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錄
第五篇 不淫善報類
01 雨夜的奇遇
浙江杭州有一位柳先生,自幼好學深思,平日手不釋卷。因為用功過度,缺少運動,雖然年齡只有二十余歲,但背部已微微的彎曲,蒼白的臉上,架上一副深度的近視眼鏡,一望而知是個曾經(jīng)用過一番苦功的文弱書生。
有一天,柳君外出訪親,傍晚返家,行至中途,忽然狂風四起,大雨傾盆。那地是僻靜的荒野,附近沒有村落,也沒有一戶人家,到何處去躲雨呢?東張西望,發(fā)覺不遠的荒園內(nèi),有一座小小的涼亭,他就飛也似的奔到亭中去躲雨。
當他走進亭內(nèi),看見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婦,也獨自的坐在那里躲雨。柳君雖是正人君子,平日守身如玉,但人非木石,到此關頭,也覺歡喜起來,不禁怦怦然為之心動,陡然間腦海中記起了平日讀過一首戒淫歌的幾句:‘萬惡淫為首,死路不可走,天配夫婦緣,淫孽可造否!’澎湃的心潮,竟因戒淫歌的警惕而平靜下來。就在亭中正襟危坐,閉目觀心。
這時少婦也已發(fā)覺有人走進亭來,一看是位青年的白面書生,深恐遭受麻煩,不覺窘迫起來。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那位文質(zhì)彬彬的小白臉,在夜色蒼茫別無第三人的小亭中,面對著這樣艷麗的少婦,不僅并無不規(guī)矩的行動,連看也不看她一眼。少婦很覺奇怪,心里想:‘像我這樣的美麗,平日到街上去,男人們常常呆呆地看我看得出神,可是目前這位青年,卻對我視若無睹,不知是什么道理?’再看看那青年呆苦木雞的坐在那里,一副傻頭傻腦的書呆子樣子,很覺好笑,不由自主的輕輕地笑了一聲。
柳君正在盤膝靜坐之際,忽然聽到少婦輕輕一笑,他竟自作多情,誤認為少婦看上了他,對他很有意思,因此他本已平靜的心湖,又起了一陣波動。可是柳君平日看了一些善書,畢竟還有修養(yǎng),當情欲正要萌動的時候,因果的道德觀念就會立即起而壓制。
風不斷呼呼的吹,雨滴滴不停的打,深夜的涼風,從四面八方吹入亭中,他與她都冷得打著寒噤,二人下意識都不約而同的想:‘兩個人如能擁抱在一起,豈不是可以增加溫暖,驅(qū)除寒冷嗎?’當他這樣想的時候,又覺得這樣想法太危險了,火鍋地獄的想法,要不得,馬上鏟除!
接著他又繼續(xù)轉(zhuǎn)念的想:‘這樣的奇遇,誘惑性實在太強大,戒淫歌的古訓,恐將失去效用,因果律的警告,只能壓制一時,長夜漫漫,如何能持久的不動淫念呢?是否還有不動淫心更好的法寶呢?有,有,有,忽然想起了從前一位老和尚傳授給他四覺觀的法門。’
于是,他又閉目靜坐,臨時修持四覺觀,作著下列的觀想:
一、默想清晨睡起,兩眼朦朧,未經(jīng)盥漱,此時滿口粘膩,舌黃堆積,甚是污穢,當念絕世嬌姿,縱具櫻桃美口,而脂粉未敷之先,其態(tài)亦當爾爾。
二、默想飲酒過度,五內(nèi)翻騰,未久忽然大嘔,盡吐腹中未消之物,餓犬嗅之,搖尾而退,當念佳人細酌,玉女輕餐,而杯盤狼籍之時,腹內(nèi)亦當爾爾。
三、默想臥病以后,面目黧黑,形容枯藁,又或瘡癰腐潰,膿血交流,臭不可近,當念國色芳容,縱或年華少艾,而疾苦纏身之日,形狀亦當爾爾。
四、默想通衢大廁,屎尿停積,白蛆青蠅,處處繚繞,當念千嬌百媚之姿,任彼香湯浴體,龍麝熏身,而飲食消融之后,所化亦當爾爾。
柳君實行了以上的四覺觀后,頓覺對于身旁的少婦,毫無興趣,身心清涼,得未曾有,從此恍悟欲火是一件苦事,清心息欲,才能獲得身心無上的清涼愉快。
