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如何開悟?怎樣才能明心見性?

明向法師:如何開悟?怎樣才能明心見性?

  怎么樣才能開悟?怎么樣才能明心見性?怎么樣才能夠認(rèn)識法的真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相當(dāng)下就不是實在的相。

  “若見諸相非相”:明白見到這樣的相,不是真實的、實實在在停留在那里顯現(xiàn)的,完全是一個即生即滅的假相、抓不住的沒有停留的無住的一個相。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相“非相”,就是非實在的相,下一句就是“即見如來”。就明白了:原來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滅,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法都抓不住,一切法都是時時刻刻在變的。

  正是一切法都是時時刻刻在變,所以我們說一切法不可得。物質(zhì)也是一樣,心靈也是一樣。《金剛經(jīng)》講:“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過去這個念頭已過去,再也找不到它的蹤跡了;未來的還沒有現(xiàn)起來,也是不可得;現(xiàn)在的心剎那不停留,剎那不可得。所以叫“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是從“諸行無常”去透視一切萬法的真相。正是因為無常,正是因為時刻都在變,正是因為沒有實實在在的生,沒有實實在在的滅。所以,我們說,一切萬法有主宰嗎?一下子就變了,能主宰嗎?剎那生,剎那滅,它能獨立存在嗎?

  當(dāng)我們沒有透視萬法的真相,就會在我們的五蘊身心以為有個實在的“我”。五蘊身心就是:色、受、想、行、識。從物質(zhì)、從心靈兩部分的組合,以為有個永恒不變的、可以做主宰的、可以獨立存在的這樣一個東西。我們執(zhí)著這個東西以為是“我”。

  我是什么?我叫“明向”。實在“明向”是什么?剛說(“明向”二字),就變了。肉體上變了,心靈也變了。哪里有個永恒不變的?這一秒鐘就不是下一秒鐘的那個了,但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執(zhí)著。

  變化是很正常的,“不可得”是很正常的。但我們卻以為有個實在的可以追求,以為有個永恒可以停留,以為有個不變的東西要占有它。當(dāng)我們想獲得它、當(dāng)我們想占有它、當(dāng)我們想保持一個不變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跟實相徹底地違背了。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落入到這種錯覺中,想占有、想得到、想永恒、想不變、想永遠(yuǎn)不失去的這種心里狀態(tài),就完全跟實相相反了。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有這種錯覺,就注定會失敗。

  什么是失敗?這些都是跟實相相反的。想得到、想占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可能得到嗎?所以我們時時處在一種落差、失落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失敗。

  我們的苦從哪里來?就是因為我們有這種永恒性的追逐,有主宰性的追逐,跟實相徹底相違背。實相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這種錯覺跟真實相是顛倒的、是違背的、是相反的。

  為什么說六道輪回里顛倒的凡夫眾生是可憐憫者?因為我們以為有個永恒不變的東西可以占有,以為自己可以主宰一個不死的東西。我們時時刻刻都想占有自己,而且想占有別人。不僅這樣,還想占有身外一切萬法、財色名食睡。這些時時刻刻都在變,連我們自己的肉身時刻都在變。為什么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為都是因緣和合而來,也因因緣離散而去,這個就是真相!我們身上還背著一個大包袱放不下,自然有很多的掛礙。有這些錯覺就會有種種的老、病、死的恐懼。

  圣人要面對生老病死,我們凡夫也是必然要面臨生老病死。我們凡夫不希望老也不希望死,不希望變,這就跟實相相反,我們就時時處在打敗仗的狀態(tài),所以感到痛苦

  圣人、覺悟的人,明白時時在變、時時都不可得,而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他面對的時候就明白本來是因緣所生法,時時刻刻都在生,時時刻刻都在變,是很正常的。老也是很正常的。心理上能跟實相相應(yīng),面對現(xiàn)實的時候他沒有恐怖。

  我們凡夫跟實相相反,顛倒、執(zhí)著,所以面對現(xiàn)實的時候接受不了。不能接受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時候就痛苦。如果能坦然面對、坦然接受,心里是無有掛礙的。

  我們?yōu)槭裁磿?a href="/remen/shengs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死痛苦的恐懼,是因為我們有執(zhí)著。我們執(zhí)著我們身心上的五蘊,以為有個永恒主宰、獨立存在的這么個東西。有這樣的執(zhí)著在那里,當(dāng)生老病死來到的時候我們不能夠接受,我們不能夠坦然面對,所以就會有種種的掛礙、種種的恐懼。這是我們從流轉(zhuǎn)生死相續(xù)的角度來說的。

  對萬法也是一樣,當(dāng)我們不能夠透視萬法的真相的時候,我們也會有執(zhí)著,希望得到,又怕失去。本來“想得到”就是個錯覺,根本不能得到,因為剎那生就剎那滅了。一切萬法,財也好,名也好,利也好,萬事萬物也好,它都是生生滅滅、在無常的變化。所以,這種“希望得到”本身已經(jīng)是個錯誤,得到以后又害怕失去,凡夫永遠(yuǎn)處在患得患失的狀態(tài)。害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去。但失去是很正常的,因為它要變的。得不到也是很正常的。連我們的身體推到火葬場燒了也只是灰塵,還有什么東西呢?心靈現(xiàn)象都是生生滅滅、滅滅生生的狀態(tài),有什么東西值得留戀?有什么東西可以執(zhí)著、放不下?有什么東西值得我們生煩惱、值得我們嗔恨?

  表揚我們的話,我們聽在耳朵里也“不可得”,一下子就滅了。批評我們的話,誹謗我們的話,聽進(jìn)了耳朵,也找不到蹤跡了,也就是這種狀態(tài)。但我們聽到表揚的話好舒服,還洋洋得意,讓我們高興半天。好聽的話聽進(jìn)去就不斷地回憶、重復(fù),以為是實在的。實際好話、不好聽的話,聽進(jìn)耳朵里,當(dāng)下就再也找不到蹤跡了。對誹謗的話我們也以為是實在的,然后在心里不斷地、重復(fù)地顯現(xiàn),認(rèn)為自己并沒有這樣的事,對方來誹謗我,到處亂傳,鬧得滿城風(fēng)雨。然后越想越不開心、越想越氣,實際是我們自己的錯覺。

  當(dāng)我們每個念頭不斷地去回憶回憶,其實回憶的當(dāng)下,這個念頭也是即生即滅,找不到蹤跡了。只要我們有實在感、執(zhí)著,對好的就貪,不好的就排斥,這就是嗔。這種實有感就是愚癡,不能通達(d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能通達(d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如幻,如露亦如電!督饎偨(jīng)》里教我們:“應(yīng)如是觀”。這些都是真相!不明白、不通達(d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云門祖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