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禪茶七日談之泥中蓮花

\

  如今之阿乾,已可稱茶人,禮儀只是茶人向世人展示道的手段。如月十日,談談泥中蓮花。

  泥中蓮花,出自《本朝參禪錄》的一個故事。江戶末期,薩摩久志良村一戶農(nóng)家的莊稼漢,他年紀輕輕就到大坂做徒工,歷數(shù)十年,于五十三歲出家,號無三。多年的困苦生活使其勤修佛法,被尊崇為高僧。于是,島津家延請他回福昌寺當住持,并施以相當高的迎接禮。喜好薩摩勇猛民風的無三大和尚以完全武士的身份位臨晉三儀式。見到此景,另一以武士出身的僧人非常嫉妒便挑唆當?shù)氐姆钚械箅y他。奉行道:“如何是久志良村之莊稼漢?”,無三禪師鎮(zhèn)定如恒,不卑不亢的高聲回答:“泥中之蓮花。”

  這里,無三禪師借用周敦頤《愛蓮說》之義:“出淤泥而不染,濯青煉而不妖”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展示自己高潔的品行和獨特的不卑不亢。

  泥中蓮花,是面對困難時的鎮(zhèn)定,如卡耐基成功之道里講的“威利三原則”。只有不慌不忙,才能發(fā)現(xiàn)微弱的曙光。經(jīng)歷天正十三年關(guān)白茶席和十五年的北野大茶會,利休對茶禪一味的理解更加深刻。后期的茶道、茶風趨向自然、淳樸。但是,日子也越發(fā)艱難,身為天下人秀吉,在對茶和道的理解和修行上始終無法超越這位普通的老者,不斷的運用權(quán)力來宣泄遺憾和嫉恨。在延請親藩的茶席上,他竟要求利休在平底盤子里插花。這種小人得志的做法,實際上是要使利休蒙羞。但,茶人并未驚訝也未害怕,只簡單的拿起花枝,撕下花瓣、花朵如抹面般揉搓,撒向盤中,最后將無花的枝頭斜放在飄滿花碎的水盤。“落櫻繽紛”和“莫待無花空折枝”是我對這件事的感嘆。利休取勝,因為他處事不驚,不卑不亢,如泥中的蓮花不亂心性。

  泥中蓮花,從容不迫,也是武士和謀者的修行之道。陸奧的大名伊達稙宗為了取得有利的地位并鞏固,委托中野宗時為其孫輝宗到山形城去向最上義守求娶一時無二的名女義姬,希望借助二家合力,可以鎮(zhèn)懾附近的大內(nèi)、二階堂、蘆名、佐竹、大崎和田村幾家。但,當時最上家的實力比伊達還強,從利益上說服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但宗時卻謀事成功。在殺肅的環(huán)境里,義守接連問宗時若干問題,說客宗時從容應答,并逐一分析二家聯(lián)手的好處和利害。促使兩家聯(lián)姻,后來出生的長子就是任仙臺宰相的獨眼龍伊達正宗。于劣勢中,要取得最好的結(jié)果,首先需要的就是冷靜。

  泥中蓮花,遇到問題時謀定而后動。前時,我以“竊國”的姿態(tài)輕視眾人,而今川家眾不是作答激進就是不屑一顧。公藝能把問題分成兩段,對我批評他的性格弱點不以為忤,反而稱謝,又用同樣的道理質(zhì)問我的才能和威信,這,就是不卑不亢。

  泥中蓮花,并不需要講太多,同樣的事情不斷的發(fā)生在古今中外,昨天明天。

  阿乾,如月十一日,就是明天,我們談談見色明心,F(xiàn)在,如果你沒有感到煩悶,就已具備了茶人所需的耐心。

  茶道相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