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甘露
心靈甘露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愈一切病苦。
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當你從為欲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
人們逃避家庭、城市、社會及自己的問題而逃至深山中去尋覓心內的平靜。既然是要尋覓“心內”的平靜,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尋得呢?
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并不在于你身處之地方。有人花費半生積蓄往外國的海灘度假,結果卻敗興而返;有些人卻可以在水災災區(qū)中劃艇作樂,玩?zhèn)不亦樂乎。
有人遠走他方以尋覓內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沒有平和,縱然跑到天涯海角也不會尋得到它;假如你心中有了平和,你也就沒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心中若然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
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我們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內心的反映;在心情開朗時,見到的人都友善親切;在心情煩躁時,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我們的心影響著我們所見到的世界。擁有一顆快樂之心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內心充滿仇恨的人,見到的是一個令人憤怒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
透過批評的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有缺陷過失的人;透過傲慢的眼睛看,世界充滿了低賤愚癡的人;透過智慧的眼睛看,你會發(fā)現原來每一個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學習的地方。
有智慧的人——在獨處時會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獨處時則會管好自己的口。
自知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為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
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
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只要你仔細去看,即使一個醉漢或瘋子,都有一兩件東西值得你學習。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窮兇極惡、蠻不講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師。在碰上一個這樣的人時,你應該歡喜對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學習考驗忍耐的良機!
為什么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因為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本身之嗔恨。當你心中再無嗔心時,面對惡人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實上,你根本不再會覺得世上有任何惡人。
個人都喜歡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對你說了句什么后就大發(fā)脾氣,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權付托給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個人都成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話,先去學懂主宰自己的心。
如果你為了人家的一句話就大發(fā)脾氣,或者是飄飄若仙,你的心其實是在跟著別人的話走。把自己的快樂托付在別人隨便的一句話上面,是很愚蠢的事。
視處處為難你的人為你發(fā)了狂的至親,不要生起忿恨,應該對他更加憐惜。
我從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視釣魚或狩獵為娛樂。我們的生命怎么可能會透過另一個生命的結束而變得更加精彩呢?
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會再加以殺害,只是為了周末有點娛樂而已,你會有什么感想?我不認為你會欣賞認同這些人的嗜好。同樣地,我不明白為何你會視釣魚與狩獵為娛樂,這只是無謂的殺生。當殺害生命成為你的嗜好時,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
動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動物需要飲食,你也需要飲食;動物會高興也會悲傷,你也會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些人說動物與人類不同,所以就可以妄加殺害,我從未聽過比這個更無稽的謊言。
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你是在傷害你自己。
宇宙萬物皆為一體。在你傷害大地、河川及生靈時,你其實正在傷害你自己。
在別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時,若能生出隨喜的心,你也就是參與了這一件善行。在別人做了傷害其他生命的事時,你的認同就等于你參與了這個惡行。
隨喜是妒忌心的妙藥。在他人得到快樂時,若你為他心生歡喜,你就會被他的快樂所熏染。
單單去祈求厄運消失并無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這些果報的言行。
