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南懷瑾:靜坐的4大反應

  當初必需具體闡明靜坐與氣機的關(guān)系和作用,然而首先必需先要理解一個觀點,這是指個別曾經(jīng)成年當前,以及曾經(jīng)有過男女性生存當前,乃至包含老年人的狀況而言,至于未經(jīng)成年的童身,那又須另作別論了。

  第一反饋——腿部的麻脹

  在開端練習靜坐時,假如沒有以上所說的那些先入為主觀點的存在,或許可能泯除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他所覺得最大的困擾,便是心思的不能寧靜和生理反饋的各種奇怪的感觸。對于心思的寧靜與散亂成績,留待未來探討靜坐與心思關(guān)系時再加闡明。當初所要探討的,只是并重在生理外部氣機的反饋。對于這個成績,依據(jù)通常開端練習靜坐的統(tǒng)計材料,十之八、九,便是靜坐時,通過一段長久的工夫當前,首先惹起感觸上的壓力的,便是兩腿發(fā)麻或發(fā)脹。于是促使渾身酸疼或不安,甚至,連帶惹起心思的不平靜。假如從個別生理衛(wèi)生知識來講,大多都以為那是兩腿的血管被壓榨的關(guān)系,等于一個通常不練習靜坐的人把兩腿穿插疊起,如不隨時變卦替換只是放棄一個姿態(tài)通過一段的工夫,便有腿麻的覺得,于是就以為它是很不好的景象。

  倘使從靜坐的教訓來講,這種景象,并非齊全是血管被壓抑的關(guān)系,切實是氣機開端產(chǎn)生了反饋的作用。由于氣機在筋脈血管肌肉之間,不能疏通風行,所以有了脹痛麻痹的反饋覺得。換言之,這便證實了在生理上的陰[足喬]、陽[足喬]的氣脈上,曾經(jīng)有了先天的阻礙。反過去講,當腿麻到不能過火忍耐時,只須輕松的放開兩腿,緩緩地讓它天然酣暢之后,便會覺得到因為通過這一段短臨時間的壓榨,而換得離奇的難受和快感,F(xiàn)實上,當靜坐時間達到某種適當?shù)碾A段時,無論盤腿或不盤腿,這種離奇而難受的快感,是臨時永久地存在。此時,盡管臨時盤腿而坐,豈但沒有障礙,這種難受和快感,反而愈來愈盛。

  第二反饋——生殖機能的勃興和其余

  無關(guān)靜坐關(guān)于生殖機能的反饋,為了解說的不便,必需把它分為(一)腎臟機能(二)生殖機能兩局部來講,由于在成年人練習靜坐時,最后有反饋的大少數(shù)是從腎臟局部(包含腰部)開端。日久功深,生殖器局部才產(chǎn)生反饋,假如是少年人習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局部先產(chǎn)生反饋。

  (一)腎臟局部的反饋:即是說靜坐的時分,或在靜坐當時,腰背會產(chǎn)生脹、痛、酸、麻等狀況。倘使因腎虧而患有陽萎、早泄、遺精病的人,能夠因靜坐的關(guān)系,反而更有遺精或早泄的景象。假如不得其法或不知對治,甚之有至于白日遺精,大小便隨時遺精,與靜坐時遺精的重大癥候。對于這些景象的起源,西醫(yī)以為是腎虧的關(guān)系;中醫(yī)以為是與腎臟或腎上腺、性腺和腦下垂腺,以及神經(jīng)瘦弱等要素無關(guān)。若是女性練習靜坐,從來患有腎虧等癥,豈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會有白帶等景象產(chǎn)生。其實這不是由于靜坐的關(guān)系而發(fā)生這種不良的結(jié)果與反作用。切實是由于靜坐的關(guān)系,動員身材外部氣機的潛能,在將要經(jīng)過而尚未經(jīng)過腎臟與腰部的階段,因為這些部位的神經(jīng)與腺路有了宿疾的阻礙,所以惹起這些癥狀的并發(fā)。假如曉得了這個原理,再得明師領(lǐng)導而曉得對治的辦法,只有過此一關(guān),則所有無關(guān)這一局部的宿疾頓消,復原衰弱壯盛,天然不成成績。倘使沒有明師的領(lǐng)導,不知對治的辦法,最好是臨時進行靜坐,等復原衰弱時,再來靜坐,假如又因靜坐而重發(fā)時,就無妨再停。如此持之有恒,再病再停,再停再坐。長此以往,天然就會齊全復原衰弱。由于對治的辦法太多,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許使用身材靜止的各種不同姿勢,再配合醫(yī)藥的調(diào)整,相當簡約,故只能說到如此而已。但在此階段,最要緊的守則,必需要相對隔絕男女的性行為,倘使能做到豈但沒有性的行為,而且無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無上的大藥,決議能夠及早復原衰弱。至于衰弱復原中的變動反饋,則因男女性別、年齡老少、體能強弱而有不同,恕難逐個評說,實非由于守密而不言也。

