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在家修行之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我?吹侥佛教刊物,批評別人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怎么不見對方答辯?

  最近幾年,因為自己的工作比較忙,很少看其他的刊物,不知道所說的內(nèi)容,故難以奉告。不過照理講,佛教的刊物,應該只談佛法,或者是護教的言論,關于惡性批評的消息,就不應該發(fā)表。而我們修持的對象是身、口、意,若使這三業(yè)清凈,才能遠離煩惱,得大自在,否則,一天到晚,是是非非的,那修的是什么行?不管批評的對不對,總是屬于意氣用事,與佛法是不相應的。這種行為,在他來說,以為抬高自己的身價,殊不知正是暴露他的弱點。

  俗語說:‘閑人口里出是非’,因為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才會‘言不及義’,為了滿足個己五欲的享受,又沒有別的技能,只有打聽別人的是非,達到利己的目的,若是稍有道心的人,那是不會這樣做的!昔孔子適周見老子,辭去,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而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他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還談什么學佛!

  人非圣賢,總難免有點過錯,如果觀念正確,可以向?qū)Ψ缴埔獾慕ㄗh改正,以杜絕后患;但惡意的批評,除了增加自己的罪業(yè),與事實毫無補益。我們做佛弟子的,處處要律己,多做些反聞反觀的工作,假使個人的言行合乎規(guī)律,團體也就健全而有光彩。

  至于答辯與否,須視當事人契機而定。答辯可以說明事理的真相,使對方由衷的信服。百丈禪師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所以不辯乃無言說法,也是對付無賴之徒的妙著。我至誠的希望全體的佛教徒,謹遵教典,作大佛事,雖有不肖,亦莫可奈何。(知義法師著《初機學佛決疑》)

  問:出家受戒后,并無照戒律所行。每日惡口惡意不知犯過多少戒律。此種出家人,佛在世時釋尊稱做‘獅子蟲’欲論此類將來是否能往生?(顏寬文)

  答:出家人如何,暫且不論;在家居士受戒者,幾如過江之鯽,能守戒而不惡口惡意者,豈盡是耶。我但守‘不見出家人之過’一戒,益在我矣。(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