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禪宗又一個“六祖”--法如

  禪宗的又一個“六祖”

  從十八盤過來,向西行若干步,遠遠就可以望見法如塔。這是一座疊澀頂方形磚塔。塔基就山巖而為之。塔身部分每面寬210厘米,高約450厘米。在九層疊澀頂之上,作三層遞收式平臺。平臺之上,是石刻的山花蕉葉、三重相輪和摩尼寶珠。塔的總高度約700厘米。塔身在南面開門,門框用青石雕成。門高71厘米,寬60厘米。門楣上刻銘文及二飛天。全塔比例諧調,造型莊重優(yōu)美,有很高的匠意。

  塔內立青石碑一通,高165厘米,寬70厘米,厚20厘米。碑首半圓形,中間雕優(yōu)填王倚坐像,左右為二金剛力士。左力士踏牛,右力士踏羊,刻工精細。

  碑文是《唐中岳沙門釋法如行狀》,八分書,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七字,共八百二十一字,保存狀況基本完好。陸耀通撰《金石續(xù)編》卷6收錄了全文。

  禪宗史上第一個傳承系列表,即禪宗在印度的傳承為:如來一阿難一末田地一舍那婆斯……在中國的傳承是:菩提達摩一惠可一僧粲一道信一弘忍一法如……

  禪宗六祖”,便說“南能北秀”。但事實上,惠能在弘忍門下三年,只是一位“行者”(在寺院中干活的人),還沒有剃度出家;神秀在弘忍門下“服勤六年”,早早就離開了弘忍。始終服侍弘忍十六年,至弘忍去世才離開的,只有法如。

  然而這位當年赫赫有名的“定門之首”法如禪師很有些不幸。撰寫《續(xù)高僧傳》的道宣,早于法如二十二年而亡,故法如事跡不可能收入《續(xù)高僧傳》;而宋代贊寧(919—1001)撰《宋高僧傳》時,不知有意無意,竟漏掉了這位大師。所以許多研究佛教史的人,甚至不知道有法如這么個人物。

  禪宗史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據《唐中岳沙門釋法如行狀》可知,法如俗姓王氏,祖籍山西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幼年隨舅父到了澧陽(今湖南省北部的澧縣),出家投惠明(號“青布明”)為師。

  這惠明也姓王,杭州人,少年出家,游道無定所。后人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投敏法師法席,住了二十五年。在一千多僧侶中,他被稱為“解玄第一”,對經義頗有研究。他每每披一塊青布,作為袈裟,時人號之曰“青布明”。后來他到了蔣山(江蘇省南京市郊),向巖禪師咨請禪法十年。又西上荊州四望山(今湖北省江陵市),頭陀坐禪,念誦《思益經》,依經作業(yè)。就在這時(顯慶元年,656年),十九歲的法如志求大法,從惠明出家。兩年后(658年),惠明對法如說:“蘄州忍禪師行一行三昧,你應該到他那里去求教。”隨即北上長安南山游歷。

  “三昧”是梵文的譯音,也可譯作“三摩提”或“三摩地”,意思是禪定攝心。佛教說人的心生來就彎彎曲曲,不端正,只有通過憚定攝心,心才端直。譬如說,人心就像那彎彎曲曲的蛇,如果讓蛇爬進大竹筒中,它的身體自然也就端直了。這“三昧”就像治理人心不直的大竹筒。“一行”是一種行相,指“法界”一相;“法界”指物質的和精神的存在,就是說讓“心”定于“法界”,系念“法界”萬萬千千的事物,知道它們在本質上是并無差別的。就連佛與我們普通人也是平等無二的。而佛又何止百個、千個。佛有多少個是數不清的,就如恒河的沙粒?傊,天下萬事萬物,混然一體,并無差別。能想明白這番大道理,便是體認了“一行”。而使心定于一行修習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了。這“一行三昧”又叫“一相三昧”或“真如三昧”。弘忍就是堅守這“一行三昧”的。

  法如遵從惠明的指教,來到蘄州黃梅縣東邊的雙峰山東山,投弘忍為師,專心學習“一行三昧”。法如在黃梅東山寺,奉侍弘忍達十六年之久,直到他去世。

  弘忍去世時(674年),他最有名的五大弟子——神秀(?—706)、道安(584—709)、智詵(539~618)、惠能(638~713)和法如(638~689),只有法如還在他的身邊。如果說,弘忍有什么“臨終遺囑”的話,那也只有法如可堪囑告,密受東山法門的真諦了。