二人坐到天明,始終默默未發(fā)一語,這時天空中的風,已不像昨晚的怒號,吹得很柔和,雨也漸漸的停了,大地一片寂靜,寂靜得像柳君澄清無波的心一樣。柳君與少婦,就在這樣寂靜的空氣中,各自離開亭中回家。
少婦回到家中,對于途中亭間遇見的那位陌生青年,不欺暗室的高尚品德,內(nèi)心深為欽佩,就將雨途中在荒園亭間過夜避雨的情形,一五一十講給丈夫聽。哪知她的丈夫王先生,偏不相信世風日下的社會,還有這樣的真君子。他認為青年男女在荒園亭中過夜,又沒有第三人,不干不清不白的事,那是不可能的。竟大吃干醋,大發(fā)雷霆,責罵自己的妻子是賤貨。雖經(jīng)少婦苦苦解釋,力辯不僅沒有不規(guī)矩的事,連話也沒有交談一句。可是她的丈夫反而認為不近情理,責罵妻子不該在亭中避雨,無論如何大雨,也應冒雨回家,一口咬定那位陌生青年已與妻子干了不清白的事,鬧著非離婚不可,少婦有口難辯,只得被迫與丈夫離婚。
這年秋天,柳君參加鄉(xiāng)試,雖然他平日讀書很用功,但因用功過度,身體衰弱,所以考試時寫的文章,因精神萎靡而文思枯竭,考得很不理想,當考官閱卷時,認為他的文章不佳,決定不予錄取,已將他的文卷置于廢卷中。哪知第二天整理準備予以錄取的試卷,竟發(fā)覺柳君的考卷仍在其中,很覺驚異,復細閱其文,還是認為不夠標準,再予置在廢卷中。后將可以錄取的考卷,呈給主考官時,發(fā)覺柳君的考卷又在內(nèi),心想這位考生一定積了陰德,就把他的考卷一并呈薦,竟中第七十一名而登金榜。
柳君考中以后,某日晉謁考官,恰巧那位少婦的丈夫王先生也是同年考取的,亦同時在座,考官談及柳君幾乎落第,而仍予錄取的經(jīng)過,問他究竟積了什么陰德?柳君心想平日別無其他善事,惟有那次避雨時的見色不淫,尚覺良心上有很大的安慰,就將當時的經(jīng)過情形,原原本本的說出來?脊俾犃,深為欽佩。在座的王先生,臉色突然變了,既慚愧,又悔恨,慚愧的是不該把君子當小人,悔恨的是不該貿(mào)然強迫妻子離婚。連忙站起來向柳君作了一個揖,說道:‘柳年兄!我錯了,我錯了,大哥那次雨夜所遇的少婦,就是拙內(nèi),當拙內(nèi)返家后,把經(jīng)過的情形告訴我,我竟不相信天下有像大哥這樣的真君子,反把君子當作小人,一時誤會氣憤之下,強迫妻子離婚,剛才聽到大哥講述當夜經(jīng)過,方知大哥與我妻子,確實是清白的,F(xiàn)在我深深懺悔過去的錯誤,并向大哥謝罪。’
考官聽了他們二人的談話,就向王君說:‘現(xiàn)在既已證明你妻子的清白,誤會冰釋,你應該迎接你妻子回家,破鏡重圓。’王君點首稱是;丶乙院螅偷皆兰胰ビ右央x婚的妻子,恢復婚姻關系,返家團聚。王君這次應考,不僅金榜題名,且在無意中巧遇柳君,證明了妻的清白,而獲重圓破鏡。因此王府全家,人人笑逐顏開,充滿了愉快的氣氛。他們因為欽佩柳君高潔的人格,決定請柳君到家中來吃飯以表敬意。
柳君應邀至王府吃飯,這時王君的胞妹,正是待字閨中,綺年玉貌,秀外慧中,她看到柳君高雅的風度,一見傾心,向她哥哥王君表示,愿意嫁給柳君。從此柳王二家,互結秦晉之好。柳君在金榜題名之后,還獲得才貌雙全的如意眷屬。善人的后果,怎得不令人欣羨呢。ㄈ〔淖詨劭祵氳b)
02 鞋子的疑云
陸修,是明代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儒者,受浙江臨安馬指揮使的禮聘,擔任馬府的家庭教師,專教馬家的兒子馬驥良誦讀四書。
馬指揮使是一位武官,幼時讀書不多,深感沒有學問的痛苦,所以對兒子馬驥良的期望甚殷。因此對老師的待遇很優(yōu)厚,禮敬很隆重。
