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高貴總在低微處

\

  我們生命中真正的職責(zé)不是去趕超別人,而是要突破自我。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

  生命就像一本書,扉頁寫著你的名字,前言是你的簡介。正文記錄的是你每天的努力、嘗試、快樂和沮喪。你的思想和行為都被一天天記錄在你的生命之書上。

  給別人的生命帶來陽光的人,陽光也不可能遠(yuǎn)離他們。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那張小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兒子問父親:“梵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梵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著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里的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閣樓里。”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每年往來于大西洋各個港口;兒子叫伊爾.布拉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20年后,在回憶童年時(shí),伊爾.布拉格說:“那時(shí)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shí)間,我一直認(rèn)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rèn)識了梵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這個意思。”

  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我們?吹竭@樣的人,他們因角色的卑微而否定了自己的智慧,因地位的低下而放棄了夢想,有時(shí)甚至因被人的歧視而消沉,為不被人賞識而苦惱。

  其實(shí),造物主常把高貴的靈魂賦予卑微的肉體,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愛把最貴重的東西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有一個很自私的人,自私到連一粒米都舍不得給予他人,于是人們都叫他吝嗇鬼。一天,佛祖經(jīng)過他住的地方,得知此事,便決定登門點(diǎn)化他。佛祖耐心地給他講了”舍便是得“的道理。在聆聽了佛祖的教誨后。他也似有所悟。這時(shí),門外來了一個乞丐,于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著一碗飯來到門前,可在給予的那一刻,他說什么也不肯松開自己的手。試了幾次,都無濟(jì)干事。他只好沮喪地回到佛祖面前,“我本想給他,可我就是松不開自己的手。”

  佛祖略加思索,從懷里拿出一粒種子,放在他的左手里。“你把右手想成是別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F(xiàn)在你把這粒種子放在你的右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佛祖,一想到把東西給別人,他又開始有些舍不得了?蛇^了一會兒,他又笑了,因?yàn)樗腿?a href="/remen/yish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意識到,把左手的種子交到右手,那不也是自己的手嗎,并沒有因此失去什么。如此一想,便輕松地把那粒種子放在了自己的右手中。剎那間,他右手中的那粒種子竟奇跡般地長出了葉,開成了一朵美麗的花。

  面對那朵美麗的花,那個自私的人忽然有所憬悟:原來給予很簡單,就像把左手的東西交給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原來奉獻(xiàn)如此美妙,就是在心里種下美德的種子,為自己開一朵美麗的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