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人貨財。
耗人貨財。
此指一輩奸惡小人。蠱惑愚癡之人。誘之嫖賭斗訟燒煉等事。而己得于中取利者言也。不肖子弟。為其所愚。不顧父祖創(chuàng)業(yè)艱難。一旦敗盡。家喪身亡。揆厥所由。系誰之咎。其能免于惡報乎。
文奇。蜀人。挾燒煉之術(shù)。諸貴悉為所欺。富商李十五;笃嬷g(shù)。三年家破。自縊。奇又往劍州。僦一屋煉藥。偶失火。延燒一方。奇走避入山。為鷙獸逐出。被執(zhí)送官。依律擬斬。
明徐池。富而暴。欲得徐八房。故令人誘其子嫖蕩。累債數(shù)多。果得其房。后二子五孫。俱染病。巫言徐八為祟。池懼。設(shè)醮。向城隍廟求解。一丐迎問曰。公非徐池乎。昨夜我宿廟僻地。有人向神呼汝名。汝害他。神亦大怒。池驚返而卒。子孫無噍類。夫青樓為償債之業(yè)因。紅粉實破家之孽海。今人皆知之。獨是穢質(zhì)一交。瘡毒隨發(fā)。五官易位。三代流殃。則知之者。又以身試之而不避也。何哉。
無錫錢某。串黨十余人。誘富家子弟。至用藥骰擲之。賭輒勝。后與一少年對局。勝至數(shù)十萬。忽諸骰飛迸盆外。錢仆地。口鼻出血而死。時一道士請將。關(guān)圣降示。在某處除兇。并將骰子三只。置伊梁上等諭。道士隨訪至其家。正見群聚詫異。命引梯上視。得之。因詳言關(guān)圣語。群惡大驚。相繼疫死。又丁湜。相者許其大魁天下。后復遇相者。駭曰。君作何事。已奪去矣。丁思曾作法延。賭得六百萬。因以實告。相曰。是也。丁大悔。急還所勝贖罪。后僅得附榜尾。夫今之犯此者。在在皆然。而鄉(xiāng)紳士子。津津為此。尤可痛恨。語云。做秀才如處女。要怕人。做進士如媳婦。要養(yǎng)人。在林下如阿婆。要教人。彼不能養(yǎng)人教人則已矣。而又欲害人子弟。何心歟。
明冒起宗。江蘇如皋人。嘗作警示語曰。予每見權(quán)貴之門。及豪富之室。不肖子孫淫蕩恣靡;蛏砦此蓝a(chǎn)已暗鬻他家;蛉馕春艘蚜褤(jù)其室。前人銖寸而積之。后人泥沙而棄之。而彼不肖者。又大半聰明人也。此何以故。蓋由當日逞威挾智。逼勒牢籠。破耗他人無數(shù)。湊成我一富家。始而耗人。后為人耗。語云。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此之謂也。由此觀之。乃知今日為人所耗者。是當日耗人者。則今日耗人者。有不轉(zhuǎn)眼而又為人耗者乎。
附戒賭十則。一壞心術(shù)。一入賭場。遂成利藪。百計打算?偸且黄澬。兩相傾危。轉(zhuǎn)生無窮惡念。雖至親對局。必暗設(shè)戈矛。即好友同場。亦儼如仇敵。只顧自己贏錢。那管他人破產(chǎn)。心術(shù)豈不大壞。二喪品行。凡人良賤高下。各自不同。賭博場中。只問錢少錢多。那計誰貴誰賤。坐無倫次。廝役即是友朋。分無尊卑。奴仆居然兄弟。任情嘲笑。信口稱呼。有何體統(tǒng)。成何品行。三傷性命。贏了乘興而往。晝夜不分。輸了拌命再來。饑寒不計。從此耗精疲神。必致?lián)p身喪命。一或負債難償。相對無面。含羞忍忿。遂至多病相牽。計屈勢窮。且拌一死塞責。枉死城之去路。洵賭博場之歸著也。豈不可傷。四玷祖宗。送了人的金錢。還笑浪子發(fā)呆。破了你的家產(chǎn)。轉(zhuǎn)嘆癡兒作孽。不能光祖耀宗。反至辱門敗戶。鄉(xiāng)黨皆歸咎其先人。祖父必含怨于死后。五失家教。賭博一事。引誘最易。家庭之內(nèi)。見聞極親。尋常教訓子弟。都說須學好榜樣。當場窺看父兄。且云照現(xiàn)規(guī)模。父子博。兄弟博。奴仆博。戲法成何家法。白日賭。深夜賭。密室賭。牌風且讓淫風。家教大壞?蔀楹摹A幖耶a(chǎn)。始而氣豪。則揮金如土。終而情急。則棄產(chǎn)如遺。祖父一生辛苦。僅立門戶。子孫片時揮霍。遂敗家聲。衣裳典盡止留身。親朋誰惜。田宅鬻完猶負債。天涯何歸。想到此間。豈不可憐。七生事變。通宵出賭。徹夜開場。門戶不關(guān)。盜賊每多乘間。燈燭不息。室廬猶致被焚。甚至浪子夤緣而使計。匪人窺伺以為奸。滅火敲門。主賓莫辨。絕纓解襦。男女踰閑。禍機所伏。人何不慮。八離骨肉。士農(nóng)工商。各勤職業(yè)。父母妻子;ハ鄽g娛。此天倫之樂。亦人情之常。自入賭場。遂成苦海。典質(zhì)釵釧。妻子吞聲而飲恨。變賣田宅。父母蒿目而攢眉。只計一人豪爽。不思舉室怨嗟。撫心自問。其何以安。九犯國法。賭博之禁。新例最嚴。輕則杖一百。枷兩月。害切肌膚。重則徒三年。流三千長別鄉(xiāng)井。紳士照例斥黜。成何面目。吏役加倍發(fā)落。須顧身家。與其事后而悔。何如先事而戒。十遭天譴。歷看開賭之家。每多橫禍。贏錢之輩。偏至奇窮?傆墒扇胙狻o栁腋鼓c。斂彼怨愁。供吾歡笑。所以鬼神懷怒。報復不肯稍寬。天道好還。彼此同歸于盡也。通場看來。更有何益。如上十條。言至意切。萬望世人。清心一思。猛然大悟。一刀兩截。誓勿再行染指。則豺狼之塢。翻身可跳出也。何幸如之。吁。賭之害人。甚于水火盜賊。而人特執(zhí)迷不悟。舍死從之?蓱懯肷酢1諅。我所以痛哭涕流而言之也。見此而不回頭者。其下愚乎。
- 上一篇: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 下一篇: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