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詳情]

第11講丨忍辱是最有力的助道行

  “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嗔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四十二章經

  當惡人聽到有人做善事時,就故意來找麻煩,打擾破壞行善,這時,你要自己心平氣和的來和他說,做善事不動搖,也不要惱怒責罵打擾你的那個惡人,不理睬他,那么,那個惡人,就是自已給自己添惡業(yè),暴露了他自己的惡業(yè)的行徑。

忍辱

  所以《四十二章經》中又說,惡人要加害賢者,就好像面朝天唾口水一樣,口水并不能唾到天上去,而是落到自己臉上;又像迎著風揚灰塵一樣,灰塵并不能揚到別處去,還會返回來撒落到自己的身上。

  另外,析空觀也是一個很好的對治方法,自己和怨敵都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有,毀辱自已的語言也是一樣的。此刻存在,下一刻就沒有了,所以也就不必過于執(zhí)著。如法行持,做到忍惡無嗔,功德是非常大的。

  《四十二章經》中有沙門問佛:“要用什么方法,才是幫助修行最大的力量呢?什么又是最光明、最有智慧的呢?”佛回答說:“忍辱是最有力的助道行,行忍辱的人,能不懷舊惡,不起惑造業(yè),同時也不招感別人用惡心對待自己,修忍辱的人,不去作惡,因而受人尊敬,他內心的垢染清除了,內心清除了沒有瑕穢,所以是最光明最有智慧的。

  十八世紀,日本江戶幕府中期的白隱禪師,是臨濟宗的禪師,在他附近的一戶家庭里,一個女孩子未婚懷孕了,她的父母非常生氣,嚴厲的逼問女孩,孩子的父親是誰,女孩躲不過去,就欺騙父母說,孩子的父親是白隱禪師。女孩的父親聽到后非常氣憤,想不到平日里最敬重的禪師竟是這樣的人,于是便氣沖沖的找白隱禪師算賬。禪師聽到后,只說了一句“是這樣嗎?”小孩子出生后,就被送到寺院里,信眾知道后,紛紛指責白隱禪師。禪師默默地照顧著小孩,每天帶著小孩化緣奶汁,走到哪里,都會遭到恥笑與責罵。一年以后,年輕的媽媽忍受不了良心的責備,告訴她的父母,孩子真正的父親是一個外村的年輕人。他們一家人找到白隱禪師,向白隱禪師道歉,希望領回孩子,白隱禪師把孩子送還給他們時,只輕輕的說了一句:“是這樣嗎?”禪師對這樣的毀譽無動于心,才是真正的忍辱,也是值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學習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