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盂蘭盆經(jīng)

《佛說盂蘭盆經(jīng)》梵名( 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hù)譯。又稱盂蘭經(jīng)。屬方等部經(jīng)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內(nèi)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yǎng)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詳情]

《佛說盂蘭盆經(jīng)》淺說

  昨天我們在介紹《盂蘭盆經(jīng)》大意的時候,提到了大目犍連尊者,以及他的母親。大家是否了解,目連尊者是如何成為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而他的母親又以何因緣墮落餓鬼道受苦呢?

  目連尊者在過去生中,是一位以捕魚為業(yè)的漁夫。一天,他忽然覺悟殺生是大苦業(yè),于是決定改業(yè)為生。沒多久,他在城中遇到一位辟支佛,進(jìn)止安然,威儀庠序,令他肅然起敬。于是他把這位辟支佛請到家中供養(yǎng)。應(yīng)供后,辟支佛由于不善說法,便躍身空中顯大神通。漁夫見后生大歡喜,發(fā)愿來生也要像這位辟支佛一樣,具大神通力。

  佛法中有愿必滿,目連尊者依于因地供養(yǎng)辟支佛的福德力,以及自己的善愿力,今生得遇佛出家,并在佛陀的眾弟子中成為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

  即使目連尊者神通廣大,也救不了墮在餓鬼道的母親。因此佛告目連尊者:“當(dāng)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可見,十方眾僧的威神之力,遠(yuǎn)比目連尊者的神力大!僧寶是眾生的良佑福田,有戒在身,清凈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

  說到目連尊者的母親墮落餓鬼道的原因,有論記載,定光佛在世時,目連名叫羅卜,母親叫青提。羅卜有一次外出前囑咐母親說:“如果明天有客人來,您一定要用飯菜好好招待他們。”他的母親答應(yīng)了。羅卜外出后客人來了,可他的母親卻未遵守諾言。羅卜回來后,她又假裝擺出剛設(shè)過宴席的樣子。

  羅卜問母親:“昨天客人來,您有沒有用飯菜招待他們呢?”母親說:“難道你沒看到桌子上擺的那些東西嗎?”言下之意,她已經(jīng)款待過客人了。

  從那時起,目連尊者的母親五百生中慳貪的惡習(xí)相續(xù)不斷,所以《盂蘭盆經(jīng)》中佛告目連尊者:“汝母罪根深結(jié)。”

  從這個公案可以知道,慳貪等煩惱習(xí)氣,要通過學(xué)習(xí)佛法對治改變。佛說:“我倒難除,先以戒遮。”因此,歸依三寶受持五戒,正是斷惡修善的根本。知道了煩惱習(xí)氣的可怕,因果的可畏,就要善護(hù)自己的身口意。從慈孝父母做起,乃至用慈心對待無始以來的父母——一切眾生。

  可謂:

盂蘭盆經(jīng)早讀誦,

知因識果種善根。

持戒修行利父母,

切莫錯過淚滿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