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偷偷干點壞事真的沒人知道嗎?

偷偷干點壞事真的沒人知道嗎?

  今天我們的社會有誠信的危機,有道德的危機,其根本問題就在于對生命的認知缺乏。我不可能說各位對生命沒有認識,大家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要說對生命沒有認識,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我為什么說對生命要再認識?我們要反思,過去我們對生命的認識正確不正確?

  有人說,干了壞事法律要制裁你。那反正我不犯大事,最后不會要我的命,關幾天再來。這是心靈問題沒有解決,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所以現(xiàn)今很多人都存著鋌而走險,僥幸心理。反正我偷偷干點壞事,沒有人看見,你沒有看見我,我做了就過關了,所以我得到利益了,我心里面就好像很心安理得。但是,難道真沒有人看見嗎?真沒有人知道嗎?下面講個故事。

  江蘇揚州有一個楊家祠堂,叫“四知堂”,紀念楊家一位清正廉潔的祖先叫楊震。祠堂的門柱上掛著“三畏流芳遠,四知垂訓長”的楹聯(lián)。

  “三畏”指的是《論語·季氏》中提到的“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四知堂”的堂號來自于楹聯(lián)中的“四知垂訓長”,指的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據(jù)《后漢書·楊震傳》記載,楊震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這個故事在《資治通鑒》中也有記載,說的是楊震曾舉薦王密為昌邑令,后來楊震去東萊上任太守之時經(jīng)過昌邑。當晚,王密帶了十斤黃金準備贈送給楊震,楊震拒而不受。王密表示此時深夜,無人知曉此事。楊震卻說,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于是王密羞愧地離開了。

  你知我知還是次要的,天知地知才是中國人最重要的觀念,這里面包含了對善惡因果的敬畏,對良心的敬畏,這是底線。

  原文標題:就怕這事兒沒人知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成都文殊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