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乾隆大藏經 > 大乘律 >
乾隆大藏經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四卷 佛藏經

[大乘律] 作者:鳩摩羅什 譯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第四卷 佛藏經

了戒品第九

佛告舍利弗:“有三種人,聞說是經心不喜樂。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凈說法及貪著我者。是人遠離于此隨順實相深經,具足充滿生盲部黨。是故,舍利弗,我以是經重囑累汝。所以者何?是經于如來滅后,能令清凈持戒比丘心生喜樂。如是深經,清凈戒者常所攝持,毀破戒者常所遠離。所以者何?癡人聞說真實正語,則以為苦。舍利弗,破戒比丘所成相貌,如來于此已具廣說。舍利弗,破戒比丘法,應不樂持戒律儀,愚癡之人不喜智慧,慳人不欲聞說布施,增上慢者不欲聞此無憍慢法,若聞驚畏如墮深坑。好世利者貪著美味,聞訶訾食心則憂惱。若人好讀外經書者,則于其中生堅實想,貪著語者樂說散亂,樂嚴飾辭巧美說者,于佛第一義則無凈心,又于此法不敬不信。

“舍利弗,譬如不男之人無男子用,至男子中生不男想,而作是念:‘是諸人等如我無異。’如是好著外經書者,常樂嚴飾巧美文辭,于佛第一義心不恭敬。舍利弗,其中有人說清凈經,于此人所亦不恭敬,輕慢清凈持戒比丘。何以故?舍利弗,外道經書無真實語,法應憍慢貢高自大。何以故?是事不為厭離,不為寂滅,不為得道,不為涅槃。是人毀壞信等善根故,于一切處不信有功德,如不男人于諸人中皆謂如己。

“舍利弗,如生盲人不見諸色,所謂黑色白色。不見黑白色者,不見好色不見丑色,不見青黃赤白紅紫縹色,不見長短粗細深淺等色,不見日月星宿。不見日月星宿者,如是盲人便作是念:‘無黑白色,無見黑白色者。無好丑色,無青黃紫縹、長短粗細深淺、日月星宿色。無見日月星宿者,余人皆亦如是。’盲人心倒,于一切處皆謂黑闇。舍利弗,破戒比丘,增上慢人,墮外道論比丘,亦復如是,于深佛法心不信樂不能通達,聞諸法空無所有,不信不樂不能通達。舍利弗,如是諸人畏于汝等,入邪際中不得正法,以是正法名為真實沙門。汝所得法是人不信,猶如盲人謂無白黑等色。

“舍利弗,是人如是入于邪際,求外道論樂眾鬧語,增長煩惱惡性惡法,是人不能信諸法空,何況通達?舍利弗,于意云何?野干作師子,為能已吼、今吼、當吼,作師子行,今行、當行、已行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野干色力音聲不及師子,野干但能作野干聲。若欲作聲,但有野干聲出,非師子聲。”

“如是,舍利弗,破戒比丘,增上慢比丘,自以此事為上。不凈說法者受尼犍子論,若執(zhí)一事堅持不舍,貪貴世利樂讀經書,不能通達諸法實相,若能信受無相法者,無有是處。舍利弗,若有比丘耆年有德,比丘中龍有深智慧,是人能信無所有自相空法,無我無人法。何以故?是人不樂眾鬧雜語,不樂讀經睡眠多事,不為白衣營執(zhí)事務,不為使命持送文書,不行醫(yī)術,不讀醫(yī)方,不為販賣,不樂論說世間語言,但樂欲說出世間語。是人能信一切法空,于一切法不起不壞。是人則能證真實際,則能如實正師子吼,非野干吼。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經義,是人為舍微妙佛法,誦持外道語言為大眾說,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惡人名為朽壞沙門。何以故?是外道義非佛法故。