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種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蒼祈求保佑;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善行,怎樣祈求也都沒什么用處。
虔誠的人會不惜走遍千山萬水去朝圣來討心目中的神明之歡心,他們卻不知道:幫助自己家門前的窮者與餓者可能會更令神明高興。如果神明是無處不在的話,他們必定就在這里,就在他們的家門外。
如果問題可以解決,你沒必要憂慮;如果問題無法解決,你再憂心也無補于事。
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種種的艱辛。要解決艱辛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窮苦國家的慘苦生活,你的所謂“艱辛”,突然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生命的本身并不艱苦;艱辛的感覺只來自你的對抗與不滿。
苦與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灶。先醫(yī)好你的心靈,它們便會自然痊愈。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礙都源于你的貪念、嗔恨、執(zhí)著、愚昧與妒忌。最有效的治療是先醫(yī)好你的心,否則病苦將永無休止。正如一個武士需要對外在環(huán)境保持警覺來保家衛(wèi)國,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心念時時觀照來保護自己。
在你做壞事時,免不了東張西望,避免給別人看到。他人是否看到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會看到,而你不可能逃避自己的心。根部有毒性的樹所長出的花、果及葉也都是有毒的。同樣的,任何由貪執(zhí)及仇恨所驅使的念頭、語言或行為都只會帶來痛苦的果報。
心是所有行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顆充滿仇恨及貪欲的心所引發(fā)出的言語、行為及念頭只會帶來痛苦;相反,一顆慈善的心所引導的身、語、意運作皆會帶來福樂。
你不可能打敗所有的敵人,但在你打敗了心中的我執(zhí)時,基本就等于降伏了所有仇敵。
我執(zhí)是將我們與痛苦系在一塊兒的枷鎖;在我執(zhí)被放下時,真正的解脫自在就在眼前。風雨并不能損大石之分毫,惡言及攻擊也不能傷害一個“無我”的人。一個“無我”的人,已經超越了嗔恨、愚癡、妒忌及執(zhí)妄的層面。他是一個享有真正快樂的人,因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傷害一個“無我”的生命。
放下一點執(zhí)著,你便會有一點自在;放下多一點執(zhí)著,你會有多一點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時,你便會體驗到完完全全的歡喜自在。
很多國家嘗試以戰(zhàn)爭來達致和平,我倒想知道這其中的邏輯性。 以戰(zhàn)爭來爭取和平,其可行性和以油去滅火一樣。任何以仇恨作為動機的言行,永遠不可能成為化解仇恨的方法。在一場紛爭中,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爭、一宗家庭糾紛或只是一場打架,永遠沒有對的一方,凡參與的都是錯的一份子。
解除核武器并不會達到和平。當人在嗔恨心支使下,即使用一塊石頭也可以殺害很多生命。只有解除嗔恨才可以達到和平。 由心開始,從心著手,凈化心靈,才是達到和平的唯一有效方法。
善心是唯一的和平之道。在沒有善心的時候,你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若連你都與自己過不去,哪有可能達致整個世界的和平呢?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剎那,你眼中的世界就變得和平;當每個人都放下嗔恨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會變得和平。
內心與外在的世界并非兩回事。當每一個人心中都再無仇恨時,世界和平就自然地會展現在面前。你不一定要成為英雄豪杰才能拯救這個充滿暴戾的世界;你只需要以慈悲心對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世界就已因你的存在而變得祥和了。
要令這個世界變得美好,并不需要大聲弘揚什么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為慈與悲的化身。當心中洋溢慈悲時,你就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周遭的人;當他們心中的慈悲之燈被燃著時,自然會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慈悲心有點兒像感冒病——在你沾上它時,你周圍的人很難不受傳染。
在弘揚慈悲精神的時候,你不需要向別人灌輸什么教育;當你的心有了慈悲之時,他們自然會察覺到,他們心中的慈悲自然會被喚醒。最有效的教育往往不需要說話。
當你是對的時候,你并不需要說什么;在你理虧的時候,不論你說什么也沒用! 有人說過:“如果你是對的一方,你沒必要發(fā)脾氣;如果你是錯的那一方,你沒資格去發(fā)脾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來自他人的言行,并不可能對你造成傷害;你之所以感到受了委屈,只因為你對這些言行介懷。 受到他人無理的迫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以仇恨心回應,則更加深了你的不幸。 仇恨并不能傷害到被恨的人,只會傷害到自己。
想想看: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怎樣的?不太好吧!那為什么把仇恨帶在身上呢?仇恨對你與別人都沒有用處,它是一件不論帶多短時間都嫌太笨重的包袱。
憎恨一個人是很費神的事。如果你不喜歡這個人,何必為他費神呢?如果你喜歡這個人,又為何去憎恨他呢?
在他人做了令我們不快的事時,我們往往會去憎恨他,就好象憎恨是一種報復似的。要去恨一個人需要不少精力,而仇恨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每一分一秒都在傷害自己,卻不會影響到被恨的對象,那又有何意義呢?
為什么沒有人會對一塊石頭大吵大鬧呢?因為石頭的靜默令挑釁生事者無從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時,生事者遲早會失去興致而另去他方。
心如如不動,不理他人對你說什么或做什么,就像是安坐于有毒的刺藤叢中一樣:雖然你不能令刺藤消失,但起碼不會給它刺傷自己。
謙卑并不等于懦弱。謙遜其實是世上一種最大的力量。試想想:傲慢與謙卑,哪一樣較難做得到?
