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茶味與禪味

  佛門有一句禪語:茶禪一味。?

  佛教重視坐禪修行,息心靜坐,不動不搖,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禪長達數(shù)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為佛家信徒的最佳飲品。?

  據(jù)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載:“(唐)開元中,泰山靈岸寺有降魔大興禪教,學禪務不寐,又不餐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相仿效,遂成風俗。”許多僧人嗜好飲茶,竟至“惟茶是求”的地步。古代詩人陸容有詩詠道:“江南風致說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煙茶暈滿袈裟。”?

  佛教對飲茶的重視,使飲茶成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內(nèi)設有“茶堂”,是禪僧討論教義、招待施主和品茗之處;法堂內(nèi)的“茶鼓”,是召集僧人飲茶所擊之鼓;寺院設有“茶頭”,負責煮茶獻茶;寺院門前有數(shù)名“施茶僧”,施惠茶水。僧人對我國茶藝的發(fā)展也起過重要作用,他們最初吸取民間方法將茶葉、香料、果料同佳、姜等一起煮飲,稱為“茶蘇”。到了宋代,余杭還舉行過“茶宴”和“斗茶”活動,并且發(fā)明了把茶葉嫩芽研成粉末,用開水沖泡的“點茶法”。?

  隨著飲茶之風的興起,許多品茶大師出自寺院。唐代陸羽曾是僧人,嗜茶且精于茶道,后被譽為“茶圣”,所撰《茶經(jīng)》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葉專著。?

  茶與佛事有著歷史的淵源。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這時恰好是茶樹開始在中國廣為栽培的時候;佛教盛于唐代,與飲茶習俗遍及中國幾乎同步。從地點看,南方的高山峻嶺終年云霧繚繞,空氣濕度大,最適宜茶樹生長,同時,高山密林遠在紅塵之外,是追求“遠避塵世,靜宜誦頌”的佛教建寺廟的理想之處。?

  縱觀茶史,各種名茶經(jīng)歷了從野生到人工栽培的漫長過程,首開茶樹培植先河的是寺院的僧人。浙江天臺山是我國佛教天臺宗的發(fā)祥地,素有“佛天雨露,帝王仙漿”之譽的名茶“天臺云霧”就首創(chuàng)于僧人之手;四川雅安的蒙山茶,相傳是西漢蒙山甘露寺禪師吳理直所栽,稱為“仙茶”;廬山云霧茶是晉代名僧慧遠在東林寺所植;福建武夷山出產(chǎn)的名茶“武夷巖茶”,以寺院采制的最為得法,僧人們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采摘的茶葉分別制成“壽星眉”、“蓮子心”、“鳳尾龍須”三種名茶;武夷山天觀寺所產(chǎn)大紅袍,也是寺院名茶;江蘇洞庭東山碧螺春茶,是北宋洞庭東山水月院山僧所植并制。?

  以茶道聞名于世的日本,原來并不產(chǎn)茶。在唐代,日本留學僧從中國廣州明惠禪寺、寧波天童寺把名茶籽帶回日本,種在了梵釋寺等寺院。弘仁六年(公元815年),嵯峨天皇到梵釋寺品茶,十分高興,下令推廣茶樹種植。從此,中國茶葉在日本扎下了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