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十八卷 出曜經(jīng)
第十八卷 出曜經(jīng)
雙要品第二十九
夜光照于冥至日未出間
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黑*炎]
觀此義已如來引喻。欲使后生明達其事。猶若夜光之蟲處在幽冥。布其光明遠有所照。謂為己明無有及者。值日天子放百千光明升于東方。爾時無復有夜光蟲明。顏色黤[黑*炎]像如純墨。是故說曰。夜光照于冥至日未出間。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黑*炎]也。
察者布光明如來未出頃
佛出放大明無察無聲問
外道梵志所行不同;蛴胁於;蛴腥攵ǘ摺;蛴新劷潭徽。此三種人在世跨行各自謂尊。所以然者。蓋由如來未現(xiàn)于世。設(shè)如來降神于世。放大光明流教布化。爾時外道梵志自然消歇。其道不行無復威神。是故說曰夜光照于冥。至日未出間。日光有大明。夜光。便黤[黑*炎]也。
不牢起牢想牢起不牢想
彼不至于牢由起邪見故
不牢起牢想者。此眾生類戀慕生死。若自生念人處世間。樂著五欲以自娛樂者乃為牢固。是故說曰不牢起牢想也。牢起不牢想者。邪見之人執(zhí)意來久。共相指授乃興此論。竊聞佛家稱說泥洹無生無滅無起滅想。亦復無有歌嘆喜舞宗親五族。行來進止園觀浴池。都無此者有何牢固。佛言不爾。斯等顛倒邪心不滅。牢而固者莫過泥洹。反更毀呰以為不牢。是故說曰牢起不牢想也。彼不至于牢。由起邪見故者。滅盡泥洹無有眾患。澄然無為凝神不動。亦不變易。愚者不解以為非真。是故說曰彼不至于牢由起邪見故也。
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
彼人求于牢正治以為本
若有眾生解滅盡泥洹無生無滅。亦不欺詐誑惑于世。諸佛世尊永息之室。其有眾生入此室者。寵位至不以增歡。毀辱逼不以加戚。與倒見異其辭。邪部殊其趣。冥然太虛永息不起。智者之所慕。非愚之所習。欲至彼室者。要涉八正之徑路。求度十二之洪崖。以渡生死之崄岸。安神無為之澹然。顧眄悠悠之楚酷?嘣沼藁笾躺。是故說曰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彼人求于牢正治以為本也。
愚意以為牢反被九結(jié)縛
如鳥投羅網(wǎng)斯由愛深固
愚意以為牢者。夫人在世意愚難革;蜓躁幘蹫槔;蜓越Y(jié)本為牢。于中興想不別真?zhèn)。雖復出家學道反習邪行。是故說曰遇意以為牢也。反被九結(jié)縛者。人之修道要當舍家。遇惡知識指授邪徑。舍故結(jié)縛反被九結(jié)。如蛾投火不顧后慮。斯由愛深固。是故說曰。反被九結(jié)縛。如鳥投羅網(wǎng)。斯由愛深固也。
諸有懷狐疑今世及后世
禪定盡能滅無惱修梵行
諸有懷狐疑者。彼修行人。思惟惡露不凈之想。除去狐疑憎嫉之心。聞則得信不重思惟。是故說曰諸有懷狐疑也。今世及后世者。今者現(xiàn)身后者后身。今者現(xiàn)世后者后世。于中不興猶豫生狐疑者。乃應(yīng)定意。是故說曰今世及后世也。禪定盡能滅者。入定之人心意堅固。盡能消滅不興想著。是故說曰禪定盡能滅也。無惱修梵行者。不為結(jié)使所煩惱。執(zhí)意清凈常如一心。所修德本超越人上。是故說曰無惱修梵行。
無塵離于塵能持此服者
無御無所至此不應(yīng)法服
人之修道常懷染污。淫怒癡垢不去于心。雖披袈裟不去三毒。此則不至于道。是故說曰無塵離于塵也。能持此服者。唯有賢圣之人防塞眾惡。能服此真法之服。無有此者則不應(yīng)服。是故說曰能持此服者。無御無所至。此不應(yīng)法服。
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
彼應(yīng)思惟業(yè)此應(yīng)服袈裟
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者。人之修學除穢為本。三毒結(jié)使永盡無余。雖得羅漢不入定意。無記對至乃知謬誤。修戒除垢穢不失其道心。是故說曰。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也。彼應(yīng)思惟業(yè)應(yīng)此服袈裟者。入定之人必有所益。心有所念無事不果。諸天世人魔及魔天釋梵四天王。靡不宗奉而承事者。是故說曰彼應(yīng)思惟業(yè)。應(yīng)此服袈裟。
