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長老十德的意義

星云大師:佛教長老十德的意義

  佛教經(jīng)典提到「長老十德」,即長老所應(yīng)具備的條件。這「十德」的意義為何?

  「長老十德」,屬于身體的有五德,屬于心理的有五德,分別是姓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淨(jìng)、禮備、上歎、下歸。

  「姓貴」,是指出身背景很好,或依從哪個有名的叢林參學(xué),或從哪個著名的佛教學(xué)院畢業(yè),或從哪個道風(fēng)嚴(yán)謹(jǐn)?shù)膸熼T學(xué)習(xí),有師出名門的意思。

  「位高」,表示地位很高。他曾經(jīng)做過住持,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到西堂、后堂了,理應(yīng)稱呼他為長老。

  「大富」,富有與否不是從金錢上來看,要從智慧上看。他有大智慧、大能力、大胸量、大堅固的精進(jìn)力,就是一位「大富」長者。

  「威猛」,長老一定不是懦懦弱弱,不置可否的,他是能擔(dān)當(dāng)、能負(fù)責(zé)、有德威的,尤其他道德力的威猛,可謂不言而教,一站下來,就能讓你生起敬仰之心。

  「智深」,長老的智慧莫測高深,和他談話,都能給你指教、給你開示。

  「年耆」,年齡長。一個出家人到了六十歲、七十歲,儘管你平常對他不瞭解,也能稱他為長老。因為他年高,就德長了。

  「行淨(jìng)」,行為很清淨(jìng)。成為長老,一定要能示范大眾,能作大眾的老師。行為端莊,工作認(rèn)真,才會獲得大家的尊敬。

  「禮備」,禮貌周全。長老不會傲慢,更不會不通情理。長老不輕后學(xué),提攜晚輩。你有困難,他總是親切問候:「有什么困難嗎?需要我?guī)兔?我能為你服?wù)嗎?」長老在舉手投足之間,都很慈悲、和氣、親切和友愛。

  「上歎」,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長老之上還有更大的長老,甚至還有別處的長老。那么別家寺廟的長老知道這家寺廟有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也會讚歎:「某某長老很了不起!」

  「下歸」,長老若能以德服人,在下位的人當(dāng)然會歸順、歸心、服從、尊敬。

  做一個長老要具有這十種道德。尤其經(jīng)常被稱為諸山長老者,不妨以這十德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摘自:星云大師《僧事百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