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
幽王
昔夏后之衰也。有二龍止于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帝卜殺之。與去之。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夏亡。傳此器于殷。殷亡。傳周。莫敢發(fā)之。至厲王發(fā)而視之。漦流于庭。使婦人裸而噪之。漦化為黿。入后宮。童女遭之而孕。生女。棄之。宣王時。童謠云�;』�。實亡周國。于是宣王聞有夫婦賣此器。使戮之。逃于道。見棄女。收之。奔于褒。褒人有罪。入棄女于王。是為褒姒。立為后。太史伯陽曰。禍成矣。褒姒不笑。幽王欲其笑。舉燧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其后不信于諸侯。犬戎攻幽王。王舉燧征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周本紀)。
幽王是宣王的兒子,名宮涅。沉迷酒色,不顧國事。在位十一年,被犬戎所殺。
夏朝桀王末年,朝政衰落時,有二龍下到桀王宮庭,口流涎沫,說:“我是褒城二神君所化。”桀王害怕,就命太史占卜,殺掉、趕走、留著供養(yǎng)都不吉,再占卜,取龍涎沫,放在金匱中,得大吉。二龍忽然不見,桀王命令深藏內庫。夏朝滅亡,把這金匱傳給殷朝,殷朝滅亡,又傳給周朝,不敢打開。到了厲王末年,打開觀看失手掉到地上,涎沫流到宮庭,厲王為了避邪驅兇,命婦人裸體大叫。涎沫忽辟化為龜,爬入后宮,遇一童女,偶然踐群而懷孕,生下一女,姜后認為是妖怪,命侍者丟到河溝中。在宣王時,有童謠說:“孤箕服,實亡周國。”因此宣王一聽到有夫婦賣箕草、箭袋和山桑木弓,懷疑和童謠有關,就命令處死,賣桑木工的男子驚慌逃到河溝中看到拋棄的女嬰,抱回養(yǎng)育,隱藏褒城。撫養(yǎng)長大,生得國色天姿。褒城有人犯罪,囚在鎬京服獄,他的兒子為了贖他父親的罪把那棄女買來,獻給幽王,就是褒姒。
幽王非常寵愛,廢申后,改立褒姒為王后。太史伯陽父嘆息說:“周朝亡國的災禍,已經(jīng)成熟了。”褒姒從來不笑,幽王千方百計,想要博得她一開笑口。于是聽奸臣的計謀,和褒姒夜游驪山,大舉烽火,諸侯以為鎬京有變,都火速率領大軍,連夜趕到驪山,一到,沒有看到敵人,大家睜目結舌。只是褒姒看到諸侯匆匆忙忙空空奔馳,并無一事,不覺大笑。從此諸侯不信幽王,后來犬戎果真發(fā)兵攻入鎬京,幽王再舉火向諸侯求援,諸侯因前次被烽火所戲弄,都以為又是騙局,所以不來援救,幽王被犬戎殺死在驪山下。
按“民無信不立。”信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幽王身為國君,為博得褒姒一笑,不憐惜諸侯深夜勞師。這不僅有失天子威信,而且含有故開諸侯玩笑的意味,結果慘遭殺身之禍,這不是自找的嗎?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