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圣嚴說禪:身心脫落

  圣嚴說禪:身心脫落

  問:

  日本有位道元禪師在中國悟道之后,說了「身心脫落」這句話。就打坐修行的人而言,身心脫落是很高的境界,卻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請師父開示。

  答:

  道元禪師是日本曹洞宗第一代祖師,由中國天童寺如凈禪師傳的法。他身體不好,經(jīng)常生病,在修行過程中常有苦惱和負擔(dān),心理也有障礙。但他精進不懈,在身心都不調(diào)適的情況下,道心依然不變,對弘法利生的悲愿也百折不撓。在中國求法之后,回日本建道場。「身心脫落」是他的體驗和悟境。

  「身」是肉體、身體。對一個有病或孱弱的人來說,身體本身就是負擔(dān);對身強力壯、精力旺盛的人而言,身體則是禍源,因為這種人對「食」和「性」的欲求特別強烈。

  「心」指的是思想、觀念、企圖心、追求心、貪求心、瞋恨心等心理現(xiàn)象。心理活動可以使人墮落,使人升華;也可以使人潦倒,使人騰達。

  因此,人以心為主,如果心理健康,身體差一點還無所謂;如果心理不健康,身體再怎么好也會有問題。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看,修行人的心理應(yīng)該是健康的,但是修行人自我檢點,知道自己的心理還是有問題,煩惱還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對粗的、重的、強的煩惱還渾然不覺;待這些煩惱淡化之后,他會看到內(nèi)心種種細微的活動。接著細微的煩惱不見了,但是「我想開悟、我想成佛、我要追求」這類心的力量或方向還存在的話,他的心還是煩惱心,還是生死心,不是解脫心。

  當?shù)涝U師開悟時,他發(fā)現(xiàn)身體雖然仍在,但已不是負擔(dān)和煩惱的根源。心也仍在,但是很明朗,是一種智慧,而不是煩惱和欲望。

  一個人如果無所執(zhí)著,把自我中心、自我身心全部放下,什么也不剩,就叫作「身心脫落」。我們?nèi)绻煤眯扌?也可以做得到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