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雙修

\

  佛就是一再的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經驗,然后一直增上智慧,最后證得畢竟空性,超越一切世間的智能與經驗,體解到一切的存皆是緣起空性,同時于空性中又不壞種種妙用。

  從了解緣起,再了解妙有;從了解妙有,再進一步了解「真實相」,即是證得所謂的「中道實相」。

  這就是一再的超越人類的既有理性,所得到的不共世間,乃至不共小乘的大乘實相智能。再由此實相智能發(fā)展出來就是一種無緣與同體的大慈悲。

  倒過來說,透過自他換等與菩提心相應的深入觀察,也會對眾生生起很深的慈悲心,一此深刻的世俗慈悲,又可以發(fā)展更深刻的智能,因此慈悲與智能就如鳥的兩翼,相互支持、交替前進。

  以佛教修行觀念來看,沒有只具深刻的大智能卻無大慈悲的,反之,也沒有真正慈悲卻不具足實相智能的。總之,有了更深刻的智能,就會有更深刻的慈悲;等到智能更深細了,那慈悲也會隨之而更深細。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