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佛教寺院建鼓樓有何意義?

佛教寺院建鼓樓有何意義?

  寺院內(nèi)的鼓樓是懸掛鼓之建筑物。其位置在大殿或講堂之右,而與鐘樓相對望,故自古有“左鐘右鼓”之稱。鼓乃置于鼓樓最頂之處,法會之時,為僧俗集會之報時器具。有高僧大德蒞臨寺院時,鐘鼓齊鳴,以表示尊重、恭敬。我國現(xiàn)存最古之鼓樓為河南登封少林寺大雄寶殿前之鼓樓,系建于元代大德(1297~1307)年間!

  傳說,忉利天善法堂之鼓,不打自鳴,聞其聲者即起懼惡生善之心,故稱為天鼓。亦有于鼓上涂毒藥后敲打,聞其聲者則死,此鼓稱為毒鼓。又天鼓比喻為能生善,毒鼓比喻為破惡。另有喻信佛法者為天鼓,喻謗佛法者為毒鼓之說。然謗佛法者,終亦能成佛,故有“毒鼓結緣”之說,亦暗喻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寺院早晚敲鼓,與鐘聲相互應和,早上先敲鐘,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鐘,所以稱晨鐘暮鼓!

  鼓有時用來比喻佛陀所說的法,佛法能令眾生折伏如魔軍般的煩惱,恰如兩軍作戰(zhàn),擊鼓以令軍士進擊敵陣,故將法喻為鼓。如《無量壽經(jīng)》卷上說:“扣法鼓,吹法螺”。從這里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佛門中一切法器,都有其內(nèi)在的含義,寓意佛法某一方面的特質(zhì),我輩學人應該用心體會。鼓樓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薩,即文殊菩薩。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