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篤信佛法誠實仁恕 身享遐齡名重九鼎

  篤信佛法誠實仁恕 身享遐齡名重九鼎

  崔浩被收。恭宗(時為太子)謂高允曰。見至尊。但依吾語。既入見。恭宗言允小心密慎。雖與浩同事。然微賤。制于浩。請赦其命。世祖召允謂曰。國書皆崔浩作不。允曰。太祖記。鄧淵所撰。先帝記。及今記。臣與浩同作。然注疏臣多于浩。世祖大怒曰。此甚于浩。安有生路。恭宗曰。天威嚴重。允迷亂失次耳。臣向備問。皆云浩作。世祖問。如東宮言不。允曰。臣罪應滅族。今已分死。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實不問臣。臣無此言。臣以實對。不敢迷亂。世祖謂恭宗曰。直哉。此亦人情所難。而能臨死不移。且對君以實。貞臣也。宜宥之。允竟得免。時世祖怒甚。允為詔。自浩以下。僮吏已上。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為。頻詔催切。允乞更一見。詔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釁。非臣敢知。直以犯觸。罪不至此。世祖怒。命介士執(zhí)允。恭宗拜請。世祖曰。無此人忿朕。當有數(shù)千口死矣。浩族滅。余皆身死。宗欽臨刑嘆曰。高允其殆圣乎。高宗幸允第;虿菸輸(shù)間。布被缊袍。廚中鹽菜而已。高宗嘆曰。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又雅信佛道。時設齋講。好生惡殺。每謂人曰。吾在中書時。有陰德濟救人命。若陽報不差。吾壽應享百年矣。卒年九十八。(高允傳)

  高允后魏蓨人(今河北省景縣),字伯恭,自幼愛好文學,通曉經(jīng)史天文術數(shù),學問淵博,中年時在家教授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受業(yè)弟子千余人。后來北魏太武帝征召為中書博士,升侍郎官職,承領著作郎(專掌撰述國史),又奉詔教授太子景穆帝(恭宗)經(jīng)書。

  崔浩因國史事,犯罪被收押時,恭宗當時身為太子,對高允說:“我親自引導卿朝見皇上,皇上若有問話,只要依照我的話回答便是。”到了朝見世祖(魏太武帝)時,恭宗說:“高允為人小心謹慎嚴密,雖然與崔浩同事,然而身份微賤,一切受崔浩牽制,請圣上赦免其罪。”世祖問高允說:“國書是否都出于崔浩所作?”高允說:“太祖?zhèn)饔浭乔爸骼舌嚋Y所著述,先帝傳記及現(xiàn)今傳記,臣與崔浩共同著作,然而至于注疏,臣所注述比崔浩多。”世祖大怒說:“既然多于崔浩,那有生路可說?”恭宗驚懼,急忙替高允辯護說:“圣上天威尊嚴持重,高允小臣,一時迷亂,所以言語失去倫次,臣曾經(jīng)詳細問過,都說崔浩所作。”世祖問高允說:“太子的話當真不?”高允說:“臣罪該滅族,今已自分當死,不敢虛偽妄語。殿下只因臣侍講于左右多年,哀憐于臣,所以特為臣乞求生路罷了,實在未曾問過臣,臣也未曾說過此話,臣以實回答不敢迷亂。”世祖感動便以感嘆訓導的語氣對恭宗說:“實在正直啊!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卻能在臨死之前,言辭守死不變,這就是『誠信』,且能對君誠實不欺,真是一位難得的忠貞臣子,應該格外赦免其罪。”于是高允竟然得以赦免。

  當時即命高允草擬詔書,自崔浩以下,僮吏以上與國史有關官僚,列出一百二十八人全皆抄殺五族。高允認為罪刑太重,疑惑不決,不忍草擬詔書,世祖一再詔諭急切催促,高允乞求進見,冒死極力諫正說:“崔浩所犯罪過,假若還有其他原因,那就不是臣所敢了知,若只觸犯國史事件,罪刑不應如此誅連慘重……”世祖一時觸怒命武士將高允拘捕起來。恭宗急忙為允拜請息怒,并以不忍圣上有傷仁德之理代允解釋一番。世祖終為所動說:“假若不是此人震悟了朕,當更有幾千人命受死了。”于是詔令崔浩罪滅五族,其余改判自身死罪。著作郎宗欽臨受刑時感嘆地說:“高允仁恕心地,真是接近于圣人境界呀!”高允經(jīng)此大節(jié),更見重于當世。孝文帝時累官進封爵位為咸陽公,又任散騎常侍,歷事五位皇帝(太武、景穆、文成、獻文、高宗)出入三省(尚書、中書、秘書)五十余年,未嘗犯有過失,平審刑部三十余年,朝廷內外都稱嘆公平允當。

  高允年老辭官歸隱,不久朝廷又以安車征召為中書監(jiān),掌理機密,統(tǒng)領大臣,又命審議評定國家律令,當時高允雖已九十余歲,然心志智識,并不差減,皇上尊重他年高德劭,賜予他乘車入殿,朝見天子不必下拜,有國事入見參奏,特賜茶幾手杖坐席,以備詢問政事。承受器重恩禮待遇如此。

  高允一生為人仁恕,沉靜誠實,對宗親篤厚,對舊友不忘,見有流離饑寒的人,便傾出家產(chǎn)賑濟施與,使各得其所,或隨其才能德行,推薦于朝廷。自己雖處于高貴地位,而自身生活簡樸,如同貧寒之家。有一次高宗親臨高允住宅,只有幾間草屋,室內布被敝衣,廚房只有些鹽菜而已,高宗感嘆地說:“古人的清貧,豈有比這更甚的嗎?”高允平生篤信佛道,常設食齋供僧眾,講經(jīng)說法,心存好生之德,厭惡殺生,常對人說:“我在中書省為官,曾有陰德救濟人命,假若陽報不差,我的世壽應享百歲。”果然享年九十八歲高壽善終。謚號“文”贈號為“司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