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入門知識 >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介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介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歷史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迦葉摩騰、竺法蘭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又繪畫釋迦牟尼佛像供養(yǎng),由是東土佛法三寶具足,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佛說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于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通篇言簡義豐,明了易懂,通攝大小乘一切教義,涵諸法要。這部經典反復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佛教弟子應該如何修行。祖師大德將此經和《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之為《佛遺教三經》。

四十二章經版本

  《四十二章經》現存各種版本十余種,大別可分三類:①高麗本,宋、元、宮諸本略同;②宋真宗注本,明南藏始收入。唯僅錄經文及序。明正德間僧德經刻本,從南藏,但僅載其師道孚之序及僧道深之跋,而刪注本之序。清乾隆間,詔譯為滿文,后又命譯為藏文、蒙文,亦依真宗本;③宋守遂注本,今流傳者多為此本。高麗本近于原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俱失真,而守遂本篡改尤甚。三本皆無具體章名,明了童《四十二章經補注》本及清續(xù)法的《四十二章經疏鈔》本分別標注四十二章名,但文字各不相同。

四十二章經內容大略

  一、說出家沙門行道得果和四果的意義;二、說沙門道法應少欲知足;三、說十善惡業(yè)和在家修五戒十善亦能得道;四、說有過應悔,改過滅罪,后會得道;五、說以慈心對惡人;六、說人以惡來反禍自身,如送禮不納還自持歸;七、說惡人害賢者,如仰天而唾,又如逆風以土坌人還污己身;八、說博施福大;九、說隨喜人施亦得福報;十、較量施福何者最大;十一、說天下有五難;十二、說垢去明存,猶如磨鏡;十三、說行道者善,志與道合者大,忍辱者多力、除心垢者最明;十四、說心垢(三毒五蓋)盡,乃知生死所趣,諸佛國土道德所在;

  十五、說學道見諦,如持炬火入于暗室,其冥即滅;十六、說應念道不應稍忽;十七、說恒念無常則得道疾速;十八、念道得信根其福無量;十九、念四大無我;二十、華名危身,如香自燒;二一、財色如刀上蜜,貪之截舌;二二、妻子情欲,患甚于牢獄;二三、愛欲莫甚于色;二四、愛欲之于人,如逆風執(zhí)炬有燒手患;二五、佛訶玉女如革囊眾穢;二六、為道不為情欲所惑,保其得道,如水中木順流入海;二七、意不可與色會合;二八、無視女人,見之當如蓮花不為泥污;二九、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避火;

  三十,說止息淫欲當先斷心;三一、說無愛即無憂,無憂即無畏;三二、堅持精進,欲滅得道;三三、說學道調心,應如調琴弦緩急得中;三四、說學道應漸漸去垢,如鍛鐵;三五、說人不為道,生老病死其苦無量;三六、說人離三惡道乃至信三寶值佛世等八種難得;三七、說為道須念人命在呼吸間;三八、說離佛雖遠,念戒必得道;三九、說佛經如蜜,中邊皆甜,行者得道;四十、說為道須拔愛欲根,如摘懸珠,終有盡時;四一、說沙門行道,當如牛負重行于泥中,急求出離;四二、輕視富貴如過客,視金玉如礫石。全經大意說出家、在家應精進離欲,由修布施、持戒、禪定而生智慧,即得證四沙門果。文中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綱領。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名稱 作者 名稱 作者
四十二章經講記 圣嚴法師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道源法師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錄 蘇行三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自立法師
《四十二章經》講記 證嚴法師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宣化上人
更多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