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良價禪師睹影悟道 五位君臣曹洞之宗

  江西洞山普利禪寺是禪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的祖庭,至今有1500多年歷史。曹洞宗由良價禪師住持江西宜豐洞山時所創(chuàng)立。

  良價(公元807年-869年),少時在家鄉(xiāng)諸暨隨師出家,青年時期到嵩山受戒,之后遍游禪林。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良價禪師云游到洞山,在逢渠橋睹影悟道,創(chuàng)建廣福寺,開堂宣講他的“五位君臣,偏正回互”的禪學思想,一時僧侶趨赴,名聲顯赫。弟子本寂后往江西宜黃曹山弘揚旨義。后人將師徒二人所創(chuàng)宗法稱為“曹洞宗”。公元869年,良價逝于洞山,唐懿宗賜其“悟本禪師”謚號,并敕建“慧覺寶塔”。

  唐朝末年,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捐資擴大洞山寺宇。北宋咸平年間,廣福寺易名為“功德禪寺”,宋真宗趙恒為禪寺專門書寫了匾額。紹圣五年(公元1098年),宜豐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為紀念良價洞山悟道,特捐資在良價當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之上建起一座頗具特色的單拱石橋──逢渠橋。元初,胡俊孚施資擴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毀于兵燹,曹洞宗祖庭遭到極大破壞。明萬歷年間,寺基丈量入公產(chǎn)版籍。至崇禎年間,本縣舉人戴國士得其產(chǎn),于是再倡修復(fù)洞山,特延請匡山高僧凈聰?shù)蕉瓷健袈斣诖酥卣掠?張揚曹洞正宗,四方僧侶自遠而至者日眾,洞山法錫由是復(fù)振,凈聰也因之譽為洞山“中興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洞山寺已更名為普利寺,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經(jīng)閣)及僧房。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壽在后法堂門楣正中立起大匾,上書“佛在性中”,對良價的禪學思想作了高度概括。

  洞山現(xiàn)存禪跡及宗教主要景觀有后法堂、價祖塔、佛塔林、逢渠橋、夜合山、拐杖山、木魚石、考功泉、聰明泉及羅漢松等。佛塔林規(guī)模甚大,僅洞山禪寺周圍各山頭,就有自唐至清歷代佛塔大小近50座,其中“慧覺塔”(良價墓塔)被中外曹洞宗僧徒奉為祖塔。20世紀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務(wù)部門撥?顚Χ瓷介_始全面整復(fù),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新展示于世。

  來源:華人佛教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