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
人有善顏色乃懷巧偽心
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者。世多有人與人言談。內(nèi)懷奸宄外如現(xiàn)愚。是故說曰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也。人有善顏色。乃懷巧偽心者。往昔波斯匿王。園觀游戲見二梵志苦形學道。仰事日月祭祀水火。王見此人學道志苦。尋往佛所白世尊言。向行游觀見二梵志?嘈螌W道至為難及亦無儔匹。佛告王曰。人之修德持戒完具欲得知者。要當同止觀察威儀尋省來語。然后乃知有戒無戒。王聞斯語內(nèi)懷慚愧。即從坐起頭面禮足辭退而去。還至宮殿告語傍臣。汝速詣彼喚二梵志在我后園。吾觀察之。審有苦行求于道德。為虛稱詐逸行不合已。臣受其教即喚在園。王自樓上遙觀其行。知彼巧偽詐稱為道。重懷慚愧思心自悔。信心隆盛貪樂佛道。即令國界人民之類。其有供事外學異道者。皆受誅戮不得從容。王至佛所頭面禮足;诒静患。自今以往。四事供養(yǎng)恭敬三寶。盡其形壽不違此誓。是故說曰人有善顏色。乃懷巧偽心也。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諸穢乃名為善色
有能斷是者。永拔其根本者。世人多懷奸宄之心。雖披法服內(nèi)行不真。能斷此者乃應(yīng)道門。是故說曰有能斷此者永拔其根本。智者除諸穢乃名為善色者。智人習法要應(yīng)為道。非法不行學者所貴。顏色怡耀眾人敬仰。是故說曰。智者除其穢乃名為善色也。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
世多違行人游蕩在世界
如彼虛偽鋀其中純有銅
獨游無畏忌內(nèi)穢外不凈
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者。世多有人顏色從容。與人言談辭義辯美。然內(nèi)心虛偽心口相違。雖名為人性行不均。外如賢士內(nèi)懷毒行。雖暫相見賢愚不別。猶夜睹火遙見光明。若當往捉便燒其手。此亦如是。雖有顏色內(nèi)懷熾焰。是故說曰不以色從容蹔睹知人意也。世多違行人游蕩在世界者。當來愚人巧詐滋繁。漸漸遂至謗賢毀圣。奸宄萬端幻惑世人。與人言談顏色不正。出言成章辯聰無礙?霸诖蟊姙闊o軌事。眾人睹者莫不拭目。是故說曰世多違行人游蕩在世界也。如彼虛偽鋀其中純有銅者。巧詐之人多諸方略。以煙熏銅色勝真金。誑惑世人貪取財貨。是以如來引此為喻。如彼偽鋀獲世重利。奸宄之人亦復如是。甘言美辭誘進檀越。獲致供養(yǎng)四事不乏。衣被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yī)藥。雖獲其供養(yǎng)。后當償之。報受洋銅。經(jīng)歷苦惱罪積未畢。是故說曰如彼虛偽鋀其心純有銅也。獨游無畏忌內(nèi)穢外不凈者。如彼奸宄之人。多將翼從人間游處。眾人見者莫不興敬。如賊暴虐多壞村落。然后乃知非是真人也。是故說曰。獨游無畏忌內(nèi)穢外不凈也。
貪餮不自節(jié)三轉(zhuǎn)隨時行
如圈被養(yǎng)豬數(shù)數(shù)受胞胎
貪餮不自節(jié)三轉(zhuǎn)隨時行者。如彼愚惑之人。為人標首受人供養(yǎng)。自養(yǎng)其形身體肥盛不能轉(zhuǎn)側(cè)。檀越施主隨時禮覲。愚人佯坐入定思惟。由是自致得大供養(yǎng)。是以世尊假以為譬。如被養(yǎng)豬臥食不動。不知久久當受屠割。舍身受身無有休已。是故說曰。貪餮不自節(jié)三轉(zhuǎn)隨時行如圈被養(yǎng)豬數(shù)數(shù)受胞胎也。
人能專其意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養(yǎng)壽守其道
