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如果沒有“我”,死后又是誰在流轉(zhuǎn)?

如果沒有“我”,死后又是誰在流轉(zhuǎn)?

  佛教經(jīng)常講無我,那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死后又是誰在流轉(zhuǎn)

  很多人一聽“無我”就想不通:如果“無我”,誰來聽經(jīng)?聽完又是誰回去呢?因為大家覺得,既然“無我”,就沒有這個會聽經(jīng)、會走路的自己了。這是將“我”和緣起的生命現(xiàn)象混為一談,從而產(chǎn)生概念的混淆。

  比如,麥克風是緣起的現(xiàn)象,其作用是將聲音擴大。它是否屬于誰,是否有“我”的屬性,并不影響其擴音作用。但我們花錢把它買來,就會在其上投射“我的”感覺,當它丟了會失落,當它壞了會難過。這些感受,就是因“我的”而產(chǎn)生。

  我們對色身也是同樣。當父母的遺傳基因和合時,阿賴耶識前去投胎,將精和卵執(zhí)以為“我”。從此,這個色身就成為“我的”。如果當時是別的阿賴耶識去投胎,那這個身體就是別人的了,哪里能代表“我”?只是我們將之誤認為“我”,并不斷執(zhí)著,才形成“我”的概念。此外,我們還會將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執(zhí)以為“我”。

  其實,那也是緣起的現(xiàn)象,代表生命無始以來的積累。我們時而高興,時而難過,到底高興時代表著“我”,還是難過時代表著“我”呢?其實都不是。它只是一種情緒、一種想法,但被執(zhí)以為“我”時,煩惱就此產(chǎn)生了。反之,如果我們不將這些執(zhí)著為“我”,身心的一切作用都還在,但我們卻不會為其所縛,就能超然、自在。

  佛教經(jīng)常講無我,那如果沒有“我”,誰在成佛?死后又是誰在流轉(zhuǎn)?

  很多人一聽“無我”就想不通:如果“無我”,誰來聽經(jīng)?聽完又是誰回去呢?因為大家覺得,既然“無我”,就沒有這個會聽經(jīng)、會走路的自己了。這是將“我”和緣起的生命現(xiàn)象混為一談,從而產(chǎn)生概念的混淆。

  比如,麥克風是緣起的現(xiàn)象,其作用是將聲音擴大。它是否屬于誰,是否有“我”的屬性,并不影響其擴音作用。但我們花錢把它買來,就會在其上投射“我的”感覺,當它丟了會失落,當它壞了會難過。這些感受,就是因“我的”而產(chǎn)生。

  我們對色身也是同樣。當父母的遺傳基因和合時,阿賴耶識前去投胎,將精和卵執(zhí)以為“我”。從此,這個色身就成為“我的”。如果當時是別的阿賴耶識去投胎,那這個身體就是別人的了,哪里能代表“我”?只是我們將之誤認為“我”,并不斷執(zhí)著,才形成“我”的概念。此外,我們還會將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執(zhí)以為“我”。

  其實,那也是緣起的現(xiàn)象,代表生命無始以來的積累。我們時而高興,時而難過,到底高興時代表著“我”,還是難過時代表著“我”呢?其實都不是。它只是一種情緒、一種想法,但被執(zhí)以為“我”時,煩惱就此產(chǎn)生了。反之,如果我們不將這些執(zhí)著為“我”,身心的一切作用都還在,但我們卻不會為其所縛,就能超然、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