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的覺性
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后,開口便說:“善哉,善哉!大地眾生悉具佛性,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
什么是佛性?佛性就是覺性。
覺性又是什么?覺性就是眾生覺察宇宙、人生實相的一種本能。通俗地說,覺性就是靈性,即靈明覺性。
覺性有三重境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自己如實地覺悟了諸法的真諦;覺他是不僅自己覺悟了諸法的真諦,而且還以慈悲平等之心,去幫助一切有情眾生獲得覺悟;覺行圓滿是自覺、覺他的智慧與德能均已達到最高、最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jīng)》中說:“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圣無差。”這就是說,人佛二性,本為一體。不僅人有佛性,萬物眾生也都有佛性,就連小小的螞蟻、蚊子也一樣有佛性。所謂佛,就是心中不再有貪、嗔、癡的毒素,不再有七情六欲的煩惱。
“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蚊子,去理解眾生是如何從本具覺性到完全喪失覺性的過程。蚊子在叮咬人之前,異常靈敏,它通過每秒鐘振動五六百次翅膀來感受周邊的各種變化。當它準備叮咬時,通過扇動翅膀來發(fā)送和接收信息,來判斷相互的位置,來判斷人的警覺程度。然后,它會慢慢地落在你的身上,但不會馬上就叮咬吸食,而是稍微停頓一下,再次觀察你的反應。這時若稍有動靜,它便即刻飛走。靈敏覺性告訴它:危險!
可一旦吸吮到人血,它就會沉醉在美味中不能自拔。不一會兒,它細細的肚子變得滾圓,這時即使你轟它,它也不愿飛起。真是樂不思蜀了!“一念貪心起,百萬障門開。”這時,蚊子面臨的危險最大,因為吃得太多,反應速度很慢。通過這個過程可以看出:蚊子在沒有吸食到人血時,它的覺察能力是靈敏的;但當它吸食到人血后,因為美味而生起的貪著心,覆蓋了其敏銳的覺察能力。
其實,人性也是如此。欲望過強的人,會因為欲望而遮蔽了覺性,而覺性的缺失容易讓人喪失理性,犯下錯誤。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蚊子是這樣,鳥是這樣,人也如此。貪、嗔、癡會讓人失去理智。
一切眾生,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盡管身體構造不一樣,但佛性是相同的。佛性中產(chǎn)生了人性,這就是輪回的誕生;人心中發(fā)現(xiàn)佛性,這就是解脫的開始。
我們看懂了這個問題,就要慢慢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不斷將被貪欲覆蓋的覺性修煉得敏銳起來,恢復它本具的靈明覺性。我們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對于凡俗之人,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不可能的。但惡念起時,能不能及時覺悟?能覺悟,善念就生了;不能覺悟,可能就會演變成惡行。
如果沒有信仰,人在內(nèi)心空虛時,會更加追逐眼耳鼻舌身意上的感受和滿足,眼睛要看美麗的,耳朵要聽悅耳的,鼻子要嗅美妙的,舌頭要嘗美味的,身體要感受美好的。這時人的狀態(tài)最危險,因為人的欲望眾所皆知,人的弱點也就暴露無遺。
人不可能完全消滅欲望,而且,適度的欲望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但欲望如洪水,如果沒有堤壩,會泛濫成災,會把自己淹沒。因此,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欲望,學習禪坐,培養(yǎng)定力。通常,人們習慣于向外看、求外力,結(jié)果是越看越亂、越求越少。因為人們沒有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沒有活在當下,所以無法解決自己當下所遇到的問題。只有隨時保持覺知,常住善念之中,不忘記佛在心中、道在當下,才能守護住自己的這一顆心,讓我們本具的佛性顯露出來。
有一首偈子說得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在問題發(fā)生的當下,要能立刻覺察,同時把問題解決。讓覺照持續(xù)如鏈,不要斷掉,且不斷地運轉(zhuǎn),讓覺性與行為合一,這就是修行,也是對幸福與覺性的修復。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三個功德最大的佛咒
- 清心咒簡介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佛寶節(jié)為什么又叫做浴佛節(jié)?
- 安定自己,安定他人
- 佛教的根本精神與教化方式
- 不要自己逼自己
- 什么是結(jié)集,佛陀四次結(jié)集的情況如何?
- 不上進的借口
- 佛教究竟在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如何享受人生
- 六時觀音是觀世音菩薩嗎?
- 永遠都有希望
- 平常心是道是什么意思?
- 不懂就說不懂
- 彌陀誕日是在什么時候,有些什么活動?
- 知慚愧才能更上進
- 釋迦成道日與臘八粥有什么關系?
- 廣結(jié)善緣帶來好人緣
- “水陸法會”最早是什么時候形成的?
- 什么是貪心?
- 什么是水陸法會?
- 快樂就是好運
- 水陸法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法會?水陸法會的由來與介紹
- 幸運不一定就幸福
- 花錢似水會損福
- 鐘鼓樓是用來做什么的?
- 有信心便能安心
- 往生普佛與延生普佛有什么不同?普佛是什么意思?
- 知道緊張,就會放松
- 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
- 舍利弗尊者為什么號稱智慧第一?
- 如何分辨“需要”與“想要”?
- 出家做和尚有年齡的限制嗎?
- 有福不享是傻瓜嗎?
- 短期出家需要受持什么戒律?
- 工作如何不手忙腳亂?
- 佛教徒必須出家嗎?
- 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 釋迦牟尼的家世如何?他為什么要出家修道?
- 轉(zhuǎn)貪心為愿心
- 沙門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出家沙門?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怎樣轉(zhuǎn)貪瞋癡為戒定慧?
- [普洱茶]普洱茶越苦越值得收藏嗎?
- [禪宗文化]郁山主《悟道詩》的禪意
- [哲理故事]有螞蟻啃骨之精神,必會成功
- [佛經(jīng)故事]偷蓮花的“鴛鴦”
- [華嚴經(jīng)]立志如大山,種德若深海
- [佛與人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佛學常識]佛寶節(jié)為什么又叫做浴佛節(jié)?
- [星云大師]為什么說布施、設齋沒有功德?
- [紅茶]紅茶發(fā)源于什么時候,哪個地方?
- [禪宗文化]憨山大師《雪里梅花》的禪意
- [哲理故事]別埋怨,堅持最重要
- [佛經(jīng)故事]佛陀降伏毒龍的故事
- [佛與人生]安定自己,安定他人
- [佛學常識]佛教的根本精神與教化方式
- [星云大師]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綠茶]四川峨眉山什么茶最有名?峨眉山竹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