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廣至德章第十三

[疏]正義曰:首章標(biāo)至德之目,此章明廣至德之義.故以名章,次《廣要道》之后。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言教不必家到戶至,日見而語之。但行孝於內(nèi),其化自流於外。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舉孝悌以為教,則天下之為人子弟者,無不敬其父兄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舉臣道以為教,則天下之為人臣者,無不敬其君也。

[疏]子曰至君者也。

○正義曰:此夫子述廣至德之義。言圣人君子,教人行孝事其親者,非家家悉至而日見之。但教之以孝,則天下之為人父者,皆得其子之敬也;教之以悌,則天下之為人兄者,皆得其弟之敬也;教之以臣,則天下之為君者,皆得其臣之敬。

○注言教至於外。

○正義曰:此依鄭注也。《祭義》所謂孝悌發(fā)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閭巷,是流於外。

○注舉孝至父兄也。

○正義曰:云“舉孝悌以為教”者,此依王注也。案《禮記·祭義》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學(xué),所以教諸侯之弟也!贝思粗^發(fā)諸朝廷,至乎州里是也。云“則天下之為人子弟者,無不敬其父兄也”者,言皆敬也。案舊注用應(yīng)劭《漢官儀》云“天子無父,父事三老,兄事五更”,乃以事父事兄為教孝悌之禮。案禮,教敬自有明文。假令天子事三老蓋同,庶人倍年以長之敬本非教孝子之事,今所不取也。

○注舉臣至君也。

○正義曰:此依王注也。案《祭義》云“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者,諸侯,列國之君也。若朝覲於王,則身行臣禮。言圣人制此朝覲之法,本以教諸侯之為臣也。則諸侯之卿大夫,亦各放象其君,而行事君之禮也。劉炫以為將教為臣之道,固須天子身行者,案《禮運》曰:“故先王患禮之不達(dá)於下也,故祭帝於郊!敝^郊祭之禮,冊祝稱臣,是亦以見天子以身率下之義也。

《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瘣,樂也。悌,易也。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則為天下蒼生之父母也。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疏]《詩》云至者乎。

○正義曰:夫子既述至德之教已畢,乃引《大雅·泂酌》之詩以贊美之。愷,樂也。悌,易也。言樂易之君子,能順民心而行教化,乃為民之父母。若非至德之君,其誰能順民心如此其廣大者乎?孰,誰也。案《禮記·表記》稱:“子言之:‘君子所謂仁者,其難乎?《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眲P以強教之,弟以說安之。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此而后可以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此章於“孰能”下加“順民”,“如此”下加“其大”者,與《表記》為異,其大意不殊。而皇侃以為并結(jié)《要道》、《至德》兩章,或失經(jīng)旨也。劉炫以為《詩》美民之父母,證君之行教,未證至德之大,故於《詩》下別起嘆辭,所以異於馀章,頗近之矣。

○注愷樂至母也。

○正義曰:“愷、樂”、“悌、易”,《釋詁》文。云“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則為天下蒼生之父母也”者,亦言引《詩》大意如此。蒼生,《尚書》文,謂天下黔首蒼蒼然,眾多之貌也。孔安國以為蒼蒼然生草木之處,今不取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