昔佛與波斯匿王而說此偈。波斯匿王宿殖德本福響自應(yīng)。于后園中。自然生甘蔗之樹。流出甘漿晝夜不絕。于彼園中自然生一株粳米。垂穗數(shù)百取之無盡。王受其福食之無厭。身體肥重喘息苦極不能轉(zhuǎn)側(cè)。時往佛所。低身揖讓在一面坐。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能專其意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養(yǎng)壽守其道
王聞斯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從坐起辭佛還宮。即敕廚宰作食之人。設(shè)汝擎食在吾前者。先說斯偈爾乃得食。自是以始常以為法。王轉(zhuǎn)減食身體輕便。進止行來無所患苦。
觀凈而自修諸根不具足
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
轉(zhuǎn)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
觀凈而自修諸根不具足者。初履行人意不堅固。內(nèi)自思念發(fā)毛爪齒。愛著清凈興著欲想。增益嗔恚愚癡滋長。不攝諸情根門不定。放逸自恣遂失道明。由火赫熾復益酥油。深明此理。豈是滅火之兆乎。夫欲息淫怒癡火永不生者。當興惡露不凈之想。是故說曰。觀凈而自修諸根不具足也。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者。彼修行人乞求無厭。得而藏囊慳心不舍。若后命終受凡品行。是故說曰。于食無厭足斯等凡品行也。轉(zhuǎn)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者。行人執(zhí)愚不修善根。欲意熾盛不自改更。當復經(jīng)歷生死之難。猶若蓋屋覆治不牢。天雨則漏澆灒衣服凈者使污。人情如是意不堅固漏淫怒癡。是故說曰。轉(zhuǎn)增于欲意如屋壞穿漏。
當觀不凈行諸根無缺漏
于食知止足有信執(zhí)精進
不恣于欲意如風吹泰山
當觀不凈行諸根不缺漏者。行人御意不暇食息。觀察此身漏出不凈一一分別。料簡身中三十六物穢污不凈。從頭至足無一可貪。收攝諸根不使漏失。是故說曰。當觀不凈行諸根無缺漏也。于食知止足有信執(zhí)精進者。行人執(zhí)意得無漏信。多食瞪瞢不容入定。信心勇熾堪行精進。超群獨邁尋受其證。是故說曰于食知止足有信執(zhí)精進也。不恣于欲意如風吹泰山者。行人用意眾想不亂。欲為禍根主生災(zāi)患。見身神慌不受慧明。死則對至燒身之痛。料別此理悉為苦患。制意不興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外御六塵內(nèi)攝六情。內(nèi)外清凈不漏欲意。猶若泰山安峙堅固。不為飄風之所吹動。心如金剛不可沮壞。是故說曰。不恣于欲意。如風吹泰山也。
空閑甚可樂然人不樂彼
無欲常居之非欲之所處
空閑甚可樂者。所以圣人論此語者。欲使行人速獲其法。閑靜之中意得專一。思惟挍計不移時節(jié)。意念向應(yīng)如人呼聲。是故說曰空閑甚可樂也。然人不樂彼者。如此之徒皆是凡夫。意著愛欲不能舍離。意著女色以為實用。一旦亡沒乃知非真。是故說曰然人不樂彼也。無欲常居之者所以言圣人者。無淫怒癡諸結(jié)縛著豁然除盡。凈如天金亦無微翳。若在人村周游教化。到時持缽福度眾生。隨施多少咒愿施主。檀越施主值聞聲者。則聞道教貫徹心懷。設(shè)值辟支佛者。飛缽空虛作十八變。形雖在眾心存曠野。是故說曰無欲常居之也。非欲之所處者。著欲之人心意有在。猶人墮罪閉在牢獄。官不決斷遂經(jīng)年歲。望欲求出良難得矣。淫泆之人亦復如是。癡心所裹閉在欲獄。不遭無漏圣睿之藥。欲得免濟甚復難克也。是故說曰非欲之所處也。
在村閑靜高岸平地應(yīng)真所過
莫不蒙祐
真人所居必有善應(yīng)。地主四王常來擁護。所居之方不被災(zāi)患。福能抑惡眾害不生。由圣居中威神所致。是故說曰。在村閑靜高岸平地應(yīng)真所過莫不蒙祐也。
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
非賢則不現(xiàn)猶夜射冥室
