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兩世臨刑,得佛救度

兩世臨刑,得佛救度

  ◎人多殺生則多病短命,被鬼附身和受牢獄之災。

  ◎若人勤求錢財而沒有布施心,死做守財鬼。

  ◎若人偷財物,也能布施,死后墮鬼,隨得隨散失。

  ―摘自《六趣輪迴經(jīng)

  ◎若人好飲酒,過量又顛酗,或勸人也酗酒,死作藥叉鬼。

  ◎違背父母師長期望,死生藥叉宮。

  ◎勇猛兇暴和慳貪,常生餓鬼。

  ―摘自《六趣輪迴經(jīng)

原標題:安寧太子(兩世極刑得佛救度)

  一時,佛在捨衛(wèi)城。時捨衛(wèi)城由勝光國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國王執(zhí)政。兩國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戰(zhàn),雙方傷亡甚為慘重,兩國關係日趨惡化。

  一次,梵施國王統(tǒng)領車、馬、象、步四大軍隊往捨衛(wèi)城進兵,在康丹河邊安營扎寨。勝光國王聞訊,馬上率領精兵前往迎敵(康丹河是恆河的一個支流,亦屬恆河流域)。雙方勢力相當,難分勝負,一直僵持不下。

  與此同時,梵施國王的王妃生下了一個非常端莊的女孩,王宮上下鼓樂齊鳴,慶賀王女的降生。勝光國王得知此事,暗想:與梵施國王交戰(zhàn)這麼久,前景不甚樂觀,敵我雙方皆進退兩難,倒不如借與此女和親來緩解兩國關系。如是決定后,他就派特使到梵施國王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國王將剛生下的王女許配給勝光國王作王妃。梵施國王知道了勝光國王的心意后也非常高興。心想:兩國一直作戰(zhàn)至今,敵我皆損失慘重,今聯(lián)婚不戰(zhàn)而和,正合我意。便告訴來使,愿與勝光國王和親。

  從此,兩國化干戈為玉帛,成為友好聯(lián)邦。梵施國王為王女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時,因她的降生平息了戰(zhàn)爭,舉國始得安寧,故取名為『安寧母』,以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yǎng)長大。

  因梵施國王慾壑難填,不久王妃又生下一個男孩,他的相貌也非常莊嚴,他們就為他取名為『安寧』,也用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yǎng)他,他如海中蓮花一般很快長大了。長大后,姐弟倆親密無間,好像一剎那也不愿離開。

  因安寧母已經(jīng)長大,勝光國王準備將她迎娶回國。就專門派人請求梵施國王。梵施國王說:「既然勝光國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選吉日舉辦婚禮吧!」按照選定好的日子,勝光國王親去鹿野苑迎接安寧母;氐綊涡l(wèi)城后,依本國的習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安寧弟弟因為找不到姐姐,就問父母:「姐姐哪兒去了?」。

  梵施國王說:「她去勝光國王那裡了!拱矊幘汪[著要跟姐姐去。父母告訴他:「你姐姐已經(jīng)成家了,你去干什麼?你是我的王子,以后要繼承王位料理國政,你是不能去的!闺m再三勸阻,但他仍天天吵鬧非要跟姐姐去。后來勝光國王告訴梵施國王:讓安寧來吧,我可以同等對待他姐弟倆的。梵施國王無奈,只好將他送到捨衛(wèi)城與姐姐團聚。

  勝光國王教他一些騎馬射箭等世間的五明,他全部精通無礙?珊髞,安寧變壞了。他做了去妓院等一百多個不如法的行為。安寧母和勝光國王再三勸導他不要這麼做,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萬般無奈,他們只好派人告訴梵施國王安寧的種種行為。梵施國王也三番五次地叫他回宮,告訴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縱,你身為王子,以后要繼王位料理國政的!埂

  但安寧既不愿回宮,也不聽從父王的教誨,仍舊一意孤行。后來,梵施國王只好宣佈與其脫離父子關係。而勝光國王因他行為極不如法,也把他趕出王宮。身無依處,他就在市井混生活

