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的飯菜真香

  僧眾吃飯的地方叫齋堂,齋就是清凈的意思。出家人飲食上的習(xí)慣,是完全吃素食,亦叫吃齋飯。即不吃肉類食品,只吃以蔬菜、豆制品為主的素食品。吃飯不叫吃飯,叫過堂。齋堂也叫五觀堂。觀就是觀想,就是吃飯時心存五觀。

  一、記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yīng)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食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yè),應(yīng)受此食

  在飯前先應(yīng)供佛唱誦供養(yǎng)咒,然后方可用餐。吃后大家還要統(tǒng)一唱念結(jié)齋儀軌,一頓飯吃下來,需要完成這些儀式才算如法如律,因此在佛法之中,吃飯也是一種修行,在這里吃飯是要講規(guī)矩的。

  佛教以財、色、名、食、睡為五欲,是人性墮落的五個根本元素,故有“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之說。飲食在五欲之中,也是需要人們?nèi)タ朔灾械呢澞畹囊粋重要方面。一日三餐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環(huán)節(jié),古人云:“病從口入”。如果我們不注意飲食習(xí)慣,就有可能導(dǎo)致身體患上各種疾病。

  今日人們只顧貪圖一時口舌之快,不知食后之患。佛門之中吃飯有七分飽之說,即不宜吃得太飽,否則容易傷及腸胃,這也是佛教的養(yǎng)生之道。我有一位朋友說過,“常素長壽”,吃素食因為很清淡,對人的腸和胃沒有什么負(fù)擔(dān),并且容易消化,所以對人身體十分有益。所謂“素食清心”,也是佛門當(dāng)中十分注重的一個修行方式。佛法要求出家人清心寡欲,清凈口業(yè),不貪圖口味之樂,故有“莫言淡泊之中滋味少,不知淡泊之中滋味長”的說法!其實簡單的生活,同樣也能給人帶來無盡的快樂,不一定天天要有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吃素之人,粗茶淡飯,青菜蘿卜,同樣是吃得有滋有味,無病無災(zāi)。因為素食之中營養(yǎng)豐富,有益健康。許多問題只是觀念上的差異,并不是吃素就是營養(yǎng)不夠,身體不好。許多出家人活至八、九十歲,耳聰目明,身輕意清,無病無痛,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

  在寺廟里,我最喜歡的是大齋堂里的飯菜和氛圍。大家靜坐在一起,先供佛訖(佛門規(guī)矩,飯前上供)。唱完供養(yǎng)咒后就吃起來。不準(zhǔn)講話,端起碗筷,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的吃。有專門的行堂人員打上飯菜,不用顧及旁人,各吃各人的。一共三個碗,一個裝飯,一個裝菜,一個盛湯。簡簡單單,干干凈凈,幾分鐘就吃完了,并且要吃得干干凈凈,不得隨意把飯菜掉在桌上,因為要惜福,不能浪費,F(xiàn)在社會上俗家人吃飯,一頓要吃上幾個小時,花上幾百元。大吃肉、狂喝酒,弄得臉紅脖子粗,喝多了,便胡言亂語,丑態(tài)百出,又浪費錢財。何苦來哉?這就是僧俗有別之處,僧人有僧人的規(guī)矩,俗家有俗家的禮儀。

  僧人吃完飯后內(nèi)心要念誦,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后必得安樂,飯食以訖,當(dāng)愿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飯后不忘信施發(fā)心供養(yǎng)之德,回向祝愿供養(yǎng)施善者安樂功德。因此每每吃飯之時,就念念不忘過堂吃飯的種種好處,種種利益,可見佛法之好,佛法之高。時時處處,具大智慧,法喜恒隨,真乃安身凈心之絕妙境界矣!

  2005年5月28日晚于東方山獅子樓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