  (二)生殖機能的反饋:即在靜坐時,或剛剛下坐后,生殖器忽然勃起,甚至久堅不下,猶如亢陽的形態(tài),同時惹起睪九局部微細神經(jīng)的跳動,以及攝護腺、會陰局部細微的觸動。在女性而言,有子宮觸動或膨脹以及兩乳房收縮的景象。如依道家某些修煉丹道派的觀點,便以為它是一陽來復之機,正好采藥歸爐,意圖引動呼吸作為搬運“河車”等的根底,這種觀點能否正確,當前自有專論,在此暫略。但在靜坐的進程中,有了這種景象之后,假如不配合心思上的性欲激動,那確是很好的狀況。這是腦下垂腺、腎上腺與性腺等流動與發(fā)達的證實,關(guān)于身材的衰弱,是相對無益的景象。然而無論年齡老少、男女性別。一有這種景象產(chǎn)生,十個有九個半都會引發(fā)性欲的激動。有了性欲的激動,就會引發(fā)頭昏眼花的感觸。甚至,還有胸臆煩悶或產(chǎn)生心情焦躁的覺得,十分難以排遣。假如因而而有了性行為之后,豈但半途而廢,而且還有過于性行為或手淫的侵害。倘使不加上這些心思行為與性行為的毀壞,那便有如老子所說嬰兒的情況,“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它便會引產(chǎn)生命潛能而開端活力生長的作用。但是個別練習靜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極惆悵此一關(guān),而且不知調(diào)整對治的辦法,即便勉強壓抑,久久亦成為病態(tài),與忍精之害有異樣的故障。假如練習靜坐,做到相對沒有這種景象產(chǎn)生,那么,又等于活力隔絕,長此以往,便使身心枯寂有情,等于一潭活水。

  三十多年前,我有兩個練習靜坐的敵人,有一位是中年人,他對我說:當他早晨和夫人一同對面靜坐時,碰到這種景象產(chǎn)生,睜眼一看夫人,比平常模樣更美,于是便牽強附會,“只羨鴛鴦不羨仙”,進入凡夫的境界去了。另有一位是老年人,曾經(jīng)有六十多歲,有一次同在山中練習靜坐,碰到這種景象,變成“亢陽不悔”的狀況,想盡方法,總難拾掇,甚至應用冷水沐浴,也仍然蛙怒如故。最初他只好下山回家,尋覓“老妻畫紙為棋局”去了。朱熹說的:“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其然乎!其不然乎!此二公的靜坐經(jīng)驗,給予我起初的啟發(fā),與分心統(tǒng)一尋求其中的癥結(jié)所在,實有多者?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話關(guān)于同參的道友而言,依然具備圣人名言的無上威望。

  對于靜坐中生殖機能反饋的調(diào)整與對治的辦法,也很簡約而一言難盡。如果然要分心努力于靜坐修道的人,最簡便而無效的辦法就是縮小飲食。甚至,能夠短時不食,必然失效。佛教過午不食戒律的根本,并非齊全屬于信奉的作用。諺云:“飽暖思淫欲,溫飽發(fā)盜心。”切實不是無因的。不過減食與不食煙火,也并不是簡略易行的事,假如不明其理而不知使用之妙,因而而害了胃病,則得失相當,不關(guān)我之言不在先也。

  第三反饋——背部與肩胛的反饋

  在靜坐的進程中,覺得背部或肩胛局部有了脹痛,或許有神經(jīng)壓縮等景象。它的起因盡管很多,演繹起來,能夠用兩個起因包含它的要點:一是氣機循督脈——“脊髓”中樞神經(jīng)回升的必定景象;一是生理病態(tài)的反饋。再為別離闡明如次:

  (一)病態(tài)的反饋:這是指個別體弱有病或年輕的人,他們在修習靜坐時的景象。所謂體弱有病,包含肺病、胃病、肝臟、心臟等等外臟的病癥,或許病根隱而未發(fā)。假如是有這些病癥的人,當他練習靜坐達到某一階段時,就會覺得到背部脹痛猶如重壓,腰軟乏力或有疼痛等覺得。甚至還有背部神經(jīng)抽搐痙攣等的景象;或許覺得在肩凝兩邊肩膀連帶后腦的背部,有強硬好受的感觸;或許脹痛得揮汗如雨,或冷、或熱。