“舍利弗,著外道法比丘,不應自稱是佛弟子。何以故?沙門釋子不說尼犍子語,于大眾中但說佛語。舍利弗,若人著不凈語,欲作師子吼,但作野干鳴,是人不能解佛法第一義。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具足持戒、禪定、智慧,不慳不貪不染恚癡,不懷諂曲有厭惡心,言必真實,常樂獨處不樂睡眠,樂空無相無愿無生無滅行,生離欲心,求解佛法第一義,不好世語,樂出世語,盡持諸戒,一切惡事及惡知識悉皆遠離,住如是法則能解空無所有法。何以故?舍利弗,是行名為大人所行,非是貪樂利養(yǎng)所行,非是愚癡常人所行,非是敗壞沙門所行,非是糟糠沙門所行,非是假名沙門所行。

“舍利弗,諸法實相畢竟空寂,即是佛道。好世財利貪說不凈法者,所不能及。舍利弗,是地名為大智者地,非是貪樂外道者地,非說我見、人見者地。舍利弗,若實有我有人者、說我人者,應有實相,如實應問:‘若有我者,為是何色?青黃赤白?為在身中?為在身外?為遍在身如油在麻?’舍利弗,麻中有油可出可示,若我在內說有我者,應說應示:‘如從麻中出油示油,第一義中求我不可得。’是故當知,若說有我人者,是人猶尚無沙門戒,況沙門地?舍利弗,當知如是邪貪著者,所謂著我、著眾生、著壽命者,則為墮頂。是人如是邪貪著故,尚不能除貪利養(yǎng)心,況細煩惱?舍利弗,通達空者,若為貪欲、嗔恚、愚癡、利養(yǎng)所覆,無有是處,亦不墮頂。

“舍利弗,計我心者謂有壽命,壽命因緣故,則為利養(yǎng)所牽障礙于道。舍利弗,我見者、人見者,雖于我法出家為道,如是癡人于清凈中則非出家。何以故?尼犍子出家,皆計我心有所得故。舍利弗,有所得者,從無始世常有此見,若得出家猶有不絕,是名因外道出家,不名因圣法出家。何以故?弊人不能信樂大法,于清凈大法無真實想。舍利弗,如是破法重罪因緣余殃未盡,不能信解諸法實相,起不善業(yè),或謗八直圣道,或于凈戒比丘而生惡心妄出其過,或言破戒、破見、破命、破威儀,或不見他過妄生是非,或以濁恚嫉心說他惡名,或不能知佛經義理謂非佛法。如是惡人成就破法惡業(yè),于佛第一義中,心不通達不入不喜。如是重罪余報因緣,雖勤精進,猶尚不能取所緣相,何況系心能得道果?又深依止我見、人見如是見者,乃至諸佛,猶亦不能拔其根本,何況聲聞?舍利弗,若人有如是貪著不善邪見,謂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命者見,又于第一義空驚疑畏者,當知是人先世成就破法罪緣。舍利弗,若人如是貪著惡邪不善,謂貪我、貪人、貪壽命者,是人百千億諸佛以三輪示現(xiàn),不能令悟使得道果。

“舍利弗,寧以利刀割舌,不應不見他事妄說其過——破戒、破見、破命、破威儀!舍利弗,于未來世,當有比丘善護二百五十戒,是人我慢心生而作是念:‘我是持戒,余人不爾。’輕于他人心無恭敬:‘我是多聞,彼非多聞。’舍利弗,爾時多有比丘,但貴持戒,多行阿蘭若行,能善護戒品隨所說行,勤心讀經求通佛法。如是人等,生多聞慢、阿練若慢,而好嗔恚心常垢濁,深懷慳貪、嗔恚毒心頑鈍無知。以小因緣而起大事,是人嗔恚覆心互相出過,謂破戒、破見、破命、破威儀。舍利弗,如是僧中有好比丘,心無偏黨處在中間,而亦同之在彼惡中,互相譏論諍訟不息,不得安隱坐禪讀經,在家出家皆亦嬈動。如是,舍利弗,爾時多有比丘,一歲、二歲、三歲乃至九歲,輕慢上座無有恭敬。是人出家受戒多不如法,習效和尚阿阇梨亦無恭敬。舍利弗,爾時年少比丘及先出家無有依止,共相輕慢十歲比丘所畜徒眾。其諸徒眾皆無恭敬威儀法則,亦不如法。舍利弗,時諸惡人,具足貪欲、嗔恚、愚癡,互相輕慢無有恭敬,相違逆故我法則滅。舍利弗,時諸癡人多起破法罪業(yè),起此罪已當墮惡道。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當爾之時不應入眾乃至一宿,唯除阿羅漢煩惱已斷,及病比丘于中有緣。何以故?舍利弗,當爾時人貪欲、嗔恚、愚癡毒盛,不活怖畏常所逼切。求利善人常應自處山林空靜,乃至畢命如野獸死。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眾生福德善根已盡,濁世在近。求自利善比丘,應生如是厭心:‘我當云何見法破亂?見此沙門惡世難時,我當勤心精進早得道果。’舍利弗,我法無諸難事,不念衣食臥具醫(yī)藥。汝等但當勤行佛道,莫貴世間財利供養(yǎng)。

