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因果可轉變

  因果可轉變

  因是非常細致的種子,果是很龐大的事實。我們的一念心就如一粒種子,所謂“因緣果報”,即若要看現在的成果,就必須追究從前播下的那顆種子。所以,務必要警惕當下這一念,多注意自己的心和目前的一舉一動。

  明朝時,有位劉大司寇(刑部尚書),他有個兒子,名叫景。小時候,劉景的身體極為脆弱,經常生病。他上面曾有五個哥哥,都已短命死了。劉大司寇看到這個僅存的第六子又如此多病,心中非常擔憂。每遇到看相算命的人,他總要將劉景的命相托他們推算。但不幸得很,大多數看相算命的人都說劉景到19歲時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厄難。他因此更加憂慮。

  這一天,有位叫周士漣的四川相士來游京師,替人看相,甚為準確。一時間,周相士的名聲震動京城內外。因此,劉大司寇便邀請周士漣來到自己家里,請他給劉景看看終身的福祿壽緣。

  周相士看了半晌說:“論公子的貴格,恐難度19歲之關,但你們切勿因此灰心,需知‘天定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大凡一個人的祿壽厚薄,實關系到宿生所造業(yè)因的善惡!地藏菩薩本愿經》中說,宿世殺生者,今生需受短命報。這樣講來,公子前生的殺業(yè)一定是很重的。我們既然知道他短命相的原因,那就可用對治的方法,戒殺放生,廣修各種善業(yè)來加以補救,便不難易短命而為長壽了。譬如患病的人,病原已經診明了,只要對癥服藥,自能霍然而愈啊。但講到修善,必需盡心竭力去做?傄龅浇裆纳茦I(yè),遠勝宿世的惡業(yè),才能有實效可得。假定公子的宿世惡業(yè)有八分,今生懺惡修善,必需做到十分,方能將命相注定的祿壽,增加挽回。倘若只做到六七分,或勉強夠八分,那就善不勝惡,這好比病重藥輕難以起死回生,恐難立刻見效。但并不是說行善會落空無用,這些善事對于來世種點善根還是有用的。世人每見修善作惡的人,有許多并無明顯報應,就疑天道無知,這就是因為肉眼看不見三世因果、宿業(yè)強弱的緣故呀。萬望賢父子深信佛語,真實不虛。竭誠去做,公子定能福壽綿長,這是不必憂慮的。”

  這時,劉景已年方17歲,資質聰明,且很知自勉。聽了周相士的話,認為是至理名言,就對天立誓愿,下決心除惡修善。周相士于是教他以奉行功過格為入手方法,《太上感應篇》亦可參照。劉景遂依照辦理,并將篇中的善惡條款,逐一錄出。善者貼在東壁,每行一善加一紅圈;惡者貼在西壁,每犯一惡加一黑圈。雖舉心動念,也嚴自克責,不敢自恕。對于戒殺放生,尤能力行不稍懈怠。這樣行了三年,竟得安然渡過了19歲的難關。

  有一天,他因事乘舟渡揚子江,看見漁人網得一只很大的烏龜。劉景看了觸發(fā)慈心,就命從人買來放生,說也奇怪,那龜放到水里好像有靈性,昂首點頭,跟在劉景船后送他,直到五六里路之遙,仍戀戀不舍。這天夜里,劉景夢見一皂衣短胖的道人對他說:“公子力行《感應篇》,三年不倦,天帝很嘉許你,現在你已得增祿延壽。但你體質薄弱,難保寒暑不侵。貧道現有小術相授,依之調攝可保身安無病。”說畢,即傳以調息卻病之法。

  劉景醒來之后,知道這是神龜前來報德,從此依法用功,果然日漸康健。

  后來,劉景再請周士漣來自己家,以謝他昔日指教之恩。這天夜里,劉景和周士漣聯床同睡。半夜時分,周士漣醒來,覺得劉景鼻息極微,捫之竟同死人一般,出息毫無。次日早晨起來之后,周便向劉大司寇稱贊道:“別來數載,公子骨相,與前大異,睡中視之,知系傳得龜息,非但身體健康,壽命久長,而且后福綿延,未可限量。這正是賢父子誠心行善的福報呀。”后來劉景活到了98歲,后嗣賢俊,福壽雙全,果然應了周士漣之言。

  只要能棄惡行善,多積善因,必獲福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