陸老師的膳宿,都由馬府供給。馬公館的人口眾多,除了家中兒女以外,還雇有年青貌美的婢女,袒胸豐滿的奶媽,鶯鶯燕燕,魚貫雜遝。陸老師雖是不到三十歲的壯年,但置身其中,終日正襟端坐,從來沒有非分之想。
馬公子驥良讀書之余,陸老師常對他講述孝悌忠信的故事,娓娓不倦。老師常常對人說:‘兒童啟蒙時期,是圣功的開始,所以兒童教育,關系于終身的成敗。一定先要正其心性,而后教其文藝,倘若始基不正,即使將來才華蓋世,但大節(jié)有虧,也是很危險的。’馬指揮使夫婦對于陸老師這樣盡心教育他們的兒子更益欽佩,禮敬愈恭。
有一年深秋,氣候驟冷,陸老師患了感冒,全身發(fā)冷,臥病床褥。馬太太知道老師患了寒疾,深恐老師床上的棉被太薄,就命婢女送去一條新的厚棉被,不知怎的,馬太太一雙繡有紅花的小腳鞋子,誤卷于棉被之內(nèi),當婢女把棉被送到老師的床上時,那雙太太的女鞋掉在老師床下,老師及婢女,都不知道。
第二天,馬指揮使前往老師臥室問疾,發(fā)覺自己太太那雙繡有紅花的女鞋,赫然在陸老師的床下,這使馬老先生大起疑惑,立即離開老師臥室,向妻子大興問罪之師。詰問妻子說:‘你那雙繡有紅花的鞋子到哪里去了?’馬太太看到丈夫氣憤憤地追問她的鞋子,不知是什么原因,更不知自己那雙紅花緞鞋會給婢女誤卷入送給陸老師的棉被中,所以在她臥房中尋找那雙鞋子,遍覓不著,馬指揮使看到太太那副窘迫的樣子,更確認太太已與老師發(fā)生了曖昧行為,不禁怒罵妻子說:‘你這無恥的女人,你的鞋子怎么跑到老師的床下去了?這是你淫賤的證據(jù),今天你要賴也賴不掉。’
馬太太聽到自己的鞋子發(fā)現(xiàn)在老師床下,不禁大吃一驚,連忙解釋說:‘陸老師是一位篤守孔子圣道的君子,我豈敢與他發(fā)生不正當?shù)年P系。如說我的那雙紅花緞鞋發(fā)現(xiàn)在老師床下,我也想不出什么原因。’沉思了片刻,又繼續(xù)說:‘前天老師病了,我怕老師床上的棉被太薄,曾囑婢女送去一床新棉被,倘若我的紅花緞鞋真的在老師床下發(fā)現(xiàn),那可能是誤卷在棉被中帶進去的。’可是把婢女叫來問明當時送被的情形,婢女卻說沒有看到太太的鞋子,因此馬指揮使更確認老師與太太發(fā)生了不正常的關系。
‘什么圣道?什么君子?陸某原來是一個口中孔子,心中盜蹠的偽道學,我要揭發(fā)陸某的虛偽,鏟除這個士林敗類。’馬指揮使自言自語的說,他越想越氣,氣得頭頂冒火,眼睛發(fā)紅。
他終于想了一個辦法,又把婢女叫進來,唆使婢女偽稱奉太太之命,邀陸老師幽會,自己帶了一把鋒利的刀,候在老師臥室門外,準備老師應邀外出時,把他殺掉。
婢女奉主人之命,在當天晚上,到老師臥室門外去敲門,嬌聲滴滴的說:‘老師的病好了嗎?’陸老師回答說:‘我的病好了,謝謝你!’婢女接著說:‘今夜指揮使出外應酬去了,要很晚才能回來,太太很想念你,命我請老師到她臥室去敘敘。’老師聽了大怒道:‘這是什么話?指揮使不在家,我怎么可到他太太的臥室去敘敘?你這樣胡說八道,明天告訴你主人,一定要打死你!’雖然老師這樣堅決的拒絕,可是馬指揮使的滿腹孤疑,并沒有因此消釋,他又強迫妻子再來向老師親自邀請。
接著,馬太太被迫親往老師臥室門外,輕輕敲門,低低的喊道:‘老師!兩天不見你了,想念得很,今晚指揮使外出應酬,我一人很寂寞,請老師陪陪好嗎?’老師回答道:‘我承貴府聘為教師,怎可冥冥中喪失我的人格呢?賢夫身為朝廷的官吏,一生的名譽,要給你喪盡了。’太太仍堅請開門,老師更嚴肅的說:‘這門是生死的關頭,人禽的界線,今晚我決不開門,請速回步!’
