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因果報應(yīng)錄

  11  朱壽昌修懺遇母

  宋朝朱壽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兒子,他的母親劉氏,出身微賤,在壽昌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與母親離婚,后來他母親又改嫁民間,不通音訊,到壽昌長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親,但不知母親的下落,苦于無法會面,十分悲哀。他就辭去了官職,立志一定要尋到母親,經(jīng)過了萬里的跋涉,吃盡了千辛萬苦,還是沒有達(dá)到尋見母親的愿望。當(dāng)時沒有像現(xiàn)代一樣的報紙,無從在報紙上登廣告尋人,那樣毫無方向的尋訪,確實是十分困難、希望異常渺小的事?墒撬⒉换倚膯手荆贿_(dá)目的不罷休,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深信感應(yīng)的不虛,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鮮血,用血寫成水懺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眾,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誦水懺不輟,祈求佛菩薩的靈感。果然皇天不負(fù)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陜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見了母親,那時他母親雖已白發(fā)蒼蒼,面有皺紋,但容貌還能認(rèn)識,可是壽昌以前還是七歲的小孩,現(xiàn)已長成了大人,他母親卻不認(rèn)識他了。壽昌親切的連呼:‘媽媽!媽媽!’并且高聲的說:‘我是壽昌,我是壽昌。’他母親哎呀一聲說:‘我的兒,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此與你相見。’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見,一旦會面,不禁驚喜交集,喜極而涕,抱頭痛哭,感動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駐足而觀。朱壽昌把母親迎回家中,盡心孝養(yǎng),后來他出任‘司農(nóng)少卿’的官職,孝行更篤。當(dāng)時士大夫中,對于朱壽昌的孝行感應(yīng),一時傳為佳話。(取材自夢溪筆談)

  湘清按:近代心理學(xué)家,也承認(rèn)有心靈感應(yīng)的事。但心靈感應(yīng),并不常見,原因是如果缺乏誠心,就不易獲得感應(yīng)。像這件故事中的朱壽昌,刺血書懺,晝夜持誦,萬里跋涉,而無退志,是何等的精誠!宜乎感應(yīng)所致,而獲母子相會,俗語說:‘誠則靈。’信然。

  12  林承美樹德資親

  福建林承美,在幼年時,父親就已去世,他母親艱苦的守節(jié),才把他撫養(yǎng)成人。承美想到父母的深恩,恐難報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禪師對他說:‘孝子思念親恩,痛哭是沒有益處的,當(dāng)求怎樣報答的道理。古語說:“作善親有益,作惡親有憂。”你要報答親恩,只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才是真正的孝道。’承美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以后,立志戒殺放生,廣修救人濟(jì)世的善事,后來他享九十六歲的高壽,得到很高的科第。(取材自陰騭文廣義)

  湘清按:孝經(jīng)上說:‘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親,孝之終也。’可見立身行道,是孝的終極,而林承美的戒殺放生,廣修善事,尤為立身行道,報答親恩的好榜樣。

  13  錢氏孝護(hù)翁姑全家免疫

  清代順治甲午年三月,江蘇省武進(jìn)縣(古名晉陵)城東居民顧成,娶錢氏小姐為媳婦。有一次,錢氏回母家省視父母,忽然夫家鄉(xiāng)間流行急性時疫病,傳染很廣,病死的人很多,有的全家數(shù)口都死于時疫,也有一條巷中的人,大半死去,只剩數(shù)人。病勢的兇猛,令人心驚股栗。如果得了這種急性的時疫病,至親也不敢過問,大家深恐傳染。不幸顧成夫婦也染了時疫,后來他的兒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疫病。錢氏在母家聽到了翁姑都患時疫的資訊,急欲回夫家視病,他的父母愛女心切,恐怕女兒也會染到疫病,所以力勸錢氏不要回到夫家去?墒清X氏深明大義,她說:‘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侍候翁姑,現(xiàn)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歸,那與禽獸何異!’終于不顧父母的反對,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夫家去。當(dāng)錢氏回到夫家以后,顧成夫婦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霍然而愈。當(dāng)時的人,都認(rèn)為顧成全家能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錢氏至孝的感應(yīng)。(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民國以來,我國由于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推翻舊道德’的惡劣影響,固有道德,日益低落。今世能孝順父母的兒女,固如鳳毛麟角,而求其能孝順翁姑的女子,更寥不可得。像本文的錢氏女,能不怕疫病的傳染,孝護(hù)病危中的翁姑,實可為今世女子的楷式。至于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由于病菌,但科學(xué)家亦認(rèn)為人身的抵抗力,足以抗御病菌而不使患病,所以顧成全家的免疫,當(dāng)是由于錢氏至孝的偉大正氣,因而增強(qiáng)全家的抵抗力,而使病菌無從作祟,免于死亡。這種因果事實,是很合于科學(xué)的,絕不能視為迷信。

