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王維——隱居終南山的詩意

王維——隱居終南山的詩意

  佛家講坐禪,即靜坐澄心,讓心體處于寂滅的虛空狀態(tài),這能使個人內(nèi)心的純意識轉(zhuǎn)化為直覺狀態(tài),產(chǎn)生萬物一體的感受。這種以禪入定的心靈狀態(tài),對王維山水詩的影響極大。他習(xí)慣于把寧靜的自然作為凝思觀照而息心靜慮的對象,從而使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別具慧眼,由圖貌而求形似進(jìn)入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會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創(chuàng)造,通過詩境來表達(dá)禪境。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lián)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lián)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lián)寫心境閑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聯(lián)進(jìn)一步寫出悠閑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fēng)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煉至此,實乃不易。

  王維晚年歸隱,確已達(dá)到“心靜如空”的忘我境界。由于他生性好靜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獨來獨往的生活寫得很美,如他的《酬張少府》詩: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詩寫在寂靜的山林中,與山月松風(fēng)為伴,不僅沒有孤獨之感,反而流露出自得與閑適。王維著名的《輞川集》二十首,將其自感寂寞的山水情懷表露得極其透徹。比如其中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從這些詩中,我們能真切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情,欣賞到在寂寞時方能體察到的隱含自然生機的空靜之美。

詩人王維

 。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名字來源于《維摩詰經(jīng)》。早年曾為太樂丞;精通音律,書法上擅長草、隸,繪畫才能尤為突出,后人甚至推許他為南宋畫派之祖。王維自幼受佛教的熏陶,有著深厚的佛教信仰。早年對禪宗北禪宗虔誠修習(xí),中年之后受南宗禪的影響,過著焚香打坐的禪修生活,將禪的修習(xí)體驗與感悟引入詩中,形成了王維詩的禪趣與空靜之美,在盛唐詩壇上別具一格,因此有“詩佛”的美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