  一天,他回到王宮要進宮看姐姐,但無論怎樣,衛(wèi)士就是不讓他進宮。他生了大瞋恨心,一言不語地向宮內看?匆娊憬阏蛣俟鈬踉跊雠_上彈奏琵琶。這時,安寧頓起殺心,拿起弓箭,張弓向勝光國王射了一箭,但只是射斷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國王驚慌失措轉身逃跑了。勝光國王憤怒已極,心想:這個安寧居然要殺我,真該馬上把他殺了,但他畢竟是梵施國王的王子,殺掉他恐梵施國王不悅,應該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給他處以死刑。

  勝光國有個規(guī)定:小辯論吹兩個海螺集眾,大辯論不但吹海螺,還要擊大鼓。當時,國王就命令手下人吹海螺擊大鼓,集中捨衛(wèi)城的大臣和所有官員,再把安寧帶來與國王辯論。當然,安寧輸了,因他犯了一百多條法律。按本國的規(guī)矩給他的頸上帶上嘎布德花環(huán)(表示已判極刑),再交給兇手們,讓兇手們帶著去游街。這時,安寧才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如法,生起了極大的后悔心。他獨自哀嚎:「這個世界上有誰能來救救我呀!」。

  我等大師釋迦如來具足無量功德和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世尊觀知調化安寧的機緣已經(jīng)成熟,便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正在游街的安寧很遠看見了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頂禮,祈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給我一次生命?請您救救我吧!」。

  世尊遂對兇手們說:「你們不要殺他,放了他吧!箖词謧?yōu)殡y地對世尊說:「請佛陀您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兩個頭,如果有兩個頭,我們可以放他,現(xiàn)在是不能放他的!故雷鹁透嬖V兇手們:「我去見國王,在我未見到國王前,請你們不要殺他!箖词謧兇饝。世尊找到勝光國王說:「大國王,放了那個罪犯,不要殺他吧!埂

  具信心的勝光國王說:「世尊,他犯了很多罪,理應處死,但如果您能攝受他,他也愿意出家,就可以放了他。」世尊答應可以攝受他。之后,世尊將他帶回經(jīng)堂,給他剃度,并授戒傳法,他自己也精進修持,很快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安寧太子做了種種不如法的行為,臨刑時是世尊救了他,度他出家并使他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宣說前后因緣。」。

  世尊告諸比丘:「不但是今生我救護了他,度他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而且前生我也曾救過他,使他得到了四禪五通。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倉祈國王,在他的國中有個惡人,做了很多不如法的行為。后來,準備把他處以死刑,兇手正準備殺他時,他心生恐懼,祈求呼喊救命。

  當時,鹿野苑附近有一位大仙人,具足五種神通,見到他非?蓱z,很想救他。惡人見到大仙人就恭敬頂禮祈求救命。仙人讓兇手把他放了別殺他,兇手說:『我們又沒有兩個頭,現(xiàn)在不殺他我們辦不到!幌扇讼肴フ覈跎塘,就叮囑兇手:『在我未找到倉祈國王前,你們不要殺他。』兇手們答應了。仙人找到國王求情,國王說:『如果不殺他,您必須帶他出家!幌扇舜饝。就把惡人帶到森林中,對他傳授教言,他依教修行,得了四禪五通!。

  世尊告諸比丘:「當時的仙人就是現(xiàn)證菩提的我,惡人即今安寧太子,倉祈國王即今勝光國王。以前,是在他臨刑時,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禪五通,現(xiàn)在也是在他臨刑時,我救了他,使他證得了究竟涅槃的羅漢果位!埂

  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安寧今轉生于富貴王家,身相莊嚴,佛令得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愿為演說前后因緣!。

  世尊復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在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僧眾的執(zhí)事員,一生為僧眾事辛勤勞作。臨終時發(fā)愿:我一生出家,為僧眾做事,雖然沒得到什麼功德和境界,愿以此善根,將來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的果位。這位執(zhí)事員比丘即現(xiàn)在的安寧王子,因其發(fā)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