“舍利弗,汝今善聽,我當語汝: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皆共同心,以諸樂具欲共供養(yǎng)。舍利弗,諸人供養(yǎng)坐禪比丘,不及天神。是故,舍利弗,汝勿憂念不得自供,佛真教化當隨順行,莫以第一義空出人過惡。何以故?舍利弗,大崄難者所謂得空;蛴斜惹,因以我法出家受戒,于此法中勤行精進,雖諸天神、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終亦不念衣食所須。所以者何?如來福藏無量難盡。舍利弗,如來滅后,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中一分供養(yǎng)舍利及諸弟子。舍利弗,設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于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其一。舍利弗,如來如是無量福德,若諸比丘所得飲食,及所須物趣得皆足。舍利弗,是諸比丘應如是念:‘不應于所須物行諸邪命惡法。’

“舍利弗,若納衣比丘,于糞掃中拾取弊故,應生是心:‘以此障寒,及修圣道。我今以此弊故,縫作僧伽梨著,勤行精進。若以凡夫,乃至一夜不應著此。’是比丘凈浣縫著。若此比丘,于此納衣生貪著心即應舍之。我不聽著,何況余衣?何以故?舍利弗,是比丘于此衣中,生非比丘法。是比丘不復應著,何況余物?舍利弗,是時比丘寧以赤熱鐵鍱自纏其身,不應著此納衣。何以故?于此衣中染愛心故。舍利弗,納衣比丘應作是念:‘著此納衣,以遮寒熱,以助修道。我今不復更著余衣,當?shù)庙毻愉」⑺雇雍、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舍利弗,如是納衣比丘專求道者,我則聽著。

“舍利弗,乞食比丘,應諸法中無所分別,常攝其心不令散亂而入聚落,以諸禪定而自莊嚴,乞食得已心不染污,持所得食從聚落出,在凈水邊可修道處,置食一面洗腳而坐,以食著前,應生厭離想、不凈想、屎尿想、臭爛想、變吐想、涂瘡想、厭惡想、子肉想、臭果想、沉重想,又于身中應生死想、青想、膿想、爛壞想。舍利弗,比丘應生如是想,以無貪著心然后乃食,但以支身除饑渴病,令得修道。應作是念:‘我食此食,破先苦惱不生后苦,心得快樂調適無患,身體輕便行步安隱。’又念食此食已:‘我應當?shù)庙毻愉」⑺雇雍、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無生法忍。’舍利弗,比丘如是食者,我聽乞食。舍利弗,若乞食比丘,于所得食生貪味心,以為甘美而作是念:‘我食此食當?shù)煤蒙珰饬Τ涫ⅰ?rsquo;不作是念:‘我食此食勤行圣道。’如是比丘,我乃不聽受一飲水,何況飯食?舍利弗,若于食中不見過惡,不見出道而便食者,寧自以手割股肉啖。何以故?我聽行者、得者受他供養(yǎng),不聽余人。

“舍利弗,云何名為行者?若有比丘決定發(fā)心:‘我于今世斷諸結使,當入無余涅槃,修習圣道如救頭然,又當除斷不善惡法。’是名行者。又能一心信解空無相無愿,為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斷諸煩惱,名為行者。求諸善法常行咨問,名為行者。又能發(fā)心度脫一切,名為行者。勤心修習諸助道法,于諸經中如說而行,及有一心求佛道者。舍利弗,于佛法中是名行者。何謂得者?謂得須陀洹脫三惡道,名為得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斷諸煩惱求道已息,所作已辦善學三學,是名得者。我聽是人得受供養(yǎng)。是人若受供養(yǎng),是名善受供養(yǎng)。

