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對獨覺不敬,以至成丑陋者!

對獨覺不敬,以至成丑陋者!

  ◎好殺動物請客飲酒作樂,墮羅剎鬼。

  ◎貪取別人供養(yǎng)的香花,死墮尋香鬼。

  ◎別人有事請求幫忙,不高興又收人錢財,死作猛惡鬼。

  ◎作媒人后又懷惡使離婚,死作步多鬼。

  ―摘自《六趣輪迴經(jīng)

原標題:丑陋者(吝嗇惡口丑相饑貧)

  一次佛陀出游來到西西瑪日山的大森林中。當?shù)赜形淮笫┲鳎?a href="/remen/caif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財富圓滿如多聞天子,施主夫婦共享美好的生活。后來,生下一個具有十八丑相的孩子,夫妻二人為此很煩惱,心想:我們到底造了什麼業(yè),生了這麼個丑孩子?不如到了晚上把他喂狗,養(yǎng)這樣的孩子沒意義。妻子卻說:「世上殺人為天理所不容,將來會墮地獄受苦的,我們可以秘密地養(yǎng)著他,養(yǎng)到他能獨立生活,再把他趕出家門!惯@麼商定后,就秘密喂養(yǎng)著,因他長相丑陋,故取名「丑陋者」。

  養(yǎng)到稍大一些,父母就交給他一個破碗和一根打狗棒,驅(qū)他出門。他四處流浪、無衣無食,過著乞討的生活。無論他去哪個城市乞討,因長相極丑,看上去很可怕,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們,有的打他耳光,有的用拳頭捶,有的扔牛糞、石頭、木棒等打擊他,一邊追打,一邊叫:「魔鬼來了!」。

  他遭受了很大的痛苦,心裡很煩惱:不知自己以前造了什麼惡業(yè),今生是這麼苦上加苦?在人多的地方呆不下去了,若去比較僻靜的公園裡可能會好過一些。他以在鬧市中的遭遇,白日不敢出來見人,等到太陽落山后,再悄悄溜出來,找一點游人扔下的少許食物,僅僅是維持生命不致餓死而已。因他是位最后有者,所以在業(yè)未消盡成正果前是不會死的。

  釋迦牟尼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1)、十八不共法(2)等無量功德,并恆時以大悲心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此時,佛陀觀知此丑陋者被調(diào)化的因緣已成熟,就幻變出一個更加丑陋的孩子,兜裡裝一些飲食去了丑陋者所在的公園。

  那個丑陋者見到佛陀幻化的丑陋者,非常害怕,轉(zhuǎn)身就跑,佛陀馬上加持他不能跑,再加持他回頭看看自己。他就停住回頭看看,一看這是個其丑無比的人,不堪目睹。心想:應該去問他究竟是什麼人?便想靠近他。丑陋者往幻變的丑陋者走去時,幻變的丑陋者就向后跑,丑陋者就喊:「朋友,你不要跑,你要跑到哪裡去?為什麼跑?」。

  「因我長相太丑陋了,不管到哪裡,都有人用拳頭捶,用手煽耳光,用牛糞石頭擊打我,邊打邊罵我:『魔鬼』。所以,一見人我就非常害怕,就趕快逃跑!。

  「你不用怕,我也是如此受人打罵的丑陋者,就是因此而躲到這個寂靜的公園來的,免得受眾人的打罵,所以,你不要怕,我們倆一起去找些吃的吧!」。

  幻變的丑陋者就慢慢地走過來:「那可以,我們就在一起吧。」說著,就從兜裡掏出食物分給他,倆人共同分享。丑陋者飽餐一頓,心裡非常高興,覺得他們倆人共同生活非常愉悅,就對幻變者生起了歡喜心,在他生歡喜心的剎那,世尊就現(xiàn)出他本來所具有的三十二相的莊嚴金色身相。丑陋者見到這莊嚴相好,頓時生起了無比信心和歡喜心,其快樂非十二年的禪悅所能比。

