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自大的人,為自己的無知筑起高墻。

謙虛的人,為自己的探索敞開門窗。

【提要】

  我們和人相處,最重要的是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誠意。為了表達(dá)自己的誠意,就要懂得“謙虛”。貢高我慢,即使真有所長,也會讓人敬而遠(yuǎn)之。一個人能謙虛待人處事,即使是平庸之輩,也會讓人樂于親近。謙虛的人,就像稻穗,越成熟,越是垂首低頭。我們可以在語言上表現(xiàn)謙虛,在態(tài)度上展現(xiàn)親切,讓人感受到你的誠意而接受你、感謝你。如此,謙虛自能打開人我的門限。

【正文】

  在社會的人際網(wǎng)絡(luò)中,與人相處,謙虛很重要。有人說宇宙只有5英尺(1英尺=30.48厘米)高,而人類6英尺之軀,想要在這5英尺高的宇宙中生活,必須得低下頭才行。佛光山有一處大人、小孩都喜歡去的“凈土洞窟”,它的入門口很矮,想要進(jìn)去參觀必須低頭才能進(jìn)入,這象征著要進(jìn)入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謙虛恭敬是第一道入門的關(guān)口。

  與人相處,謙虛的人才能獲得人緣,相信沒有人會喜歡驕傲自滿的人。《荀子·宥坐篇》記載,孔子參觀魯桓公的宗廟,看到了一個欹器①,就問守廟的人道:“這是什么器皿呢?”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宥坐之器,是君王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惕自己的器物。”孔子說:“我聽說這種宥坐之器,沒有裝水時就會傾斜,水裝得剛剛好時會端正站立,如果注滿水則會翻倒。”說著,孔子對他的弟子說:“倒水進(jìn)去試試看吧!”弟子就提水倒入欹器中,果然,水裝得適中時,欹器就端正而立,水滿后就翻覆了。此時孔子長嘆了一聲說:“世上哪有滿而不傾覆的事物呢?”

  欹器的道理反映出佛門“中道”的思想,如同謙虛不是自卑,更不是虛偽,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不驕傲自大,也不對人諂媚卑屈。

  曾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英國劇作家蕭伯納,一次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遇到了一個聰慧活潑的小女生。兩個人很投緣,不知不覺在街頭聊了很久,臨別時,蕭伯納對小女生說:“回去后跟你媽媽說,今天在街上遇到名人蕭伯納,還和他聊天聊了很久。”

  小女孩看了蕭伯納一眼后,也說:“回去跟你媽媽說,今天在街上和漂亮的蘇聯(lián)小美女聊天聊了很久。”

  小女孩的回答讓蕭伯納大吃一驚,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中流露的驕傲自滿,于是他心有所感地說,一個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和地位,對任何人都要平等謙虛地對待。

  故事中的小女孩,在面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時,不因自己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孩而顯得卑怯,展現(xiàn)不卑不亢的大度,真是令人激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