賢圣之人心不可移動。意欲所規(guī)必克不難。猶若眾山競出好藥。隨意取之分別毒害。是故智者說眾德具足。是故說曰。難移難可動如彼重雪山也。非賢則不現(xiàn)猶夜射冥室者。不以善知識。不親近善知識。聞惡不出其本。聞善不嘆其德。猶若冥室之中闇射其矢。是故說曰。非賢則不現(xiàn)猶夜射冥室也。
賢者有千數(shù)智睿在叢林
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別
賢者有千數(shù)智睿在叢林者。所謂賢者有所分別。聞一句義暢演無數(shù)辯才之法。思惟分別皆由觀練。是故說曰。賢者有千數(shù)睿智在叢林也。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別者。分別諸法不失次第。義理深邃究暢其法。知所從生知所從滅。分別義理一一不失。是故說曰。義理極深邃智者所分別。
多有眾生類非射而不值
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
多有眾生類非射而不值者。所謂值者。所修非法之人是也。是故說曰。多有眾生類非射而不值也。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者。利根捷疾。觀是常非常有凈無凈。戒德具者嘆說其凈。犯戒之人聞彼教訓。謂為誹謗不說真誠。自不稱名姓號之本。亦不自卑嘆譽彼者。猶若善射之人。分別善者而效其矢。所以然者。欲使惡者改修其行。修善者敦崇正法。是故說曰。今觀此義理無戒人所恥也。
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
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
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者。有者恐怖不可恃怙。如實而不去離。是故說曰。觀有知恐怖。變易知有無也。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者。夫人不樂眾苦之本。亦不思惟本業(yè)所造。是故說曰。是故不樂有當念遠離有也。
無信無反復穿墻而盜竊
斷彼希望意是名為勇士
無信無反復者。如有諸佛弟子。無有篤信之意。何以故。彼人不信佛不信法不信比丘僧。亦復不信苦習盡道。盡者為滅盡泥洹是。彼人不信亦不恭奉。是故說曰無信無反復也。穿墻而盜竊者。彼執(zhí)行人。穿壞有漏三界之墻。于中貿(mào)易望其福慶。是故說曰穿墻而盜竊也。斷彼悕望意是名為勇士者。斷其利養(yǎng)之想無有悕望。人中之士無有過者。是故說曰。斷彼悕望意是名為勇士也。
除其父母緣王家及二種
遍滅其境土無垢為梵志
除其父母緣者。如來所以說是者,F(xiàn)其愛心永盡無余更不復生。是故說曰除其父母緣也。王家及二種者。所以論王現(xiàn)其憍慢。二種者。一者戒律二者邪見。除此憍慢更不復興。是故說曰王家及二種也。遍滅其境土無垢為梵志者。如來所以說此者。欲現(xiàn)己慢永盡無余修其凈行。是故說曰。遍滅其境土無垢為梵志也。
若人無所依知彼所貴食
空及無相愿思惟以為行
若人無所依者。修行之人無眾結(jié)使。亦不藏貯。是故說曰若人無所依也。知彼所貴食者。世人依食以存其命。知其摶食所出本末。更樂食者興意想著。如彼生牛之皮。意想食者如彼火聚。識想食者猶如劍戟。如彼摶食之人觀食本末;蜃允謭(zhí)或在缽中。思惟翻覆食所從生為從何滅。觀諸惡露不可貪樂。是故說曰知彼所貴食也。空及無相愿思惟以為行者。如彼眾生入三解脫門。思惟念道不去心首。是故說曰空及無相愿思惟以為行也。
鳥飛虛空而無足跡如彼行人
說言無趣
鳥飛虛空而無足跡者。虛空飛鳥悉名鳳凰。虛空之中不見足跡。周旋往來都無處所。是故說曰鳥飛虛空而無足跡也。如彼行人說言無趣者。彼修行人觀此義理。都不知東西南北所趣之方。是故說曰如彼行人說言無趣也。
諸能斷有本不依于未然
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為行
