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牛糞禪”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筆墨官司,歷來是后人們津津樂道的所謂禪機禪話。在這一點上,就連北大的于丹教授在電視上給全國老百姓匯報她的《論語》心得時,也同樣未能免俗。這也難怪,兩位并世的高人,一位是風流千古的文壇巨子,一位是禪法精妙的佛門大德,他們的交往,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甚濃的佳話,更何況其間還有那么多的恢諧睿智、哲理精華,能讓我們第N次地鮮活心靈,豐富咱寡淡無味的家長里短呢?
一天,蘇東坡和佛印在一起打坐。蘇東坡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東坡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嗎?就活像一堆牛屎!佛印閉口不言,好像吃了個啞巴虧。蘇東坡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聽罷,卻嗤笑她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什么?是明心見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佛:你說佛印像牛屎,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蘇東坡心里有什么,此情此景之下,當然是免不得叫人會心大笑。但如果據(jù)此就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這便是其中含蘊的“禪機”、“禪意”,卻又不免麻利得過于匆忙,領(lǐng)悟得稍嫌草率。在這個開心一笑的時刻,我們其實是非常需要深入地思考一下的,比如說,問一問自己,我們的笑,究竟是因何而來?難道僅僅是因為才高八斗冠絕古今的蘇東坡,竟然也會被調(diào)侃成心包牛屎,就讓我們?nèi)炭〔唤麊?
真相當然并非是如此簡單。
不過,暫且不說這個也罷。因著蘇東坡的這個“牛屎禪”,倒令人想起了金庸大俠。金大俠其實也有個“牛屎禪”在的,很值得一提。他的名作《倚天屠龍記》中,金毛獅王謝遜幡然悔悟,欲拜少林方丈空聞為師,空聞尚未及答應(yīng),空聞的師叔渡厄卻道:“你過來,老僧收你為徒。”謝遜不敢,小說描寫其心理說:他拜空聞為師,乃“圓”字輩弟子,若拜渡厄為師,敘“空”字輩排行,和空聞、空智便是師兄弟稱呼了。不料,當下渡厄就洞察其機,大聲喝道:“咄!空固是空,圓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謝遜一怔,登即領(lǐng)悟,甚么師父弟子、輩份法名,于佛家盡屬虛幻,便說偈道:“師父是空,弟子是空,無罪無業(yè),無德無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歸我門下,仍是叫作謝遜,你懂了么?”謝遜道:“弟子懂得。牛屎謝遜,皆是虛影,身既無物,何況于名?”謝遜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世間總有些人試圖去否認金庸大俠的佛學(xué)修養(yǎng)。其實只要他們多一點兒耐心,能把以上的這段文字看完,讀懂,就足以知其功力——僅是“牛屎謝遜,皆是虛影,身既無物,何況于名”的四句偈,就顯見大家的見地、禪師的境界!還有什么可爭論的呢?試想,牛屎也好,謝遜也罷,對一個看破放下的人而言,都不過是簡單的名稱代號罷了,過往的種種罪業(yè)殺戮、功德成就尚且都已是完全拋卻,難道這個小小的代號還會使他或疑或拒,心緒難平,以至于波濤洶涌?倘是如此的話,那他的“懂了”,就絕對是妄言作假。所以,渡厄仍讓他稱謝遜,這首先是對其心性的一種驗證——于凡夫而言,“謝遜”一名所凝聚的血海深仇是刻骨銘心、累世難忘的,普通人很難不對此寢食難安,恨意勃發(fā);當然,這更是對其體悟境界的一種嘉許——相信謝遜有這個大智慧、大勇氣,能夠不為名所動,坦坦蕩蕩,心無掛礙。事實上,謝遜果然不負所望。由此可見,謝遜之終成一代高僧,就在于其悟!悟到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虛幻、虛影,了無分別——他擯棄了附著在“牛屎謝遜”上的種種污穢下賤與愛恨情仇,沒有了好惡取舍,直接回歸其名稱的實質(zhì)本源,故而能心如止水,凡事當下坦然受之。而我們之終是一介凡夫,也就在于不悟、難悟!譬如說,牛屎和佛怎么會了無分別,盡是虛幻呢?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海深處,它們可都分得很清楚,而且還實在得很!佛是何其高貴、圣潔!牛屎何其骯臟卑賤!高貴圣潔的,人人奔趨,爭先恐后,禮拜敬仰,贊譽有加;骯臟卑賤的,人人嫌惡,個個排斥,避之猶恐不及!所以,誰都想心中有佛,沒見誰樂意心中有屎!天可憐見,雖然并沒有親見到牛屎大便之類,但,即便是想上一想,夸張些的凡夫俗子們,也都常常是翻腸倒肚,作勢欲嘔了。我們說,正是因為有這種潛伏在心底的分別執(zhí)著作祟,人們才會不可思議,難以理解,以蘇東坡文采人物之高,怎么竟會有心包牛屎的心性之低呢?高低之別,反差劇烈,此感覺之訝異,形象之滑稽,不叫人破顏捧腹才怪!所以說,表面看來,大笑其果,牛屎為因,而實際上,內(nèi)心的分別執(zhí)著,才真正是我們情難自禁的根!
