時候,問道:“婆羅門,你的家中偶然也有訪客去吧?”

  婆羅門不解其意,依然口氣不善地答道:“當然有,何必問此!”

  佛陀接著說:“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對客人熱情以待吧?”

  婆羅門說:“那是當然的!”

  佛陀微微一笑,接著又說:“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你準備的菜肴應該歸誰呢?”

  婆羅門此時怒氣已經消去了一些,回答說:“要是客人不吃的話,那些菜肴只好再歸于我!”

  佛陀以慈悲的眼神盯著他看了一會兒,然后沉靜地說:“婆羅門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難聽的壞話,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剛才所有的無理謾罵,都將再全部歸于你!婆羅門呀,你可知曉,如果我被你謾罵,而再以惡言污語相向時,就像主客在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肴!”

  聽完佛陀的話,婆羅門似有所悟,然后佛陀又為他說了以下的偈語:“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會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zhèn)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于自己,也能勝于他人。”

  佛陀的偈語真正敲醒了婆羅門,后來,他就在佛陀門下出家,不久成為阿羅漢。

  寬恕別人,不僅能感化他人,最重要是自己的內心可以得到平和、安寧。

  剛破曉,一位居士抱著水果和香燭,興沖沖地趕到寺院想參加寺院的早課。誰知才一踏進大殿,從里面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他撞個滿懷,他手中的水果、香燭頓時灑了一地,這位居士看著滿地狼藉,忍不住粗聲粗氣地叫道:“你看你!干什么這么粗心,你怎么給我一個交待?”

  那人本來很有歉意,但一看他態(tài)度這么粗暴,非常不滿地回敬道:“我又不是故意的,頂多賠個禮,給你撿起來就行了,你為什么這么兇?”

  居士更生氣了,大聲說:“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自己錯了還要怪人!”

  接著,兩人彼此咒罵,互相指責的聲音此起彼落。

  廣圄禪師此時正好從此經過,就將兩人帶到一旁,問明原委,開示道:“莽撞地行走是不應該的,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對人恭敬,就是善待自己。一位成功人士說:“為競爭對手叫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為對手叫好,非但不會損傷自尊心,相反還會收獲友誼與合作。”為對手叫好是一種美德,你付出了贊美,得到的是感激。為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因為你在欣賞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為對手叫好是一種修養(yǎng),為對手贊賞的過程,也是自己矯正自私與妒忌心理,從而培養(yǎng)大家風范的過程;為對手叫好是一種謀略,能做到放低姿態(tài)為對手叫好的人,那么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會成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