  假如有了上述這些情景,首先必需理解這不是靜坐出了故障,由于靜坐只是勞動的形式之一,一集體和植物,絕不會因勞動而發(fā)生故障的。這是證實本人生理上曾經(jīng)有了埋伏性的疾病之反饋,是值得慶幸的事。由于不經(jīng)靜坐的檢驗,你還不曉得本人身材曾經(jīng)有病。而且本人可能覺得到有病痛,正是體能收回自我醫(yī)治的效用,并非是不可救藥,到達無藥可救的境地,例如一集體受了傷,而不覺得傷處的疼痛,那就是傷勢重大的信號。假如傷勢稍好,便會覺得到疼痛。又如患了感冒的人,當感冒病菌尚埋伏在內(nèi)時,還無感冒的征兆,假如收回感冒的景象來了,這便是感冒已較加重了。因而在靜坐的進程中,有了這些景象,便須重視醫(yī)藥的醫(yī)治,以配合靜坐,只有具備動搖的信心,渡過了這些難關(guān),便天然而然的急轉(zhuǎn)直下了。

  (二)氣機的反饋:假如是失常衰弱的身材,通過了以前所講的第一反饋、第二反饋之后,便天然而然會達到背部和肩胛局部產(chǎn)生脹剌的覺得。甚至如同有一樣貨色或一股力氣在流動,只是很難向上沖舉。而且本人的認識也會發(fā)生潛在的希圖,如同感覺必需要沖過來才會輕松歡快,這種景象在丹道的觀點里便叫它為“河車”轉(zhuǎn)到“夾脊”的一關(guān),是買通督脈的進程景象。理論上,這是陽氣開端達到“還陽穴”的階段,假如不能把心念抓緊,不能做到渾然“忘身“的意境,它就愈來愈有壓力,換言之,每逢這種情景,你的留神力愈會向背部集中,天然而然想意圖識假想的力氣幫忙它向上推動,由于留神力的更加集中,反而使腦神經(jīng)、胃神經(jīng)更加緩和。甚至過火使勁,會使心臟膨脹、更會減少背部脹痛的感觸,有些學習道家某些丹法的人,意圖去“導引”它過關(guān),或許“以意馭氣”,觀想“河車”的運行,配合深長微細的呼吸,以六六三十六次的深呼吸,或以九九之數(shù)的呼吸頻數(shù),當做配合大小周天的觀點,或許配合內(nèi)功靜止,或用瑜伽體功等辦法疏導它過頭,盡管也可收到一時的成果,如同儼然有物經(jīng)過“夾脊”而上沖“玉枕”,然而畢竟都非到底,而只是屬于心思的力氣,扭轉(zhuǎn)了生理覺得的作用,并非真是氣機經(jīng)過“夾脊”的實在境界。

  假如可能做到渾然“忘身”,或許使用智力而拋舍覺得的作用,只是一味沉靜有為、期待它的空虛,它便會像接觸電機的開關(guān)一樣,嗒的一下,釋然松弛,進入心情恍然大悟、精力特地充分旺盛的境界,倘若平時是勾腰駝背的人(受過內(nèi)傷或生來如此的另當別論)到了那個時分,他就會天然而然的挺直腰干,倒閉胸膛,呼吸順暢,胃口開爽。不過,往往因而而精力太過旺盛,不大容易睡眠,但一般個別人,都有定的睡眠的慣性,到此反而把它當做失眠的病態(tài),心思更加恐慌,那就南轅北轍,無從說起了。

  第四反饋——頭部的反饋

  講到頭部與靜坐進程的反饋,它比其余各局部都較為簡單。從中國傳統(tǒng)的醫(yī)學觀點來講,“頭為諸陽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在丹道家的觀點來說,它包含了后腦的“玉枕”關(guān),與頭頂?shù)?ldquo;泥坦”關(guān),都是很重要的局部。從古代醫(yī)學的觀點來說,它與小腦神經(jīng)、大腦神經(jīng),以及“間腦”與“腦下垂體”等組織無關(guān),相當簡單,而且它與五官的神經(jīng)細胞,都有親密間接的關(guān)聯(lián)。因而修習靜坐的人,經(jīng)常到此而產(chǎn)生重大的成績,個別世俗所謂的“走火火魔”,也都是在這個階段出了成績。當初為了解說的不便,把它就部位作三個步驟的合成,(一)后腦(玉枕);(二)前腦;(三)間腦。

