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人生真的是有舍才有得嗎?真正的布施

本源法師:人生真的是有舍才有得嗎?真正的布施

舍得舍得,舍了以后真的會得嗎?

  中國人常講“舍得”,舍了以后便會得,這句話非常符合佛教因果理論。佛教講,財布施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但若能做到不為得而舍,是為真舍,也是真得。這正是《金剛經(jīng)》中所講的三輪體空的精神:

  一、施空。

  即不要執(zhí)著于“我”在布施,因為能布施之人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成的假我,本質(zhì)上是空無自性的,故在行布施時,只問耕耘,不談收獲。比如,不抱任何目的地去行善布施,做完也不期待對方給予報答,這才是真正的布施。

  二、受空。

  即不要對接受布施的對象生執(zhí)著心,因為布施的對象也是四大五蘊和合的假相,空無自性了不可得,唯有以這樣的心態(tài)布施,才能讓我們生起清凈心、平等心、無輕慢心。比如,曾救濟過的貧困學子如今長大并有所成就了,我們認為他們應該回來感謝我們才是,其實,這也是對接受布施對象產(chǎn)生了執(zhí)著,是大眾普遍具有的錯誤心理。

  除此之外,大眾還喜歡有選擇性地去行布施,看到自己喜歡或有緣的,就愿意捐助;無緣或不喜歡的,就不愿幫助了!栋舜笕擞X經(jīng)》云:“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菩薩在行布施時,一律平等,不管有緣無緣、善待你或傷害你的人,乃至五逆十惡之人,都一律平等布施,無有分別。因為一切眾生皆是虛妄,若有所執(zhí)著,就會落入煩惱之中。

  三、施物空。

  從本質(zhì)上講,所布施的財物都是因緣所生法,空無自性,因此,我們對財物也不應生慳貪心,更不能在布施財物后,心生懊悔。

  可見,三輪體空就是讓我們學會觀照布施之人、受施對象、所施之物皆屬假相,從而不住相布施。那如果因地空了,將來果地還能否得到功德?《金剛經(jīng)》云:“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若不住六塵之相布施,即三輪體空地去行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可思量,無有邊際,完全契入性德,也是布施的最高境界。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東臺市泰山護國禪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