  他在佛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當下獲得了預流果位。他心想:如果我的身相不是這麼丑陋的話,我愿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淨戒,遠離一切生死輪迴的大海;只可惜,我身相如此丑陋,因緣不具足。就在他發(fā)心出家的剎那,他的丑相變成了妙相,他立即在佛前三次祈求:「世尊若慈悲開許,我愿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受淨梵戒!埂

  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馬上給他受了比丘戒,還傳他一些法要。這個丑陋的孩子依法要精進修持,不久就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丑陋者以何因緣生富裕家,卻因具有十八丑相被驅(qū)出家門,后又遇佛,對佛生歡喜心得以出家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宣說前后的因緣。」。

  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兩世因緣和合成熟故。一是很早以前,無佛出世,只有獨覺應世。當時,有一位施主簡直是個守財奴,不說上供下施,連自己也捨不得享用。一次,獨覺化緣經(jīng)過他家門,他先是供養(yǎng)了一些飲食,供畢他馬上又生了后悔心:這個光頭沙門,供養(yǎng)他還不如給做工的吃了好。

  又去把飲食從獨覺缽裡搶了回來,并以各種丑陋的身相對獨覺謾罵,趕獨覺走開。獨覺知道他這樣做造了很大的惡業(yè),很想救度他,馬上示現(xiàn)神變:飛在空中、閃電、打雷、下冰雹等,因凡夫?qū)ι褡冇泻艽蟮男判模吹竭@些,施主馬上祈求:『大尊者,是我錯了,請您下來,慈悲慈悲我們這些沉溺在輪迴中的眾生吧!』。

  尊者見他已生后悔心就下來了。他又重新恭敬供養(yǎng)獨覺,供畢他發(fā)愿:以此供養(yǎng)之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富裕家,能在比獨覺更殊勝的圣者前,令佛生歡喜心,得到阿羅漢果位,愿這次所造的惡業(yè)不要成熟,一旦成熟,愿在我發(fā)心出家的剎那能全部消盡。

  諸比丘,當時的吝嗇施主就是現(xiàn)在的丑陋者。因他以各種丑相來咒罵獨覺,故今生具十八種丑相,他因趕獨覺走之過,故今生從小就被驅(qū)出家門。后來,生起后悔心再對獨覺供養(yǎng)發(fā)愿,以此功德故今生在富裕家;以愿力故,他剎那間丑相變?yōu)槊钕,得出家證羅漢果。二是在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一生中出家,在臨終前發(fā)愿:雖然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愿我在釋迦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得出家,滅盡三界輪迴的煩惱,證得阿羅漢果。這兩個因緣和合成熟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因緣如是也。」。

注釋:

  1. 四無畏:佛與菩薩說法時具有四種無所懼畏之自信,而勇猛安穩(wěn)。佛之四無所畏 即是:一、諸法現(xiàn)等覺無畏,二、一切漏盡智無畏,三、障法不虛決定授記無 畏,四、為證一切具足出道如性無畏。

  2. 十八不共法:十八種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聲聞、緣覺。唯佛與菩薩特有之十八 種功德。即:⑴諸佛身無失、⑵諸佛口無失、⑶諸佛念無失、⑷諸佛無異想、⑸ 諸佛無不定心、⑹諸佛無不知已舍心、⑺諸佛欲無減、⑻諸佛精進無減、⑼諸佛 念無減、⑽諸佛慧無減、⑾諸佛解脫無減、⑿諸佛解脫知見無減、⒀諸佛一切身 業(yè)隨智慧行、⒁諸佛一切口業(yè)隨智慧行、⒂諸佛一切意業(yè)隨智慧行、⒃諸佛智慧 知見過去世無閡無礙、⒄諸佛智慧知見未來世無閡無礙、⒅諸佛慧知見現(xiàn)在世無 閡無礙。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