指揮使在暗暗中聽了老師以上的答話,狐疑冰釋,盛怒頓息,才深信老師決不是偽道學,確是真君子,立即把手中預備殺老師的利刀丟棄了。
陸老師受了婢女及馬太太的糾纏,深覺人格受了侮辱,決定不再繼續(xù)在馬府任教。第二天早晨,就借故辭職,馬指揮使頗感慚愧,向老師解釋送被卷鞋的誤會,叩頭謝罪。
第二年,陸老師考中進士,后來官至大理正卿。(取材自漁洋夜談)
03 錢翁
錢翁是毗陵(現(xiàn)在的江蘇武進縣)地方人,年紀已經(jīng)過了半百,還沒有兒子。想到民間俚歌說:‘三十無子平平過,四十無子冷清清,五十無子無人問,六十無子斷六親。’這說明一般普通的凡夫,如果沒有子嗣,常會感覺寂寞的痛苦。錢翁雖是一位忠厚長者,但并不是學佛解脫的人,那么對于因無子而引起痛苦,自然亦不能例外。
同縣有一姓喻的老人,家境極為貧苦,因為人口眾多,負債累累,債主紛紛上門索討,可是喻家的妻子兒女,都在凍餒中,怎么有錢還債呢?可憐的喻老,竟因此被捕到官里去。喻的妻女在萬分困苦中,就向錢翁求救,錢翁很同情喻家不幸的遭遇,問明他們欠債的數(shù)目,替他們?nèi)鐢?shù)償還,自己不收借據(jù),從此喻老獲得釋放,全家脫離苦厄。
喻老感激錢翁救助的恩德,帶著妻女到錢家去道謝。錢翁的妻子,看到喻老的女兒,正是十六歲的豆蔻年華,容貌生得很端正,心想自己不能生育,害得丈夫遭受無子的痛苦,不能解決,很覺得對不起丈夫,如能把這小姑娘娶來做丈夫的妾,就能解決錢家的子嗣問題。她把這意思向喻老夫婦說明,喻夫婦竟欣然同意了。
社會上一般好色之徒,常常借口妻子不能生育而納妾?墒清X翁不是這樣的人,他對妻子的好意,極端反對。他嚴肅的說:‘乘人急難而納其女為妾,那是不仁的事;我的本意是行善,倘若藉此機會而漁色,那更是不義的事。我已是年逾半百的老翁,怎么可糟踏人家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呢!我寧可沒有兒子,也不能做這樣缺德的事。’喻老夫婦看到錢翁如此高義,更加感激涕零,拜謝而退。
這一天夜間,錢翁的妻子,夢見觀音菩薩對她說:‘你的丈夫陰德很大,應該賜一個貴子給你們。’不久,錢妻受孕了,過了一年,竟老蚌生珠,產(chǎn)下一個又白又胖的兒子,錢夫婦喜出望外,給兒子題名叫‘天賜’。那兒子成人以后,曾做到都御史的官職。(取材自壽康寶鑒)
04 不可不可
陳醫(yī)生是江西省余干縣的一位良醫(yī),他不僅有精湛的醫(yī)術,且有高尚的醫(yī)德,對于病人的呻吟,常如己饑己溺,尤其對于貧病,不收診金,有時還贈送藥物,所以當?shù)氐娜,都稱譽他是陳菩薩。
有一個姓張的病人,家庭一貧如洗,可是卻患了富貴的肺癆病。全家陷于愁霧苦云中,幸經(jīng)陳醫(yī)生悉心診治,服藥數(shù)劑,轉(zhuǎn)危為安,連續(xù)診治數(shù)月,才漸漸的完全恢復健康。陳醫(yī)生沒有收過分文診金,還幫助了不少藥資。這樣救命再造的恩德,張某全家感謝的心情,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
某日,陳醫(yī)生到遠地去診病,回家的途中,天色已暮,經(jīng)過曾為醫(yī)愈肺癆的張宅,被留在張家住宿。臨睡的時候,張?zhí)鋈慌苓M房來,擠眉弄眼地對陳醫(yī)生說:‘親愛的陳先生,你救活我的丈夫,恩同再造,我們沒有什么報答你,今晚我愿奉獻我的肉體,以報宏恩于萬一,這是我婆婆的意思,陳先生如不嫌我丑陋,就請接受吧!’