  后腦的反饋:在修習靜坐的進程中,除非既空守寂,或靜默深思之輩,只把心思認識的比擬平靜的情況當作靜坐的效用,那就無從做進一步的討論。否則,靜坐的時間愈久,必定會惹起生理的反饋,等到生理氣機的反饋通過腎臟、腰、背當前,它就天然而然的會回升到后腦階段。當這有形無質(zhì)的氣機達到后腦(玉枕)的時分,最為一般的反饋,便是覺得神志不太清明,有點昏昏沉沉,進入似睡非睡的形態(tài)。在佛家修習“止觀”或“禪定”的立場便叫這種景象作“昏沉”。是修道的阻礙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場來說,也有誤認這是“渾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實是類似“渾沌”與“坐忘”的狀況,并非實在。)由于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偏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動手的法門,所以以為這種景象是“養(yǎng)生”的妙境,這不能說是齊全謬誤的觀點。佛家是從心性動手,一下子便想拋開“身見”而間接進入性靈的畛域,所以但凡“昏沉”或“散亂”障礙了性靈清明自由的景象,通通需要揚棄。因而便以為它是障道的因緣。假如認清了原理和準則,佛道兩家對靜坐進程的異同,都不是“是非”的重點,只是所取的動手辦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標而已。其實無論佛道兩家如何的不同,一集體,總離不開身心的互相關(guān)系和身心的互相影響。即便不重視身材,但當你進入靜定的境界,依然還離不開此身的作用,還須憑仗此身,而后能力突破這個軀殼樊籠的解放。因而宋元當前的道家關(guān)于依身起修的實踐便有“借假修真”的說法了。

  當氣機進升到后腦而出現(xiàn)渾然昏昧的形態(tài)時,假如是膂力有余或身心疲乏的人,他就會垂垂欲睡,甚至,連帶膂力也不能反對靜坐的姿態(tài)了。這種情景,應該是腦部的“氧氣”有余,等于人在疲勞欲睡時,就天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樣的情景。倘使不是膂力有余,由于氣機回升到后腦的關(guān)系。當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惹起的景象,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無明,慢慢的會進入似夢非夢的光景,猶如昏黃隱約的形態(tài)。這便是由后腦神經(jīng)影響到眼神經(jīng)的反饋關(guān)系。許多人在這種形態(tài)中,便會像夢中見物一樣,在昏蘇醒迷中,看見許多事件和影像,可喜可惡的,可怖可悲的,種種情景因人而異。它配合了下認識(佛家唯識學中所說的獨影認識)的作用,便會惹起許多心思和蘇醒當前思維觀點的種種變動,個別人所謂“入魔”,或許真的有了成績,都是出在這個階段。其中變動狀況,十分簡單,它和一集體平時的智慧、思維、共性、心思、生理等,都有互相因果的親密關(guān)系。假如沒有真正的明師領(lǐng)導,或許不足自信、不足健全的明智與正確的思維,切實很容易走入岔路。

  倘使理解了這些情理過后便不理睬這些景象,由于過了光明的夜里,肯定就會破曉。那么,只有通過這一階段,便會稍覺蘇醒;蛟S眼前出現(xiàn)點點的星火之光。或如螢火,或如鉤鏈;蛟S有各種不同的光色。它都與本人外部生理的衰弱無關(guān),所以才會呈現(xiàn)在“內(nèi)視”的境界外面。(至于何以會有這些光景景象的呈現(xiàn),其中原理切實不太簡略,當前再說。)可是個別靜坐的人,大都到此便天然而然地會想下坐,或許腿麻身僵而無奈反對了。

  假如是身材外部并不實在衰弱,或許頭腦與五官局部已有病根潛在,或許如西醫(yī)所講“上焦”有火(發(fā)火),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余腸胃病與各種輕重病癥的關(guān)系,也能夠因而而出現(xiàn)眼角膜發(fā)紅,或耳鳴、耳塞等仿佛是病的景象。假如是牙齒有病的,很能夠便有牙痛或牙齒波動等情況呈現(xiàn)。假如是有感冒埋伏在內(nèi),或許其余起因,也能夠會在淋巴腺類似發(fā)炎,或許頭腦神經(jīng)疼痛,或前后腦神經(jīng)疼痛等癥狀產(chǎn)生。但千萬要記住這不是由于靜坐而帶給你吉祥的故障,切實是由于早已有病根在內(nèi),通過靜坐而促使它的發(fā)現(xiàn)。換言之,這是由于靜坐的關(guān)系,促使本人外在的體能產(chǎn)生自我醫(yī)治的效用,假如持之有恒,再配合醫(yī)藥的醫(yī)治,必定可使本人復原相對的衰弱,因而,自古學道的人,常常都必需對醫(yī)理有所心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