如此亦可見,我們起初的所謂“會心一笑”,笑則笑了,會心卻并未真正會什么心,而且,笑其可笑者,也不是蘇東坡,是我們——蘇東坡不過是被編排進故事的冤大頭,而我們,笑了半天,卻沒人發(fā)現(xiàn),原來人家利用的,就是自己心中的牛屎一堆!
反思至此,這才算是幾近禪意吧。至于“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這樣的“牛屎禪”,說得不客氣點兒,那簡直就更是禪之牛屎,根本和禪沒半點兒關(guān)系,甚至于和故事的本意,也是連邊兒也不沾。
據(jù)學(xué)術(shù)界考證,蘇家實無小妹其人,當然也更無“牛屎禪”之事。蘇小妹的出現(xiàn),最早見于南宋無名氏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看著像是蘇東坡某個小秘書的工作日志,實為說書人的表演底本。而其四海揚名,則是在蘇軾500年之后的明代馮夢龍筆下《蘇小妹三難新郎》。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研究,這一故事以佛印平鋪直敘之“靜”,映蘇軾喜形于色之“動”,再襯蘇小妹一語道破之“慧”,一波三折地展示下來,三個人物,就剩個光彩照人的小女子耀古燭今了。因此,若是論及該故事的本意,無論是贊嘆佛門大德禪法之高妙,還是嘲笑儒家高士自鳴得意之淺薄,怎么談,也比不得溢美蘇小妹鐘靈毓秀奇才女這一主旨更切中肯綮。也難怪馮夢龍慨嘆“山川秀氣,偶然不鐘于男而鐘于女”啊。想想,我們的“會心”,當初也不就是因為明了蘇小妹對其兄的巧妙嘲弄嘛,而這嘲弄之“巧”,凸顯的,正是蘇小妹的靈秀聰慧。至于這嘲弄本身,對于日常生活里的兄妹而言,無非是再普通不過的玩笑話,哪里攀得上 “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的所謂“禪意”!
但,如果非得讓這個笑話來和禪論論親戚,勉勉強強,有那么一個地方,倒是也能挖出點兒意思。比如說,蘇小妹笑話蘇東坡的方法。她并沒有直接說蘇東坡心里有牛屎,而是在說話中隱含了一個三段論的邏輯推理:先立大前提“你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意即“你眼中看到什么說明你心中就有什么”,再推小前提“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佛”,最后擺上結(jié)論“你說佛印像牛屎,想想你心里有什么”,一步一步請君入甕,乖乖地就讓人在這個“什么”上填上“牛屎”,這直如一個相聲最后甩包袱,甩得既巧又響,自然惹人發(fā)笑。這種“不說破”,若是按照胡適總結(jié)的禪之理論,也就算是采用了體悟禪意的方法了。然而,方法畢竟不是目的,“不說破”當然更不會就是禪意本身,否則的話,潑婦指桑罵槐也是禪了。誠如胡適所言,禪是“貴在自得”。但這個“自得”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倘是有的話,而且還是要依著一定的或明或暗的某種邏輯才能得出,那就更絕不是禪,那是幼兒園里就開始做的可重復(fù)演練的習(xí)題。禪是破斥思維的,因為只有突破了每個人的思維局限,我們才能發(fā)揮出真正活潑潑的、無拘無束的本覺感知,認識了解世界的真實。所以佛教禪宗才常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來喻悟禪。這其中,“冷暖”不是水的溫度,而是個人的感覺。而每一個人的感覺,即使是再標準的溫度計也是無法測量。所以,回過頭來審視一下前文對金大俠“牛屎禪”的解讀,卻原來再言之鑿鑿,也不過是在個人有限的思維知見里打圈圈,哪能品出其禪意之萬一呢?梢,在“貴在自得”的觀照下,蘇小妹的拐彎抹角,僅僅是一打趣之談罷了,就是《笑禪錄》也不會給它排上號,實在算不得禪。而那句“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的直白話,雖然看上去特有水準,好像還蠻經(jīng)典,可離禪,大概也有俺老孫一個筋斗云的距離了吧。
其實,“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這句話并不能像故事中的蘇小妹那樣來理解,認識世界的主觀性與客觀性,關(guān)系紛繁復(fù)雜,怎么會是簡單的一一對應(yīng)呢?當然也不能當作是佛教“明心見性”的白話注解,否則,歷朝歷代的人就用不著去苦思冥想,甚至還搞什么“斷臂求法”、“斬貓”、“殺佛”之類,那樣多血腥恐怕啊,直接讀讀“牛屎禪”不就得了?這句話所揭示的,實際是提醒我們,要注意成見對認識世界的誤導(dǎo)。其最初的寓言,是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上都曾記載的一則“疑鄰?fù)蹈?rdquo;的小故事——相較于蘇東坡的“牛屎禪”,讀過的人顯然清楚它短小精悍許多。主角只一個,情節(jié)也簡單: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就仔細地觀察人家,怎么看,怎么像個賊,可是后來,他找到了他那把斧子,于是再留心察看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怎么看也不像個賊。故事的最后總結(jié)說:“其鄰之子非變也,己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尤(過失)也!” 言簡意賅,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變化的實質(zhì)。這才是“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很顯然,如果把蘇東坡的“牛屎禪”和這則寓言放到一起來對照,前者不過是生活里的一杯咖啡,略有些調(diào)劑的風味兒,而后者,卻是人生中的一盞清燈,微小而溫暖。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