諸有行人斷有根本。所論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永盡無余。更不復興。是故說曰諸能斷有本也。不依于未然者。不知未變之事興衰之變。是故說曰。不依于未然也。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為行者。著三解脫滅盡之門。以自娛樂不能舍離。是故說曰?占盁o相行思惟以為行也。
希有眾生不順其徑有度不度
為死甚難
希有眾生不順其徑者。希有眾生生于中國者。復有眾生遇賢圣者。亦復少耳。是故說曰希有眾生不順其徑也。有度不度者。多有眾生求度世者。亦復少耳。不知生死根栽有無是非。斯由鄙濁不達性行。是故說曰有度不度也。為死甚難者。人之貪生但見目前。不知趣死眾苦之患。亦不思惟度世之業(yè)。是故說曰為死甚難也。
諸有平等說法法共相觀
盡斷諸結(jié)使無復有熱惱
諸有平等說法法共相觀者。夫人處世觀察是非。法法成就無有高下。是故說曰諸有平等說法法共相觀也。盡斷諸結(jié)使無復有熱惱者。如彼行人思惟挍計。斷諸結(jié)使去諸想著。無復熱惱之患。是故說曰盡斷諸結(jié)使無復有熱惱。
行路無復憂終日得解脫
一切結(jié)使盡無復有眾惱
行路無復憂終日得解脫者。履行之人修德自然。畢眾苦惱不興塵垢。是故說曰行路無復憂終日得解脫也。一切結(jié)使盡無復有眾惱者。如彼行人執(zhí)意牢固。結(jié)使永盡無余。是故說曰一切結(jié)使盡無復有眾惱也。
無造無有造造者受煩熱
非造非無造前憂后亦然
無造無有造造者受煩熱者。人前為罪深知非法。向人布現(xiàn)求改懺悔不自隱藏。若更生受形不受苦惱。是故說曰無造無有造造者受煩熱也。非造非無造前憂后亦然者。人前為過尋時改悔。壽終之日神不錯亂。善神衛(wèi)護不至惡道。是故說曰非造非無造前憂后亦然也。
造者為善妙以作不懷憂
造而樂而造生天受歡樂
造者為善妙以作不懷憂者。人修善行眾德具足。眾人所敬莫不宗奉。壽終之后生善處天上。是故說曰造者為善妙以作不懷憂造而樂而造生天受歡樂也。
亦復不知論賢圣不差別
若復知論議所說無垢跡
亦復不知論賢圣不差別者。如彼行人不解議論不別句義。若在大眾不知威儀禮節(jié)。賢愚不別。是故說曰亦復不知論賢圣不差別也。若復知論議所說無垢跡者。無垢之論。去諸想著內(nèi)懷歡喜稱慶無量。所聞法味充飽一切。不趣惡道餓鬼畜生地獄之惱。是故說曰若復知論議所說無垢跡也。
說應(yīng)法議說當豎仙人幢
法幢為仙人仙人為法幢
說應(yīng)法議說。昌熾法味與人演布。文句具足展轉(zhuǎn)相教。仙人者諸佛世尊也。說名身句身一一分別無有錯謬。欲使正法久存于世。是故說曰說應(yīng)法議說當豎仙人幢法幢為仙人仙人為法幢也。
或有寂然罵或有在眾罵
或有未聲罵世無有不罵
或有寂然罵者。心內(nèi)熾然咒咀不息。欲使彼人遭水火盜賊。內(nèi)心思惟不彰露在外。是故說曰或有寂然罵也;蛴性诒娏R高聲大喚不避尊卑。是故說曰或有在眾罵也;蛴形绰暳R權(quán)在眾中。亦不高聲對面相罵。是故說曰或有未聲罵世無有不罵。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非有非無
亦不可知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諸善功德育養(yǎng)其身。設(shè)得供養(yǎng)不以為歡。若彼毀辱不以為戚。過去已滅善心不絕。當來未至未有生兆,F(xiàn)在不住當復漂轉(zhuǎn)。是故說曰一毀一譽但利其名非有非無亦不可知也。
睿人所譽若好若丑智人無缺
睿定解脫如紫磨金內(nèi)外凈徹
睿人所譽若好若丑。覺見廣見敷演一義而不可及。皆蒙得度濟神離苦。猶如如來行則履虛離地四寸。地上印文炳然自現(xiàn)。其中蟲蠡有形之類蒙光得度。七日安隱永無眾苦無能傷害。猶如紫磨純金。內(nèi)外清凈無有瑕滓。是故說曰睿人所譽若好若丑智人無缺睿定解脫如紫磨金內(nèi)外清徹也。
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
睿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
