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賢法師答:恒順眾生如何把握分寸?

  惟賢法師答:一是看發(fā)心,二是隨力。要慈悲一切眾生,要發(fā)悲心,悲心要廣大;行方面就是隨時隨機隨力,不勉強。不管你有力還是無力,錢多還是錢少,關(guān)鍵看你發(fā)心如何。你解決他貧苦,你若是錢多就給他多一點,錢少就給他少一點,但是這個悲心要大。甚至你雖然錢少但你那個心大,那么比錢多的功德還大。就像供佛一樣,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來供佛,你錢多就多供養(yǎng)一些,你若是錢少哪怕供一杯水,插一柱香,但若是發(fā)心誠懇,那就比那個錢多的功德都還大。關(guān)鍵看你的心如何。因此,布施貧窮也是一樣的。你多給他點錢能夠解決他的問題固然好,但你若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形式,為解決而解決,不徹底,功德就有限量,就像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以皇帝之身,建了那么多的寺廟、度僧出家、供養(yǎng)更是無計其數(shù),但見了達摩祖師問自己的功德有多少,達摩祖師說其并無功德。就是因為他盡管布施得多,但執(zhí)著相,功德就有限量。假如你心頭有無限的悲心,對人無限的誠懇。哪怕你給他少數(shù)的錢,或者給他一杯水喝,功德都很大。你若是沒有任何能力施予資財,但若是對他有同情心、隨喜心都有功德,都是由心力所決定。應該這樣來衡量,而不是以物質(zhì)多少來衡量,應以發(fā)心來衡量。種因是從心地起,不是在形式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