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詳情]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介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介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歷史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迦葉摩騰、竺法蘭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又繪畫釋迦牟尼佛像供養(yǎng),由是東土佛法僧三寶具足,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佛說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于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通篇言簡義豐,明了易懂,通攝大小乘一切教義,涵諸法要。這部經典反復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佛教弟子應該如何修行。祖師大德將此經和《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之為《佛遺教三經》。
四十二章經版本
《四十二章經》現存各種版本十余種,大別可分三類:①高麗本,宋、元、宮諸本略同;②宋真宗注本,明南藏始收入。唯僅錄經文及序。明正德間僧德經刻本,從南藏,但僅載其師道孚之序及僧道深之跋,而刪注本之序。清乾隆間,詔譯為滿文,后又命譯為藏文、蒙文,亦依真宗本;③宋守遂注本,今流傳者多為此本。高麗本近于原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俱失真,而守遂本篡改尤甚。三本皆無具體章名,明了童《四十二章經補注》本及清續(xù)法的《四十二章經疏鈔》本分別標注四十二章名,但文字各不相同。
四十二章經內容大略
一、說出家沙門行道得果和四果的意義;二、說沙門道法應少欲知足;三、說十善惡業(yè)和在家修五戒十善亦能得道;四、說有過應悔,改過滅罪,后會得道;五、說以慈心對惡人;六、說人以惡來反禍自身,如送禮不納還自持歸;七、說惡人害賢者,如仰天而唾,又如逆風以土坌人還污己身;八、說博施福大;九、說隨喜人施亦得福報;十、較量施福何者最大;十一、說天下有五難;十二、說垢去明存,猶如磨鏡;十三、說行道者善,志與道合者大,忍辱者多力、除心垢者最明;十四、說心垢(三毒五蓋)盡,乃知生死所趣,諸佛國土道德所在;
十五、說學道見諦,如持炬火入于暗室,其冥即滅;十六、說應念道不應稍忽;十七、說恒念無常則得道疾速;十八、念道得信根其福無量;十九、念四大無我;二十、華名危身,如香自燒;二一、財色如刀上蜜,貪之截舌;二二、妻子情欲,患甚于牢獄;二三、愛欲莫甚于色;二四、愛欲之于人,如逆風執(zhí)炬有燒手患;二五、佛訶玉女如革囊眾穢;二六、為道不為情欲所惑,保其得道,如水中木順流入海;二七、意不可與色會合;二八、無視女人,見之當如蓮花不為泥污;二九、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避火;
三十,說止息淫欲當先斷心;三一、說無愛即無憂,無憂即無畏;三二、堅持精進,欲滅得道;三三、說學道調心,應如調琴弦緩急得中;三四、說學道應漸漸去垢,如鍛鐵;三五、說人不為道,生老病死其苦無量;三六、說人離三惡道乃至信三寶值佛世等八種難得;三七、說為道須念人命在呼吸間;三八、說離佛雖遠,念戒必得道;三九、說佛經如蜜,中邊皆甜,行者得道;四十、說為道須拔愛欲根,如摘懸珠,終有盡時;四一、說沙門行道,當如牛負重行于泥中,急求出離;四二、輕視富貴如過客,視金玉如礫石。全經大意說出家、在家應精進離欲,由修布施、持戒、禪定而生智慧,即得證四沙門果。文中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綱領。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名稱 | 作者 | 名稱 | 作者 |
四十二章經講記 | 圣嚴法師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 道源法師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錄 | 蘇行三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 自立法師 |
《四十二章經》講記 | 證嚴法師 |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 宣化上人 |
更多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