“舍利弗,清凈持戒者,開化檀越者,及修多聞讀誦經者,謂讀誦修妒路、岐夜、授記經、伽陀、憂陀那、尼陀那如是諸經,本生經、方廣經、未曾有經、阿波陀那論議經。是人又能清凈持戒無有瑕疵,不垢不濁自在不著,智者所贊能自具足,隨順禪定時時樂坐禪,如是比丘我亦聽受供養(yǎng)。舍利弗,身證法者無有疑悔,我聽是人高座說法。雖是凡夫清凈持戒,心不貪著外道經義,一心勤求沙門上果,不貪利養(yǎng)善巧定說,多聞廣喻猶如大海,乃至失命猶不妄語,不樂諍訟自利利他,唯說清凈第一實義,所說如是亦如是行。舍利弗,如是說者我聽說法。如來所說能使諸法不相違逆,謂說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舍利弗,求利比丘,為佛出家而破戒品,何用說法?何以故?舍利弗,我經中說:‘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護,能令他人善寂自護,無有是處。如人自沒污泥欲出他人,無有是處。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污泥欲出他人,則有是處。’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誹謗如來其罪不輕。實語比丘應聽說法,非妄語者,持戒比丘則能法施。舍利弗,高座說法決定斷疑,最是上事。若持戒不凈著外道義,我則不聽;及妄語者,貴世樂者,求利養(yǎng)者,樂諍訟者,我亦不聽。我聽凈持戒者,質直心者,通達諸法實相者,高座說法。舍利弗,破戒比丘寧當舍戒,不著圣人袈裟覆藏罪垢,密作眾惡受人信施。舍利弗,以小因緣,而于久遠受地獄身。”

囑累品第十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爾世時諸比丘等,于善法中云何精進?”

佛告阿難:“且置莫問!所以者何?佛無量智所說經典,爾時比丘尚不能信,況能勤行?阿難,如來于有為法中所有智慧,一切辟支佛、阿羅漢等不能解知。阿難,如來所知法,若為汝說,汝則迷悶,何況是人當能信之?如來于今說如是經,爾時癡人猶尚不信,何況能信所說罪報?阿難,法應當爾,自身是惡謂余亦惡。如今第一懈怠比丘,爾時第一精進比丘所不能及,若所持戒、威儀、智慧不得相比。如來若說此人所行,一切過惡轉身所受,是人不信更起重罪。汝等若聞亦得憂怖,不能量其所受罪惡。阿難,如來深法受者難有。于意云何?好床茵褥,豚子樂不?”

“不也,世尊!

“阿難,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法深妙智者所樂。是人不能信解通達,得出家已自稱沙門,不能堪受如實教化,于此法中不能修心,不得滋味振手而去墮在惡道,猶如豚子舍好床褥。何以故?阿難,是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深清凈,非難化者所能信解;難降伏者、無智慧者、難滿者、難養(yǎng)者、破戒者、難與語者、住邪法者、行邪行者、貴財利者、以衣食為上者、破威儀者、破戒德者、墮頂者、弊惡者、懈怠者、小欲者、小精進者、無羞者、耐羞者、匆匆營事業(yè)者、沙門中旃陀羅、沙門中白衣、沙門中敗壞、沙門中行邪道者、非沙門自言是沙門者、魔所吞者、與外道義合者、不如說行者、樂眾鬧者、樂散亂語者、具有魔事者、魔所衰惱者、煩惱熾盛者、我見者、人見者、眾生見者、顛倒者,于我此法若能信解通達,無有是處。何以故?阿難,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清凈快大,與此惡人不相稱可。

“阿難,譬如百千億三千大千世界中間曠遠,此弊惡人遠沙門法,猶尚如是,況得順忍?況得涅槃?阿難,如此事者說不可盡。當來沙門弊惡鄙賤,深懷慳貪,深懷嗔恚,深懷不信,三毒熾盛心行粗獷,難可制御。阿難,譬如良田善熟以火自燒,甘膳美食而自著毒,舍宅所有以火自梵,為應爾不?”

