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詳情]
講《四十二章經》體會
講《四十二章經》體會
(寬旭)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經過這次講《四十二章經》,令我感到成辦一件事真的不易!讓我對任教的老師們更加崇敬,他們不容易啊!
自從法師布置“講課”任務后,我便開始在緊張中度過,或許有人會說有必要嗎?不就一人一章的內容嗎?隨便找資料讀讀即可。剛開始我也這么認為,甚至還埋怨法師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講課就好了,還制作什么 PPT!哪有時間!而且自己對電腦打字都不會,更別說是制作什么PPT了,然而更糟的是第二個就輪到我,所以十分擔心時間倉促,準備不出資料。但埋怨歸埋怨,終究還得實行,還好法師給了四個星期的充分時間準備。我便開始尋找相關資料,見啥都寫下來,作了20多頁的筆記,經過不斷重復刪繁就簡,由于同一章節(jié)內容,諸師各抒己見,只能從中抉擇簡單易懂的,考慮到大家基礎較高,學過的東西略略帶過等種種問題,還要令同學接受得了,聽得清楚明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還要給予記筆記時間,真是得考慮到許多問題!
我對這次講課機會很珍惜,也很認真對待,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法師的良苦用心,無非就是在創(chuàng)造機會,讓我們嘗試當法師的滋味,鍛煉我們演講的能力,同時也讓我們知識面擴展,認真深入所講內容中。如她所說:“每個人雖只是講一章,但必須對全本書的內容都要了解了,才可以講得出東西來。首先要自己消化了,才可傳授于人……。”
剛開始同學提意見,學過的東西就不要講了,可是我講的這章內容全都是學過的東西啊!試問自己記下多少?懂了多少?又吃透了多少?我真是慚愧,廖廖無幾,又有同學勸說:“法師是給我們鍛練講課機會,不是讓我們講什么玄妙法理,她們自己要想學它,尋找資料對他們是輕而易舉的……”。一針見血,驚醒夢中人,是啊!何必去在意別人學沒學過,只要自己用心付出,努力認真對待,把它視為自己走上講臺的稀有良機即可。
由于過分緊張,上臺后把不該犯的錯誤全犯了,也有些上下不銜接,不是自己下面所準備已久所期盼的效果,但我成功了,我至少已講完了,大眾畏漸漸少了,能看臺下聽眾,能發(fā)出聲音講出自己所要講的話了。我從此也更增加了一分自信,相信自己一定會突破大眾畏、緊張感。
要想上好一堂課,需花幾十倍時間去備課,備課應該是上課的關鍵,備課需在熟讀,研究課文內容上,讀出自己對其理解,包括疑難點、重點等,乃至講授順序,課外知識補充等,一一需用心解決,這應該是所有任課法師的備課全過程吧!所以深刻體會到當法師的辛苦,我們不能再有所埋怨、責備,甚至輕視,他們比學生還累!
在此感恩法師的創(chuàng)造良機,感恩你們辛勤的付出,你們辛苦了!讓我懂了“不經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 上一篇:解讀《四十二章經》
- 下一篇:四十二章經講記 編者序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
- [佛經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貧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貧窮的苦海
- [佛學常識]六和敬是指什么?是哪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