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謙虛和包容

  謙虛和包容

  有一句話是“謙受益,滿招損”,“謙”即謙虛、謙和。具有謙虛美德的人,易于被人接受和喜愛。做到“謙”也許不難,但要做到“容”卻并不容易。這里所說的 “容”即用心包容。世上無完美的人和事,如果不學(xué)會用心去包容,執(zhí)拗于分清是非對錯,只能是自尋煩惱。太陽表面有黑子,但是它發(fā)光發(fā)熱;璧玉上嵌有瑕疵,可它卻價值連城。大肚彌勒能容天下事,所以他笑對世人。用心包容一切可包容的,這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幸福美好。

  “滿”即驕傲自滿。我們要摒棄自滿,保持謙己下人、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才不會招致厭棄,留住所修之福。驕矜自滿的人大家都討厭他,謙虛的人卻大受人歡迎。謙虛是一種態(tài)度,應(yīng)對人事時不顯露鋒芒。只有不重自身,不驕矜傲物,懂得適時合度地謙虛退讓,才能贏得正直者的尊重,避免狹隘好妒者的嫉恨。

  有兩個女孩子,不管是才識、素質(zhì)、容貌,各方面的條件都差不多,兩個女孩子住得很近,周圍的鄰居也都認識她們。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兩個女孩子,因為她們年輕、有活力,心腸也好。不過,時日一長,人們對兩個女孩子的態(tài)度就有所不同了,對其中的一個女孩子,人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歡迎,但對另一個女孩子,人們就有些避讓了。受冷落的那個女孩子感到很委屈,她覺得自己不明不白就被大家排斥了。她是不知道,人們之所以避讓她,完全是因為她太自傲了,說出來的話好像總是帶著刺,讓聽的人很不舒服,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愿意用笑臉迎接她了。而另外一個女孩子,一直得到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她懂得顧及別人的自尊心和面子,說話有分寸,而且很謙虛。

  謙虛有利于身心的修養(yǎng)。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喜歡背后議論、批評別人的人,他們就不具備謙虛、寬容的美德,謙和的人從不對別人的對錯得失妄加評論,也不會在別人面前顯露自已的成績,他們總是善于以客觀、謙虛的態(tài)度學(xué)習(xí)別人的長處,聽取別人的意見,來彌補自己的欠缺,從而使自己得到不斷的提高。

  相同的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卻大不一樣。如果你總是批判身邊的一切,那么你的世界就充滿了不公和罪惡;在厭世者眼里,世界是黑暗和令人窒息的;而在智者眼里,世界上值得研究和學(xué)習(xí)的事物無處不在。在獨處和與人交往時,智者往往知道何時要守住自己的心,何時該管好自己的口。

  即使一個乞丐或一個醉鬼也有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地方。即便是個蠻不講理的人,你也能從他那兒學(xué)習(xí)忍辱之道。蠻橫的人并不是每天都能遇到,一旦遇到,就應(yīng)該以歡喜之心對待,因為他為你學(xué)習(xí)忍辱之道提供了機會。

  忍辱并不等同于生悶氣。很多人在與橫蠻接觸時都會生氣,這是因為他的嗔(怒)心觸動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嗔(怒)恨,如果我們心中無嗔(怒),縱然橫蠻百般刁難,也會無動于心,甚至可以將他當成是你發(fā)了癲狂的親人,那么在你的眼里,橫蠻就不再是橫蠻了。

  失去自我的大敵是發(fā)怒,當你對別人發(fā)脾氣的時候,失去的自我便被別人掌握在手中,于是你就成了無心之人。所以為了做自己的主,請先學(xué)會主宰自己的心。

  當你真正成為了你的心之主宰,你就不會因為受別人的影響而勃然大怒或痛不欲生了,那些將喜怒哀樂寄托于別人的人,是非常愚蠢的。

  沒有人不愛聽表揚,也沒有人喜歡聽批評,這是人之常情。但實際上表揚雖好,卻容易讓人虛浮;批評雖然難聽,卻有利于人的進步,這就是所謂的“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要將批評當成是不斷進步的動力,將批評我們的人當成良師益友來對待。相反,若受到了表揚,無需高興,不斷反省自己,切忌驕傲自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