如彼安明山峙立安固。終不為風所動。如來處世去世八法。不為毀譽所動。有一梵志多聞廣見無事不苞。聞佛出世不為毀譽所動。持心如地不記好丑。往至佛所。以百種罵毀呰如來。后復以百種語贊譽如來。如來心意鏗然不動。是故說曰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睿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也。
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
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
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者。無明根本眾患之源。愛生枝葉以興邪見。是故說曰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也。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者。所謂健者謂佛世尊脫諸縛著更不受胞胎之形。亦復不從今世至后世。是故說曰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也。
無垢無有住身塹種苦子
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
無垢無有住者。去諸結(jié)使永盡無余。有結(jié)則有住。無結(jié)則無住。亦無身塹亦無苦子。是故說曰無垢無有住身塹種苦子也。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如來坐禪寂然入定。三昧正受滅形自隱。諸天圣人欲得知如來者。此事不然。是故說曰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也。
猶如網(wǎng)叢林無愛況有余
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
猶如網(wǎng)叢林者。佛告比丘。今當與汝說愛根本枝葉滋蔓。善思念之。廣說如契經(jīng)。流轉(zhuǎn)生死分著五道。是故說曰猶若網(wǎng)叢林。無愛況有余者。如來成道永無有愛。永斷五道不處三界不受四生。是故說曰無愛況有余也。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者。所謂佛者。教寤一切諸法。無事不知無事不達。修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根力覺道。廣布演說無有窮極。高而無上無能量度。深邃無下深不可測。有結(jié)則有跡無結(jié)則無跡。夫人有足。便得游行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結(jié)有跡者。將入三界游馳五道不離生死。結(jié)無跡者。則不至三界八難之處。是故說曰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也。
若有不欲生以生不受有
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
若有不欲生以生不受有者。舍身受形經(jīng)歷生死。億千萬身生死無量不可稱計。今得成道畢故。身更不受形受諸苦惱。是故說曰若有不欲生以住不受有佛有無量行無跡誰跡將也。
若欲滅其想內(nèi)外無諸因
亦無過色想四應(yīng)不受生
若欲滅其想內(nèi)外無諸因者。所謂想者。欲想色想無色想。行人永滅亦不使生。亦復不造三界結(jié)使。內(nèi)外清凈不造塵垢。是故說曰若欲滅其想內(nèi)外無諸因也。亦無過色想四應(yīng)不受生者。如彼行人觀過去色。過去造色未來色。未來色造色現(xiàn)在色。現(xiàn)在造色一一分別四無有色。如彼轉(zhuǎn)輪圣王統(tǒng)四天下。身有大人之相眾好具足。行人觀彼如己無異。不以色好而興好想。不以色丑而興惡想。不見我是彼非彼是我非我。亦復不見是非是是非非。都無好丑之想。永斷四應(yīng)不與從事。是故說曰亦無過色想四應(yīng)不受生也。
舍前舍后舍間越有一切盡舍
不受生老
