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禪茶一味,修行一生

\

  我不善飲茶,不懂其中繁蕪的講究和過多的說道。故,與人論茶時,常常沒有了發(fā)言的權利,只有豎起耳朵,細細聆聽的份兒了。茶禪一味,修行一生。懂茶的人常常如是說了,于是,不由自己地對茶生出三分的敬意來。茶與人生竟然可以有一搭?我將信將疑。

  家中是有茶的,單位發(fā)的,朋友送的,品樣頗豐。牛和樂兒常常取來胡亂飲了,我笑他們的行為玷污了品茶的唯美,若說成是“牛飲”更為貼切。自己知道,他們也如我一樣,對茶文化是知之不多的。

  偶遇閑時,也會開了水,溫了盞,取來“鐵觀音”“碧螺春”,經心地泡制,然后坐于窗前,一邊聽舒緩的音樂,一邊小呷一口清茶,細細地品了,用心去咂,也是能品得其中的清香和苦澀后的甘醇來的。因此,常常自豪,常常自以為是。

  自古就有“禪茶一味”的說法,但茶與佛教究是何種因緣卻是不懂。去書店看書,得知其真意,欣然筆錄,作為記憶。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由于教義與僧侶活動的需要,茶很快就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佛教的重要活動是僧人坐禪修行,要過午不食,不可飲酒,戒葷吃素,以求解脫,更有跏跌而坐,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之要求。故需要有一種既符合佛教規(guī)戒,又能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補充“過午不食”的營養(yǎng),而茶因具有清心、陶情、去雜、生精之功效,便成了符合這許多需求的佳飲之一。

  茶,具有三德:一是坐禪通夜不眠,二是滿腹時能有助消化,三是可抑制性欲。又佛家的坐禪講究五調,即: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故飲茶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觀念,茶,也因此成了佛教的“神物”。

  宿舍的后街有一茶院,客人并不多,不曾坐過,路過時看到茶院的招牌——禪茶一地,生出好奇來,駐足看去,但見:落地窗戶內排擺了諸多的茶桌,坐椅考究,茶盞、套具,圖案精美,一溜竹罐整齊地排列在吧臺上,想,其內一定是盛裝了各地的香茶精品吧。聽鄰居說,開店的老者是個俗家弟子,不為掙錢,但求消遣,喜歡邀三五文人墨客坐了,盡興書畫之余,品茶悟道,樂在其中。我不曾有過開茶院那老者樣的閑情,至少現在沒有,也許日后退休閑居家中,也會如老者一樣,生出閑情,舞弄出些關于茶的禪悟和花樣來的?卻是不知了。

  采風喜茶,曾用心教我制茶。單位的茉莉花開了,他會殷勤地守著,待花落時細心地收好,洗凈,曬干,好生存放了。沏茶時放一朵于杯中,注目那朵兒于水中輕盈地舒展開花瓣,仿佛那花遇有重生一樣,讓人欣喜。我想真切地感知他所擁有的那份喜悅,于是秋盡時,每天于窗臺的花盆邊,鋪了干凈的紙張,收集那些落了的菊花葉片,處理后珍藏于玻璃瓶內,曾如采風一樣讓她重生過,品那自制的菊花茶,真的是別有況味,難禁欣喜。若你熱愛生活,那么,生活中的感動無處不在,真是這樣的。

  苦樂人生,人生滿是苦樂。人貴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樣,苦中有甘,甜中藏澀,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讓心沉靜,認真面對所遇的雜事,細品人生的五味,便獲得釋然、超脫,累會不倦,煩會不惱,不溫不火,心欣然也。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從此可現,那一味的禪茶,其真正的妙用,卻是在于指點人生的修行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