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善過格
居官善過格
(適用于黨政機關、事業(yè)部門的領導和公務員,企業(yè)亦同。)
【善】
1.盡心供職,躬行節(jié)儉,公帑不侵不挪,行文公案字字不欺,禁止毒品,一日一善。
2.勤理案牘,不延誤公事,一日一善。
3.公事照例批辦,毫無錯誤,不徇情偏護,不任意挑撥,一日一善。
4.命盜案件,細心體會,疑難能決辦明白;一案十善。事關生死出入者,救出一命,百善。
5.視民如子,惟恐傷之;一事一善。
6.獄中除穢臭;燃蒼木或其他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冬天給棉被姜湯,夏給茶水,遇疾病瘟疫,賜與湯藥,無家屬重犯,給與囚米冬衣;禁止管理人員凌虐人犯;每樣做一日五善。
7.老、幼、醉、病、婦女犯法者,不打不罵;不輕用鐐銬重刑;百姓告官員公務員失實,約束他們不要報復;每樣一人次十善。
8.辦案批復呈文,明確答復時日;及時辦案,不拖延;不徇私囑托;訟者上訪或越級投訴,仍平心聽斷,不執(zhí)成見;不用私怒;詞狀牽連不必要的婦女,立即抹去;剖斷明晰,定罪平允;禁止穢溺字紙;禁止屠宰耕牛;各二十善。
9.祭祀齋戒誠敬;居下僚忠誠事上;禁下屬私拷及唆盜誣扳害良善;禁戢勢宦豪強;不許播惡;懲治訟師;摘發(fā)奸橐神棍;嚴禁兵役擾民;禁飭家人不許交通內(nèi)外;消訟息爭;旌表節(jié)烈孝行;收養(yǎng)孤老;控制撲滅災疫盡力;遇小歉,設法煮粥賑濟;時疫流行,開局醫(yī)療;各五十善。
10.對下屬仁慈撫慰,一人為一善;下屬有過,情可矜,保全其職,為十善;(若受賄者非善)。
11.銓選持平考試公明;舉劾得當;同寅協(xié)恭共濟國事;直言敢諫;河員慎修提防;不冒領錢糧;禁溺女惡習;維護治安有方;催科有法,勸諭樂輸;各百善。
12.遇大災荒災害,早查早報告,力請賑濟,并且設法救活多命;推廣道德,匡正社會風氣;提拔賢人,清退不肖,使領導隊伍肅清,兆民受福;闡揚正教,使賢圣之道燦然昭明于世;風雨不調(diào)而為民祈禱,至誠感天;為地方興大利除大害;大兵到處,嚴禁擄掠奸淫,地方安清;興行教化,移風易俗,道德齊禮,使民無訟;各萬善。
【過】
1.媚權(quán)勢害善良;各立黨援;立法不善,害及天下后世;災荒不及時申報,賑濟不實惠及民;額外科派,蠲免私征;河員不修堤防,以致沖決堤岸,糜帑害民;縱兵擄掠奸淫;地方利害明知應興應革,不肯出身擔任,反多止遏;各萬過。殺降屠城,一命為百過;以平民作俘虜者,一人為五十過,致死為百過。
2.命盜案件,不細心體會,疑難處不決辦明白;一案十過。事關生死出入者,能救不救;百過。
3.勸農(nóng)課士不勤;公移沈滯;享用過侈;仆從過多,致啟奢靡;不盡心供職;自己吸食毒品;不積極禁止毒品;各一日一過。
4.公事不照例批辦,對錯不知,徇情偏護,任意挑撥,一日一過。
5.不勤理案牘,延捫公事,一日一過。
6.銓選不持平考試不公明;舉劾不得當;催征無法,令吏書欺隱妄行;敲樸受賄枉法,致人死;因私怒,致人死;刑訊,致人死;對有生路的死刑,不想法去除其死刑;人命案不立即檢驗,致尸腐爛,遭蒸刷之慘,及招情出入抱累多人;獲盜不立即親審定案,以致扳累者在監(jiān)獄或拘留等處斃命;縱捕役私拷,及唆使盜賊妄扳;不禁溺女惡習;故入軍罪;搶險救災不力;各百過。
7.縱家人交通內(nèi)外;縱土棍害民;不究訟師;故入杖徒;事不即決,使輾轉(zhuǎn)牽連;不禁穢溺字紙;不禁屠宰耕牛;祭祀齋戒不誠敬;領導欺凌下屬;下屬逢迎事上及矯激抗上;各五十過。
8.治安管理不善;偏執(zhí)己見;不禁管理人員,凌虐囚犯;醉怒及私怒刑訊人犯;輕率地毆打老幼醉病婦女;輕率地動用鐐銬重刑;尊長與卑下打官司,隨便打尊長;百姓告官員公務員,隨便打百姓;不約束他們不要報復;執(zhí)法判案草率失準;不準伸冤上訪;不看時期,隨便動用民工;對農(nóng)民打白條;不禁賭博;各三十過。非法刑訊人犯,一用為十過;無罪打人,一下為一過。
9.身為領導輕率破壞下屬前程,一人為三十過;枉法壞下屬前程者,為五十過。凡上級凌虐下級者也適用。
10.無意錯斷人死刑成,為八十過,故意錯斷,為百過;無意錯斷人徒刑成,為三十過,故意錯斷,為四十過;無意錯斷人勞教成,為八過,故意錯斷,為十過;無意錯斷人收容拘留成,為四過,故意錯斷,為五過;私家治責保姆鐘點工等也適用。
11.謀人死刑成,為百過,不成,為五十過,動此類念頭,為十過;謀人徒刑成,為四十過,不成,為二十過,舉意,為八過;謀人勞教成,為十過,不成,為八過,舉意,為五過;謀人收容拘留成,為五過,不成,為四過,舉意,為三過。主事明知冤枉,或拘忌權(quán)勢,或執(zhí)守舊案,不與伸雪者,判死刑成,為八十過,徒刑成為,三十過,勞教成,為八過,收容拘留成,為四過。若受賄致人死刑,為百過,以下皆類推。諸枉法斷事,也隨輕重類推。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