“不也,世尊!

“阿難,如是未來世癡人,因以我法得受供養(yǎng),而不信解如來功德,又不能信如是等經,不能堪忍如實說過,自知瘡疣而逆我語。如是癡人依佛自活,而逆是法。阿難,爾時閻浮提內,如是癡人充滿其中。阿難,且置!何用求此愚癡惡人,徒生徒老所行惡事。”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佛藏》,亦名《發(fā)起精進》,亦名《降伏破戒》,亦名《選擇諸法》,當奉持之。阿難,若人誦持是經,所得功德無量無邊。所以者何?破戒比丘,尚不能信讀誦教人,況于是中得歡喜心?何以故?阿難,譬如惡賊于王大臣,不敢自現(xiàn)盜他物者,不自言賊。如是,阿難,破戒比丘成就非沙門法,尚不自言是惡,況能向余人說自言罪人?阿難,如是經者,破戒比丘,隨得聞時能自降伏則有慚愧,持戒比丘得自增長!

說是經時,無數(shù)諸天于諸法中得法眼凈。惡魔及諸眷屬皆大憂惱,如墮十六種大坑,大啼哭言:“瞿曇沙門知我覺我,我常長夜。愿佛滅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諸惡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讀誦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隱心,語言此非佛法無有義趣。瞿曇于今在諸天人大眾之中,守護是法,遮我所愿!蹦дf此已,懷憂愁惱,忽然不現(xiàn)。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我所說諸法, 隨順第一義,

有為不堅牢, 如夢之所見。

我今說此法, 呵責未來事,

隨順第一義, 防制諸惡人。

爾時惡世中, 比丘心嬈動,

諍訟生是非, 不能得涅槃。

沙門及白衣, 所說無有異,

爾時我此法, 與俗法無別,

為諸在家說: 汝知我希有,

我得于佛法, 初道第一果。

更有比丘言: 我說不異是,

此人與我同, 我真見法者。

見法不見者, 為致白衣故,

各于自法中, 而生其議論。

有言一切有, 有言一切空,

不住于正道, 性惡毀我法。

‘汝勿近是人, 可來親附我,

為汝說真法, 如我疾得道。’

如是諸音聲, 流布于遠近,

同心相黨助, 破我所教法。

譬如諸惡賊, 同惡共為侶,

反逆破國土, 城邑及聚落。

爾時諸比丘, 難可得開化,

鈍根深貪著, 少智依我人,

不解于如來, 隨宜所說法,

說有漏增上, 自言是得道。

在于大會中, 多有諸比丘,

皆言有智慧, 求智無一人。

若是大會中, 或有一比丘,

如實有智慧, 皆呵言無智。

諸天神等見, 法王道散壞,

咸皆懷憂惱, 相對而啼泣。

中有諸樹神, 從樹而墮地,

咸言釋師子, 妙法今悉壞!

‘佛寶法僧寶, 在世猶未久,

如何于今日, 悉皆當散壞!

我等不復聞, 如來所說法,

癡冥無所知, 上道今將滅!’

爾時諸地神, 皆出大音聲:

‘如來大法炬, 于今當滅盡!

諸天諸神等, 后莫有所悔,

而言不見聞, 佛道今已滅!

如來無量劫, 自利亦利人,

忍受諸苦惱, 發(fā)愿得成佛

釋師子大圣, 度諸眾生者,

清凈微妙法, 今將欲滅盡!’

癡惡諸賊等, 于今當?shù)昧?

無有慈愍心, 互相謗毀惱。

魔使及魔民, 鈍根難開化,

諂曲懈怠心, 嗔恚壞佛法。

但于空林中, 坐禪滿三月,

自言是羅漢, 無禪況得道?

不得言得道, 死言入涅槃,

眾人信起塔, 而自入地獄。

如是癡空者, 互共相輕恚,

我于無量劫, 所得今盡壞!

