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圣嚴法師:如何做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有人說,出家人離開了家庭、父母、親友,所以不需要有感情;也有人說出家人既不結(jié)婚,也沒有兒女,所以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感情。其實無論是人與人,或是人與其他眾生之間,一定都有感情,如果沒有感情,就不能算是個人了。

  佛教稱眾生為「有情」,所謂有情就是指「有感情」。感情可以分成家人之間的親情、朋友之間的友情,以及男女之間的愛情等。出家人一樣有父母、有朋友,所以除了男女之間的愛情之外,也同樣有親情和友情。

  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持續(xù)地照顧我的親人,我也告訴我的弟子們,即使出了家,對自己的父母還是要照顧,如果是出家前自己生的孩子,出家之后也還是要常常關(guān)心他。這雖然也是一種感情的表現(xiàn),但經(jīng)過凈化之后,已經(jīng)是一種非常清凈的感情,也就是所謂的「慈悲」。慈悲融合了感情的成分在內(nèi),可說是一種感情的升華。

  面對感情時,還可以分為「俗情」與「道情」。俗情指的是在紅塵俗世中,人與人之間糾纏不清、彼此牽絆的感情;而道情則是指修道人與修道人之間的感情,出家人將友誼進一步升華為道情,是彼此互相照顧關(guān)懷,該怎么照顧就怎么照顧、該怎么關(guān)懷就怎么關(guān)懷,而不會剪不斷、理還亂。法鼓山目前所提倡的大關(guān)懷教育,就是運用關(guān)懷來達成教育的目的,同時再以教育來幫助大家成長,以提升從事關(guān)懷工作的能力及工作品質(zhì),而這種關(guān)懷就是道情。

  一般人多半還是在俗情的泥淖里打滾,所以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在幫助我們將感情升華,從「有情」變成「覺有情」。所謂「覺有情」就是菩薩,菩薩的梵文是「菩提薩埵」,「菩提」有覺悟、覺醒的意思,而「薩埵」的意思就是情,指的是有情眾生。所以,菩薩就是「已經(jīng)覺悟了的有情眾生」,而且不僅自己覺悟,同時還能幫助其他有情眾生從煩惱、痛苦、糾纏不清的苦海之中覺醒過來。

  佛陀本身也有情感,只是佛陀的情感是慈悲,這是關(guān)愛一切眾生的無限情感。這一切眾生當(dāng)中,當(dāng)然也包括了自己的兒女、配偶、父母以及朋友。慈悲之人雖然沒有特定的對象,但一定會有親疏、遠近、先后之別,先接近的人就是與他有緣的人。

  佛陀開悟以后,首先想到要度化的就是幫助他最多、協(xié)助他修道的五個隨從,于是就先到鹿野苑為五比丘開示佛法的基本道理「四圣諦」。接著再度的是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因為此時她已經(jīng)生上忉利天,所以佛陀就到天上為母親說法。最后,他還要度他俗家的父親、太太、姨母、孩子,因此佛陀又利用探親的機會,回到自己的國家,用正法來幫助他們。

  所以,由佛陀的例子就可看出,無論是出家人或是佛菩薩們,不但都有感情生活,而且才是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