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嗎?釋迦牟尼的一生

\

  釋迦牟尼,佛教創(chuàng)始人,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迦族人。

  大約在公元前五六五年,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有一天國王凈飯收到喜訊:返回娘家天臂國生育的王后摩耶夫人,為凈飯王生了個太子。凈飯王十分高興,為太子取名悉達多。但七天后,卻又傳來王后歸天的噩耗。于是,悉達多自幼便由姨母波闊波提(天臂國王的女兒)撫養(yǎng)。

  悉達多太子長大后,國王先后為他娶了三個妻子——瞿夷、耶輸和鹿野,其中耶輸為太子生了一個兒子,叫羅怙羅。

  悉達多在宮中感到煩悶,常出游郊外,卻見民眾生活貧困潦倒,對比宮中奢靡淫逸的生活,他更增添了愁悶。一次酒宴狂歡之后,他在夜半醒來,看到平日嬌媚艷麗的官女們醉臥時變得丑陋不堪。于是他決意出走,去尋求自我解脫、救度眾生的方法。當時悉達多二十九歲。

  起初,悉達多到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向數(shù)論先驅(qū)阿羅邏迦羅摩、烏陀迦邏摩子學習禪定,以后到尼連禪河附近的樹林中獨修苦行了六年。但他仍悟不出救度眾生的方法,于是對當時統(tǒng)治印度的婆羅門教教義產(chǎn)生了懷疑,而對當時新興的對抗婆羅門教、另求解脫之道的“沙門思潮”產(chǎn)生了興趣。悉達多三十五歲時到伽耶的畢波羅樹下靜坐苦思四諦(苦、集、滅、道)和十二因緣之理,經(jīng)過四十九天冥思而覺悟。

  然后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向橋陳如等五個侍從首次說法,佛經(jīng)稱為“初轉(zhuǎn)法輪”。此后便在印度北、中部傳教。摩揭陀國的國王、王子以及拘薩羅國國王都先后皈依佛教。悉達多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弟子,經(jīng)常聽法的達一千二百五十人,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圣人)。摩揭陀國王把王舍城的竹園,舍衛(wèi)城的富豪須達多把祗園,另有一位富豪把鹿子母堂,贈給釋迦牟尼說法,于是,竹園、祗園和鹿子母堂都成為佛教的圣地。

  釋迎牟尼八十歲時于拘尸那迎城涅槃(逝世)。涅槃前,曾站在城外巨石上南望摩揭陀國,據(jù)說石上至今仍留有一雙足印圣跡。

  又據(jù)傳說,釋迦牟尼的遺體火化時,屢次舉火不著,最后還是釋迦牟尼自己從心胸中噴火出棺外,烈焰燃燒七天七夜,留下舍利(骨灰粒)八斛四斗和四顆佛牙,成為傳世之寶。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的佛教,也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一道,成為傳世的三大宗教之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