爾時虛空神, 共見釋師子,

妙法毀壞敗, 發(fā)聲皆啼泣。

四天王聞此, 皆共懷憂惱,

時與諸天神, 僉皆共來下。

阿羅迦槃城, 夜叉神眾來,

僉皆大啼哭, 出可畏音聲。

有諸七寶城, 嚴飾極微妙,

失色皆如土, 諸天不樂住。

悲號大啼哭, 處處皆來集,

各共懷憂惱, 相見不能言。

宛轉臥在地, 發(fā)如是音聲:

‘共行閻浮提, 見是大怖畏,

佛子共斗諍, 破法而分散!’

皆從天上來, 共詣我生處。

天神諸寶城, 七日無光色,

各共坐啼泣, 滿七日不起:

‘如何大精進, 勇猛世間尊,

我等見住此, 今當不復見?’

咸共詣祇洹, 相對而啼泣:

‘佛此說四諦, 我等此中聞!

世間將盲冥, 互相輕恚慢,

但起諸惡業(yè), 還墮于惡道。

諸天妙宮殿, 可惜今將空,

我等諸天神, 無復救度者!’

爾時閻浮提, 毀壞無威色,

經行處樹下, 山窟無善人。

一切諸世間, 悉皆大嬈動,

諸天及大神, 音聲可怖畏。

爾時忉利天, 舉手大悲哭,

各于宮殿中, 發(fā)聲而號哭。

諸天宮殿中, 皆稱說我言,

永離大圣王, 為我說法者。

忉利天六月, 不食修陀食,

不聽伎樂音, 憂愁如喪子。

諸阿修羅眾, 聞有如此事,

皆共相命集, 欲攻忉利天。

時諸閻浮王, 皆共相征罰,

諸天阿修羅, 亦皆共戰(zhàn)斗。

爾時諸比丘, 及諸比丘尼,

多墮惡道中, 少有得免者。

破戒諸白衣, 隨順惡比丘,

以是因緣故, 皆趣于惡道。

諸惡優(yōu)婆夷, 隨順惡師故,

亦復入惡道, 世間皆嬈動。

有入城聚落, 有至山林中,

東西懷憂惱, 以損其壽命。

爾時多惡賊, 多有諸崄道,

種五谷不生, 若生蟲所食。

爾時世人民, 饑饉多餓死,

死墮餓鬼中, 久受諸苦惱。

時人施佛物, 塔及四方僧,

輒皆共分食, 我后僧如是。

阿難汝等當, 勉力勤精進,

莫見后末世, 如是眾惡事。

一切諸凡夫, 愚癡無有智,

起諸凡夫業(yè), 疾墮惡道中。

汝等勤讀誦, 是名智慧因,

若為智慧故, 疾得至勝處。

我學世正見, 汝亦如我學,

斷世障礙事, 疾得至勝處。

勤行八圣道, 當疾得涅槃,

思量求自利, 我所說如是。

是劫過去后, 六十劫無佛,

尚無佛音聲, 況有得道者?

時世諸人民, 饑餓所逼切,

無有孝慈心, 食母食兒肉。

時諸家生子, 常護恐他食,

誰聞是惡事, 復起生死業(yè)?

諸苦癡為本, 五陰貪為本,

若不樂五欲, 當斷諸貪著!

受福果報時, 深生貪著心,

貪著因緣故, 起惡墮惡道。

無漏法空寂, 世間無牢堅,

若知如是者, 汝等應疾行。

無心生心想, 而自大驚畏,

我為作不作, 是事為云何?

如是諸凡夫, 思惟而籌量,

我當云何作, 如是常啼泣。

無陰生陰想, 無我生我想,

聞自相空法, 如是亦迷悶。

不知佛如實, 所說諸陰義,

聞則以為定, 畏處無畏想。

我說去來今, 諸陰皆空寂,

三世悉平等, 猶若如虛空。

所有過去佛, 亦說自相空;

未來世諸佛, 亦說自相空;

我今出于世, 亦說一切法,

自性自相空, 三世無有異。

當來人不知, 佛所說實義,

貪著我眾生, 常墮于惡道。

當來世如是, 大惡甚可畏,

汝等勤精進, 莫見是惡世!”

佛說此經已,長老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