  14  吳二事母盡孝免于雷擊

  吳二,是江西省臨川縣的一個貧民,侍奉老母,極為孝順,頗能博得老母的歡心。有一天夜間,夢見神對他說:‘你前生有宿惡,明天午刻,將為雷擊死。’吳二因為不忍離開老母,求神救命。神說:‘這是天數(shù),沒有辦法避免的。’吳二深恐雷擊使母受驚,第二天早晨,準(zhǔn)備了早膳對母親說:‘我今天有事出門,請母親暫到妹妹家去。’可是他的母親不允許,過一會兒,天空中烏云滿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吳二更加憂慮母親受驚,急忙把大門關(guān)上,自己跑到田野去,靜待雷擊的懲罰。哪知再過一會兒,天空放晴,吳二竟沒有遭受雷擊,平安歸家;氐郊抑幸院,小心的保護(hù)著母親,還不敢把夢中的經(jīng)過說出來。第二天夜間,又夢神對他說:‘你的至孝感天,已宥除前生的宿惡。’后來吳二更加孝養(yǎng)母親,終身不懈。(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佛教所說的因果報應(yīng),有‘現(xiàn)報’‘生報’‘后報’之別,現(xiàn)報是現(xiàn)世造的業(yè),現(xiàn)世受的果報。生報是這世造的業(yè),來世受的果報。后報是某一世造的業(yè),隔了二世以上才受果報。本篇故事主角吳二,因前生惡業(yè),今生本來要受雷擊的惡報,這是屬于生報。但吳二因現(xiàn)世至孝的感應(yīng),未受惡報,這又是心能造業(yè),心亦能轉(zhuǎn)業(yè)的道理。至于佛教雖非神教,只是佛教認(rèn)為神還是六道中的凡夫,不能與至圣佛陀相比,但并不否認(rèn)神的存在,所以在佛經(jīng)及因果故事中,常有關(guān)于神的記載。

  15  許坦舍命救親

  許坦,是唐朝時代的孝子,在他十歲的那年,有一天,跟著他的父親一同入山采藥,忽然半路中跳出一只猛獸大豹,張開了血盆大口,攫著他的父親。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小小年紀(jì)的許坦,并不驚慌,他一面鼓足了最大的力氣,高聲呼救,一面舉起了木杖,奔著向前追擊那只大豹。說也奇怪,那只兇猛的豹,竟出乎意外的,舍棄他的父親,回頭逃走。許坦的父親,得以死里逃生,真是驚喜交集。父子二人,在飽受虛驚之后,再也無心采藥,就一同徐步回家。從此遠(yuǎn)近各地的人,傳播著這一件頗有傳奇性的事實,大家都認(rèn)為許坦的孝行,制服了猛獸。否則的話,那只兇惡的大豹,能猛攫他的父親,怎么反而畏懼十歲的小孩子呢?這顯然是至孝的感應(yīng)所致。后來這件孝行的美談,傳到朝庭,皇帝唐太宗聽了大奇,對侍臣們說:‘許坦是一個小小的兒童,竟能舍命救親,因而制服猛獸,這樣令人感動的至孝,應(yīng)該予以大大的嘉獎。’后來皇帝授予他‘文林郎’的官銜,享受殊榮。(取材自歷史感應(yīng)統(tǒng)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