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的沉思·風(fēng)的腳印·花的笑聲·草的香氣
1、說得出就開門
禪師擔(dān)任燒火僧人的時候,一天關(guān)上門,燒得滿屋都是煙,大叫“救火,救火!”,馬上僧眾都聚集過來,禪師說:“說得出我就開門!”僧眾都回答不出,南泉禪師這時候就把鑰匙從窗口遞給了禪師,禪師就打開了門。
自悟的法門,就象屋子一樣,必須自己才能打開,別人只是起一個鑰匙一樣的啟發(fā)作用。
2、煩惱是佛
禪師一天說“佛是煩惱,煩惱是佛。”有人問:“不知道佛是哪家的煩惱”,禪師說:“佛和一切人的煩惱分不開”,僧人又問:“怎么才能避開煩惱”,禪師回答:“為什么要避開?”
佛的偉大,就是用平常的心來看待眾生,把自己放在眾生之中,迷就是佛是眾生,悟就是眾生是佛。由于人活在塵世之中,有著七情六欲,所以很難脫離煩惱,問題在于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看待煩惱,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擺脫煩惱。對待煩惱的法門就在于隨便它去,不要放在心上。
3、又是一點
禪師在掃地,有人問“大禪師為什么還要清掃寺院?”,禪師回答:“灰塵從外面來的”,問道:“既然清掃寺院,為什么還有灰塵?”回答說:“又是一點”
僧人認(rèn)為清靜寺院,自然沒有灰塵,對于這種看法,本身就是一個迷失,所以說:“又是一點(灰塵)”
4、你有這個
尼姑問禪師:“怎么理解高深的道行?”禪師用手?jǐn)Q了她一下。尼姑說:“大和尚還有這個心?”禪師說:“正是你有這個。”
尼姑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正是自己六根未凈的表現(xiàn)。
5、洗碗去
僧人問禪師:“我剛?cè)?a href="/remen/congli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叢林,請指教”,禪師說:“吃飯了么”,僧人說:“吃了”,禪師說:“洗碗去。”僧人突然醒悟。
禪,就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沒有轟轟烈烈,學(xué)會生活,體會生活,不好高騖遠(yuǎn),不舍此求彼。
6、誰來教化你
有人問:“大和尚還下地獄么”,禪師回答:“我最早下”,那人就問:“你道行如此之高,為什么還要下地獄”,禪師回答:“我不下地獄,誰來教化你?”
一句話體現(xiàn)了佛門的慈悲普渡思想!
7、從心流出
一日,雪峰指著胸口說:“實不相瞞,我這里不穩(wěn)定。自參禪以來,一直有心未安。”
巖頭:“你說,我為你印證。”
雪峰講述了自己習(xí)禪的經(jīng)過。
巖頭大喝:“你難道不明白嗎?從門入者不是自家珍寶。”
雪峰忙問:“那我該怎辦?”
“言,要從心中流出;行,要頂天立地而行。”
8、砍頭
龍牙與德山論禪。
龍牙說:“我手上有一把鋒利寶劍,想砍你頭。”
德山:“砍吧。”
龍牙哈哈大笑:“你頭已被砍了。”
德山也哈哈大笑:“頭已落地了。”
一日,洞山笑說:“其實,并不是德山的頭給你砍了,而是你的頭被德山砍了。”
“??我的頭在這里啊。”
“德山砍下了你的頭,你親自拿給我看”
……
9、買點心
德山向一老太買點心。
老太:“我有一問題,你如答出,點心送你。否則請到別處買。”
“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點的是哪個心? ……”
德山無語。
離去。
10、燈
德山到了龍?zhí)丁?/p>
一日隨侍崇信。
“夜已深,還不回去嗎?”
“外面太黑了,伸手不見五指”。
“你等著,我給你拿盞燈!”崇信提燈來了,漆黑夜中,亮亮堂堂。
德山剛要伸手去接。
呼,崇信將燈吹滅……
德山納頭要拜,
“你看見什么了”…
11、瓶中鵝
李翱問南泉:“有人把一只剛出世的鵝放在瓶里飼養(yǎng),鵝越長越大,從瓶里無法出來。這人著急,既不想傷害鵝,又不想打破瓶。如何是好?”
