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當把心安住在佛法上時

\

  很榮幸今天以學員和輔導員的雙重身份在此分享。首先談談雙重身份帶給我的受益,最明顯的就是凡夫心作用的時間減少了。導師說過,我們的心不在解脫道就在輪回道,所謂輪回道,即貪嗔癡的頻道。我現在不僅要修學同修班的課程,還要學習同喜班的課程,每周多一次班級共修,心有更多的時間安住在善所緣上,凡夫心作用的時間自然減少了。當心安住在佛法上時,內心是寧靜快樂的。看看自己的改變,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煩惱減少,心情的愉悅程度提高了。同事現在也經常說我活得比以前輕松了。

  第二,目標有所調整。當初學佛的目標只是希望煩惱減少,生活得更快樂如意,這個目標在修學后不久就實現了。隨著修學的深入,自身受益越來越多,自然就想到要利益他人,也愿意去承擔相應的義工崗位。去年8月發(fā)心擔當實習輔導員時,就是希望利益師兄們。導師說,輔導員是成長最快的崗位。我親身體證了這一點,三個月的輔助員經歷“勝過”我同喜班一年的收獲,幾個月的輔導員受益“大于”同修班一年的進步。隨著受益的增加,心行也在不斷提升,現在的學佛目標不僅僅是利益班級師兄,而是要利益更多的眾生,發(fā)愿要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學。

  第三,行為上的改變。首先克服了睡懶覺的習慣,并把這個時間拿來學佛,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修皈依,內心已認定修學佛法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前兩年,學佛和工作還不能有效統(tǒng)一和平衡,學佛是學佛,工作是工作,我甚至不愿意告訴同事和朋友我在學佛,有時拐彎抹角地說我在學佛。自擔任輔導工作以來,我對“讓做事成為修行”有了更深的理解,逐漸讓工作和學佛兩者之間走向融合。在工作中,我會想到我是為利益眾生而做事,會學著用佛法指導工作,調整工作時的心行。我會大方地告訴同事和朋友,我是佛教徒。他們發(fā)現我除了吃素,其他沒什么異樣。曾有同事對我說“你學佛沒有學偏嘛,看你心態(tài)很好,也不怪異。”我驕傲地告訴他們:我學的是正信的佛教,不可能學偏的!還跟他們說:這兒一切都是免費的!他們問:有這么好的事兒?“是啊,就有這么好的事兒。”我還把導師所講的如何判斷正信和邪信的方法告訴他們,讓他們將來有因緣學佛時可以參考。

  這次我出差近一個月,期間,我把導師和周國平老師的《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這本書介紹給了工作團隊的伙伴們閱讀。這些工作伙伴在世間都是所謂“專家級”的人物,他們通常會用審視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但當他們看了導師的講解,看到我這一個月中的狀態(tài),終于確定我信仰佛教不是邪信,還表示以后有機會也會學習佛法。

  不論是心態(tài)的變化還是行為的改變,究其原因還是得益于三級修學模式。是模式讓心發(fā)生了改變,心變了,行為必然隨之而變。落實模式不僅對輔導員自身有益,更重要的是會讓學員受益,因為模式就是用來培養(yǎng)菩薩的。一旦落實了模式,這些成長中的菩薩就會成為我成長的增上緣。現在,每當我想懈怠時,不僅有同修班師兄的提醒,還能得到同喜班師兄的激勵。像同喜班以觀承、開萌、觀歷等師兄為代表的班委師兄發(fā)心很大,他們發(fā)愿“荷擔如來家業(yè)”。班上有年近70歲的觀祿師兄,小組共修、班級共修一場不落,無論嚴寒酷暑從不缺勤;還有雖然年輕但頗有擔當意識的90后師兄觀元、觀注;有挺著大肚子還積極去補課或旁聽的觀策師兄;有生活相當安逸卻已經調整生活重心的觀乘師兄;有善于思維、運用八步驟嫻熟的小平師兄;也有埋頭修學而又不乏幽默的劉志彬師兄;有從一開始就走在模式上且愿意默默奉獻的殷遐師兄;有充滿法喜、熱心義工的觀俠師兄;有熱情開朗極具傳燈意識的觀邇師兄;還有領悟力很強的超然師兄和樂于助人的土頓師兄。他們從不同角度給我啟發(fā),提醒我不忘初心。每一位師兄都為班級氛圍提供正能量,在班級共修時我常常被師兄們的分享所感動甚至流淚,他們讓我感受到世界如此美好——凈土就在身邊!這一切都源于心的改變。

  感恩三寶,感恩導師,感恩各位的聆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