陳醫(yī)生雖是一個修養(yǎng)有素的人,畢竟人非木石,孰能忘情!深夜遇到這樣花容月貌的少婦,自己跑進房來,不禁飄飄然心旌蕩漾。正在行將墮落的危險關頭,他猛然想起古德戒淫文中這樣說:‘即使邪緣湊合,忽喪良心,惟以慧力照之,正念持之。當念自心之良知,炯炯然其在我也;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三臺北斗,赫赫然其臨我也;家中之灶神,身上之三尸,凜凜然其伺我也。天堂之福樂,一轉(zhuǎn)瞬而可登;地獄之苦輪,一失足而將入。臨崖勒馬,苦海回頭,于萬難自持之時,存一萬不可犯之想。’
想到這里,他憬然而悟,凜然而懼,突然大呼‘不可’。哪知張婦不肯罷休,上前擁抱,使陳醫(yī)生急得滿身出汗,又連忙的大呼:‘不可!不可!’并把張婦推開,取筆在紙上連寫‘不可,不可,不可’。雖然理智促使他連連的不可,但女人的魅力太大,還不能完全抑制沖動,因此他又連呼:‘不可二字最難,不可二字最難’,一直到天明,他保持著清白,沒有犯淫行。
光陰像流水般的過去,陳醫(yī)生有一個兒子,漸漸的長大,轉(zhuǎn)眼是二十歲的翩翩青年了,某年,他兒子參加秀才的考試,考官評閱文章,并不愜意,準備不予錄取,可是奇怪得很,下意識中好像聽到天空間喊著:‘不可’,就把那篇文章取出復閱,仍覺不滿意,還是不想予以錄取,忽然又聽到天空中喊著:‘不可,不可’,因此再把那篇文章取出來重閱,一看還是不行,決定不予錄取,忽聞虛空中大呼:‘不可二字最難,不可二字最難’,再把那文章取出來仔細評閱,竟發(fā)覺尚有可取之處,陳醫(yī)生的兒子,因此榜上有名了。事后考官把閱卷經(jīng)過講出來,陳醫(yī)生深信是他不淫所積的陰德。(取材自德育古鑒)
05 將軍功成不好色
程顏賓是一位勇敢善戰(zhàn)的軍人,當他率兵攻下寧縣的時候,部屬們?yōu)榱藨c祝勝利,在民間物色了三位年輕貌美的小姐,獻給這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當時他雖喝醉了酒,但并沒有喪失理智,面對如花如月的絕色佳人,并沒有動一絲一毫的邪念,他莊嚴和藹的對三位小姐說:‘你們都好像我自己的女兒一樣,我應當保護你們,怎敢違背良心,妄想侵犯你們呢?明天我一定通知你們的家長,領你們回去。’說罷,令部屬把三位小姐妥善的安置一室。第二天早晨,立刻尋訪她們的父母,把他們的女兒分別領回家中。
當?shù)氐拿癖,對于這位人格高尚的軍官,都十分愛戴,樹立了真正英雄不好色的正確觀念。因為他的聲譽日隆,深為上級器重,不久升任巡察使。享壽九十三歲,臨終以前,預知時至,告別親友,含笑而逝。他有幾個兒子,都很顯達。(取材自感應篇匯編)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