南泉沉默。
突然叫:“李翱”
“在!”
南泉微笑:“出來了!”
12、問道
李翱訪藥山,藥山讀經(jīng),故意不理他。李翱忿然:“見面不如聞名!”拂袖欲出。
藥山冷冷地說:“太守怎能貴耳賤目?”李翱為之所動,轉(zhuǎn)身問:“什么是道?”
藥山伸出手指,指天指地。“懂嗎?”“不懂”
藥山解釋:“云在青天,水在瓶!”
13、舍緣
某人慕禪出家為僧。一日,五祖問他:“你說的‘舍緣’是什么意思?”“我有老婆孩子,我舍他們出家,就叫舍緣。”五祖笑說:“你真舍得可惜!你信不信,我現(xiàn)在還有個老婆呢!”
眾徒驚訝。
五祖悠然:“我有個老婆,出世無人見。晝夜共一處,自然有方便。”
14、你象佛
坦山在廬中飲酒,云升路過門口。“請禪師與我同飲。”云升婉拒。
“酒都不會喝,你還是個人吶!”
“你敢罵人!”
“我沒罵你呀?”
“你說我不會喝酒就不是人,這不明明在罵我嗎?”
“你的確不象人。”
“那象什么?”
“象佛!”
15、曬香菇
一日,驕陽如火。道元在房中誦經(jīng)。
偶抬頭看窗外,一80多歲的老和尚正在曬香菇。
“長老,天這么熱,您這是何苦呢?我去找個人來做吧”
“別人不是我呀!”
“可天這么熱,您的身體…”
“出大太陽時不曬香菇,難道還要在陰雨天曬嗎?”
道元無語。
16、你無道心
慧薰在洞中修行。一尺燭臺,幾卷經(jīng)書,糊口糧食。文道幕名而來。天晚,留宿洞中。
早晨,文道聞到粥香,慧薰正在吃飯。桌上有一碗粥留給文道,熱氣騰騰。
“沒有多余的碗了,你就用這骷髏當(dāng)碗吧。”
文道惡心,遲疑不動。
“呵呵,你無道心啊,還楞著干嗎?快來喝粥!”
17、不立文字,見性成佛
某僧看到“不立文字,見性成佛”后,好象開悟了。不再拜佛,經(jīng)常以《大般若經(jīng)》當(dāng)手紙。
有人不解問他為何如此。“我就是佛,經(jīng)文不過是記載佛話而已。有佛在此,經(jīng)文何用?”
一日,白隱對他說:“聽說你已悟大道,已經(jīng)成佛了,恭喜賀喜啊。”
學(xué)僧得意。
白隱又說:“佛是尊貴的,佛的屁股更是尊貴,你既成佛,怎能拿那廢紙當(dāng)手紙呢?還是用更好的清潔的白紙吧。”
18、小便
一日,有信徒問趙州:“參禪時如何悟道呢?”
趙州聽后,馬上從座位跳起:“我尿急!”緊走幾步后回頭:“嘿嘿,真是麻煩!誰能替我撒尿呢?”
19、指月
無盡藏尼對慧能說:“我研讀《涅槃經(jīng)》多年,許多地方不甚解,望大師不吝賜教。”
“貧僧不識字,你讀我來解。”
“您開玩笑,不識字如何知道其中的道理呢?”
“呵,真理與文字有關(guān)嗎?真理像天上的明月,像晴空的飛鳥,像山野的菊花,而文字卻像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飛鳥、菊花本身。況且,看月、看鳥、看菊花,也不一定要通過手指啊。”
20、你到哪里去
師兄師弟:“師兄,你到哪里去?”“風(fēng)吹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師弟語塞;厝枎煛
“笨,你可以反問他,如果沒風(fēng)時,你到哪里去呢?”
“弟子記住了。”
“師兄,你到哪里去?”“腿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師弟語塞;厝枎。
“笨,你為什么不問他,如果腿兒不走了,你到哪里去呢?”
“弟子記住了。”
“師兄,你到哪里去?”
“我到市場買菜去。”
師弟語塞。……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