  弘忍去世后,法如游淮南九年(674—682年),后于683年北上嵩洛,隱居于少林寺,默行禪道。

  法如的作風,與神秀、惠能等師兄弟不同。神秀大行禪法,聲彩發(fā)揮,成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神秀上殿時,武則天親加跪拜,好不威風。而惠能南下嶺南,值印宗法師講《涅 外》,借機發(fā)難,先聲奪人。法如在少林寺,三年之間(683—6Hh¨),少林寺僧竟皆不知其來歷。這正是他守本全樸、棄世浮榮的品格,確有外藏名器、內洽玄功之賢士高遁的雅風。

  直到垂拱二年(686年),僧眾們才發(fā)現法如乃一代大禪師弘忍的嫡傳,驚訝不已。于是,四海標領僧眾、洛陽高僧大德齊集少林寺,請法如開講禪要。他們請求說:自北魏至唐,經的五個朝代,近二百年之久。而命世大德,時時間出,皆以無上大寶(佛法),教導后人。今請再振玄綱,使聞法者光復正化。法如推辭說:言語不講,則真意不會消亡;用智慧解脫,則思慮無窮。我怎么敢從命,發(fā)揚什么先師的禪道呢!如此推辭再三,眾僧再四祈請,才開講禪要。

  法如說:我看佛的意思,廣矣,大矣,深矣,遠矣!今惟有——法(東山法門)能使圣人、凡人同人波定,勇猛的人接受真諦。就像人從火災中逃出,不能有絲毫猶豫、中斷!聽眾一下子豁然開朗,便得本心。

  法如說:佛法如空中之月,它只能出現在觀看者之心。你們勤懇地努力吧,道就在你的努力中尋覓!

  法如這番“道契于心”的宏論,真是聞所未聞。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佛,又何必苦苦向外去覓求呢?就如同一輪明月當空,天下萬萬千千條溪、河不都可以映出月亮嗎?這就叫做“一印之法,密印于眾意”。

  自垂拱二年至永昌元年的三年(686-689年)中,法如頻誨學人,孜孜不倦。但他聲稱,他并沒有接法的弟子。“非曰其人,孰能傳哉!”

  在絡繹不絕的求法者中,卻有位李元硅(644—716)自稱是法如的嫡傳弟子。元 號稱“龐塢和尚”,上元二年(675年)得度,出家于嵩山閑居寺。永淳二年(683年),他在洛陽敬愛寺遇見法如,但法如并未向他傳法。他在垂拱二年聽法如開講禪要后,感嘆地說:“嘗聞千載一遇,今謂萬劫難逢!”

  法如死后,元硅南下荊州玉泉寺,向神秀學習了一段不長的時間,然后重返嵩岳。

  元硅雖然自稱是得了法如的禪法,但《宋高僧傳》中卻并未提及此事,反倒用大量篇幅記述他與嵩山神討論佛法并為嵩山神授戒的神奇故事。

  這元硅有一位弟子叫靈運(?—729)。少林寺西北小遠的地方,有一座精美的單層六角形石塔,塔門上刻著“肖光師塔”叫字。這就是靈運的遺身塔。靈運俗姓蕭,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后代。他游歷嵩山后,便決定留在少林寺修行。他向龐塢和尚元 求法,得到元硅的指教,也得了“一行三昧”:照十方于自空,脫三界于彼著。慧眼既凈,全身亦如。始知心外無法,所得者皆夢幻耳!他面對蒼然的空山,年年默坐,觀大地、土木,與佛剎無別;觀云霞、溪水,悟無心無性。一切自然的與人間的造化都與夢境般,空幻不實。

  “肖光師塔”是靈運的弟子堅順所建。這堅順不知其生平,只知他是法如系統(tǒng)可查到的最后一位弟子。

  禪宗時,列出了唐碑中幾個不同的傳法世系表,其中包括《唐中岳沙門釋法如行狀》,但未深考,僅表示說:“蓋各派競以傳統(tǒng)自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