驕慢并不會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謙卑反而令人尊敬。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只是對他人謙卑,即使對一條蟲、一朵花,也會謙卑尊重。
最不中聽的話,往往是對你最有幫助的指引。對一個不明生與死的人來說,人生是一件令人煩惱的事。學習去思維生死——開始的時候這會令你不安,但當你克服了對它的恐懼時,思維生死只會使你的生命越來越燦爛豐盛。
提醒自己死亡隨時會來臨,就是策勵自己不要枉過每一天。
你認為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計時器,叫我好好善用剩下的生命。死亡并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們每分鐘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并可悲的是:在生與死之間沒做過什么。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好或壞的事情,只是自然變幻的一個程序。對一個沒枉過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沒什么可懼的地方。死亡之可怕,只源于你對生命的執(zhí)戀。對隨時可以面對死亡而無懼無悔的人來說,生命中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傷害到他。
與其抱怨不能令自己長生不死,倒不如好好令生命之旅不枉一走。 萬事萬物無不在變幻當中。把生命與快樂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變上,無疑只會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對失望。
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fā)展:先是產生,然后維持狀況一會兒,最終就改變消失。盡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guī)序,并非好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并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后,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了。
在欣賞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投入其中,全神貫注,甚至因受到劇情牽引情緒而大哭大笑。但想想電影是什么?不外乎紅、藍及綠色的變幻光束投射于白布上,再配上些聲音而已,卻令觀眾信以為真,把劇情發(fā)展視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樣的,生命中之苦與樂也不過只是一系列的變幻景況,維持并不太久,只是當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們當然要盡生命中之責任,卻毋須過于在意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場電影而已!
快樂之道其實很簡單——生活順境時,要知道福樂并非永恒;生活不遂意時,視困境為過眼云煙。不要把這些體驗看得太認真,要知道苦與樂來來去去,變幻不定。在看透這一點時,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觀,世事翻騰反覆而不揚一條眉毛。
在你能把宇宙萬事萬物皆視為夢幻泡影時,你將永不會感受到痛苦與束縛。
小鳥在唱,小狗在吠。小鳥只不過鳴唱,小狗也只不過在哮吠。這些只是聲音,不多不少,不好不壞!但你的心卻在評述:“呀!這鳥鳴實在悅耳”,“那狗吠聲真令人心煩”。引致你興奮或厭煩的并不是鳥聲或狗聲,問題出在你自己的心上!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你只需知道“這是小鳥的鳴聲,那是小狗的吼聲”,就足夠了。
樂聽贊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些心態(tài)就像鎖鏈一樣,把我們與恒久的內心痛苦連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們時,我們才可能體驗到自在與快樂。
你的心不停在說:“我需要這個!我需要那個!”不要理會它的要求。你早已擁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卻永沒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證,即使沒有它們,你的生命也一樣可以很自在快樂。
過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快樂的秘密不過如此而已。 要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的生命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兩種材料:一個簡單的生活方式和一顆滿足感恩的心。
與其對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
人生最大的財產是健康,最大的財富是心足,最大的勝利是無嗔,最大的成就莫過于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悠然自得。要令自己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對人對事有所希求;心中沒有欲求的時候,生命就不會再有失落。
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樂,就不要把快樂建基于你所擁有或缺少的事物上;視你的財富、房子及車子都是向別人借來的,好好利用它們,但不要執(zhí)戀它們;那你自然會享受到簡單而快樂的一生。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做的,但往往在我們放棄刻意追求快樂時,它才會悄悄來臨。一個火把可以點燃更多的火把而不失本身之火焰?鞓肪腿缁鹧嬉粯,你可以不斷施予別人快樂,卻不會因此而犧牲自己的快樂。
快樂就像一盞油燈。當燈被點亮時,它不需要向黑暗說“讓我來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它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會被照亮。同樣的,當你的心中充滿快樂時,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周遭的生命也自然會被照亮。
這個世界將會因為你的存在而得益!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