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我市發(fā)現(xiàn)首例清代塔林 

  塔墓是佛教高僧去世后的安葬之地,看過電影《少林寺》的觀眾都會對影片中成片的塔墓林鏡頭記憶猶新。令人驚喜的是,近日在我市文物普查中,類似塔林也浮出水面。

  該塔林坐落于平陽縣錢倉鎮(zhèn)白水村海拔306米的羅陽山山麓巖庵,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采用花崗巖構造而成,造型古樸別致。自東向西共分二組塔墓,六座。一組位于碧泉寺正對方,另一組位于其東首,兩者相距不過千米。

  塔墓平面呈方形,由塔基、塔身和塔頂構成,工藝精湛。其中東首的石塔臺基由下枋、下梟、束腰、上梟、上枋組成,束腰較高。塔身由花崗巖條石縱橫合榫而成,上邊用單塊花崗巖石板做成單檐四角攢尖頂,中央置寶頂、仰蓮。塔身均有刻文。另一組塔林為重檐,寶瓶狀攢尖頂,整體結構大致相同。

  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所長蔡鋼鐵表示,塔林在我市實屬罕見,為研究我市乃至東南沿海古代僧人墓葬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據(jù)史料記載,碧泉寺原名巖庵,乃唐代高僧幽谷開山創(chuàng)建。千年來幾經(jīng)興廢,清康熙年間慧濟法師再建,嘉慶年間大德法師重修,光緒年間培識法師增修。道光十八年修建塔林后,該寺高僧可能均葬于此。目前有關人士正對該塔林展開進一步考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