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鶯山普洱再度飄香 佛茶圣地揭牌萬眾矚目
中國普洱佛茶圣地白鶯山五月揭牌 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為萬餅普洱佛茶開光
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
中國佛教新聞網(wǎng)4月8日消息 據(jù)云網(wǎng)報道:白鶯山靈秀神奇,百里長湖雋美;普洱佛茶,臨滄獨秀。春光五月天,去白鶯山,品佛茶,觀山景,領(lǐng)略佛茶文化,中國普洱佛茶圣地揭牌儀式及系列活動將于5月1日—2日在臨滄云縣隆重舉行。
普洱佛茶圣地揭牌萬眾矚目
“禪茶一味”,干百年來,佛與茶有著不解之緣,中國古代許多著名的佛禪宗大師,同時也是茶茗大師,在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歷史中,有數(shù)不盡的佛茶佳話,白鶯山大河寺的僧眾,便在野生古茶林的基礎(chǔ)上,不斷通過種植擴大,加上后世少數(shù)民族參與種植,以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同時,僧眾為了品茶所需,又從不同地方引進許多茶種,所以今天的白鶯山,竟然生長有二十幾種古茶樹,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樹180多萬株,現(xiàn)存最粗的古茶樹就生長在這里?梢哉f,白鶯山古茶園,既是云南現(xiàn)存最大古佛茶圣地,也是十分珍貴的古茶樹基因庫。白鶯山古茶樹種類多樣,變異繁多,不僅是茶樹種質(zhì)資源的寶庫,而且展示了野生茶樹成為栽培作物的不同階段,是茶的起源的歷史見證,是開展茶樹起源與演化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有感白鶯山古茶園與佛的不解之緣,5月1日將率少林寺僧眾為白鶯山舉行中國普洱佛茶圣地揭碑儀式。詮釋“天下武功出少林,世界好茶在臨滄”之意義。
瀾滄江萬餅普洱茶餅白鶯山開光
5月1日,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館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率少林寺文武眾僧采日月精華、納天地靈氣,為萬塊普洱茶餅進行了開光加持,為佛茶注入信的內(nèi)質(zhì),追求和平、平等、博愛的基本教義,使佛茶開光具有深遠意義。據(jù)了解,舉行對普洱茶餅開光的活動并不多見,主要是為了將對眾生的平安祝福融入茶餅之中。
2日永信法師還將率少林寺文武眾僧為白鶯山佛茶舉行采擷開光儀式,開光大典之后講舉辦普洱佛茶慈善拍賣活動和普洱佛茶認購等活動,現(xiàn)場義請,用其所得為慈善事業(yè)做貢獻。
據(jù)悉,在中國臨滄第二屆茶博會期間,臨滄瀾滄江茶業(yè)有限公司還將組織北京、上海、廣州、汕頭、成都等十六個旅游客商團進行秘境臨滄之旅和原生茶之旅,舉行瀾滄江之光大型文藝晚會,讓參加茶博會的客商 “觀光萬畝生態(tài)茶園,瞻仰千年古茶樹,參觀現(xiàn)代普洱茶生產(chǎn)工藝,參加佛茶圣地揭牌儀式,見證萬餅普洱佛茶開光大典,品味千年普洱余香魅力”。
相關(guān)鏈接:
圣山.圣水.圣景 佛心.佛緣.佛茶——佛茶圣地白鶯山
白鶯山,地處云南瀾滄江西岸,海拔2800m,因常年白云縈繞,白鶯飛聚而得名。白鶯山下是漫灣電站形成的瀾滄江的百里長湖,對面是古樹蔥蔥的無量山。神奇美麗的湖光山色,正在成為滇西旅游的神秘去處,但今天,真正讓白鶯山名動彩云南的卻是那驚現(xiàn)于世的萬株古樹茶。
佛茶文化
佛茶丈化歷史悠久,茶圣陸羽所著《茶經(jīng)》主要是歷代僧侶種茶、制茶、品茶、悟茶的體驗與提煉。我國著名的佛,茶有安徽九華佛茶、化佛茶,浙江普陀佛茶、河南少林佛茶等由佛教僧人培植制作的名茶還有武夷巖茶、龍井茶、碧螺春、黃山云霧茶、大理感通茶、春林茶等。從東漢初年佛教傳入中國后,佛和茶就不可分離,因茶有“三德”,利于叢林修持,從而由“茶之德”生發(fā)出禪宗茶道?梢院敛豢鋸埖卣f,中國茶的發(fā)現(xiàn)、培植、傳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門僧人立下了不世功勞。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