舍前舍后舍間越有。所謂前者。舍過去陰持。入結(jié)使縛著。舍后者。舍未來陰持。入結(jié)使縛著。舍間越有者。舍現(xiàn)在陰持。入結(jié)使縛著。舍一切者。于現(xiàn)身中得虛無道。王三千典十方。由意自從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是故說曰舍前舍后舍間越有一切盡舍不受生老也。
樂品第三十
勝則怨滅負則自鄙息則快樂
無勝負心
勝則怨滅負則自鄙者。如彼怨家晝夜伺察彼人。于彼有大怨嫌。從世至世不舍罪怨。如是經(jīng)歷數(shù)百千身。報怨乃息負者自鄙。是故說曰勝則怨滅負者自鄙也。息則快樂無勝負心。一切結(jié)使永盡無余。更不復起想著之念。亦復無勝負之心。我勝彼不如彼勝我不如。都無彼此之心。是故說曰息則快樂無勝負心也。
若人嬈亂彼自求安樂世
遂成其怨憎終不脫苦患
若人嬈亂彼自求安樂世者。世多有人執(zhí)迷惑意怨仇心深。觸嬈于人自望快樂宗族蒙慶。如種苦栽冀望甘果。唐喪功夫無益于時。是故說曰。若人嬈亂彼自求安樂世也。遂成其怨憎終不脫苦患者。卒斗殺人猶尚可恕。懷毒陰謀乃不可親。如斯之類必趣惡道。所以然者由其執(zhí)愚不舍故也。是故說曰遂成其怨憎終不脫苦患也。
善樂于愛欲以杖加群生
于中自求安后世不得樂
善樂于愛欲者。一切眾生皆貪樂樂不樂苦惱。見苦則群心不愿樂。己自行殺教人殺生。己自淫泆教人淫泆。己自妄言綺語。復教人妄言綺語。己自不與取。復教他人竊盜他物。是故說曰善樂于愛欲也。以杖加群生者。所行非法濫抂百姓。意之所存以傷為本。是故說曰以杖加群生也。于中自求安后世不得樂。人作惡行皆自為己。舍身受形遭諸苦惱。經(jīng)歷生死沉漂五道。所生之處罪苦自隨。是故說曰于中自求安后世不得樂也。
人欲得歡樂杖不加群生
于中自求樂后世亦得樂
人欲得歡樂杖不加群生者。一切眾生皆貪于樂不樂于苦。見彼苦者興慈愍心。四等平均視彼如赤子。初不起怨捶打眾生。處世皆求安身。設(shè)我今日觸嬈彼者。后世之中受對無數(shù)。是故說曰人欲得歡樂杖不加群生于中自求樂后世亦得樂也。
樂法樂學行慎莫行惡法
能善行法者今世后世樂
夫人在世務(wù)行于法選擇善法。去其惡者周旋往來。追善知識采取善教。所至到處興有法事。是故說曰樂法樂學行慎莫行惡法能善行法者今世后世樂也。
護法行法者行法獲善報
此應(yīng)法律教行法不趣惡
護法行法者行法獲善報者。能自擁護法不使漏失后獲其福。是故說曰護法行法者行法獲善報也。此應(yīng)法律教行法不趣惡者。彼執(zhí)行人以法自護。所生之中不遇惡災(zāi)。從小至大悉受其對。天受福盡下生人間復重受福。是故說曰此應(yīng)法律教行法不趣惡也。
護法行法者如蓋覆其形
此應(yīng)法律教行法不趣惡
彼修行人擁護深法微妙之教。去諸陰蓋如猛赫熱而獲好蓋得蒙濟度是故說曰護法行法者如蓋覆其形此應(yīng)法律教行法不趣惡也。
惡行入地獄所至墮惡道
非法自陷溺如手把蛇蚖
惡行入地獄所至墮惡道者。人為惡行非父母兄弟宗親所為。皆由己身為罪所致。作罪自受其殃無能代者。外道異學所見不同。外道所見己身作罪他人受報。是故說曰惡行入地獄所至墮惡道也。非法自陷溺如手把蛇蚖者。猶如彼人手把蛇蚖;蛞灾湫g(shù)而取者。或以藥草而取者。或被師教而手玩弄惡蛇。咒罷之后為蛇所嚙。死入地獄餓鬼畜生。經(jīng)歷生死無有休已。是故說曰非法自陷溺如手把蛇蚖也。
不以法非法二事俱同報
非法入地獄正法生于天
不以法非法二事俱同報。此眾生類造善惡行。不自覺知殃福之報。為善者不知善之有報。為惡者不知惡之有報。如彼有人得雜毒之食。得而享之。不知食中有毒。毒氣流熾不便其身。行惡之人亦復如是。當時甘口后受其殃。遂喪其命不至善處。有目之士觀食知之。斯是清凈其中無毒。便取食之后無苦患。是故說曰不以法非法二事俱同報非法入地獄正法生于天也。
施與戰(zhàn)同處此德智不譽
施時亦戰(zhàn)時此事二俱等
昔舍衛(wèi)城內(nèi)有一長者。名曰最勝。更有長者名曰難降。二人慳貪國中第一。饒財多寶七珍具足。象馬車乘仆從奴婢。谷食田業(yè)不可稱計。二人門戶各有七重。敕守門者無令乞兒入我門戶中庭之中。鐵籠覆上恐有飛鳥啄拾谷食。屋舍四壁鑄鐵垣墻?质蟠╄弴钠魑镆。是時五大聲聞各以次第詣彼教化。從地踴出教以法施。長者二人聞之各不受化。后佛自往坐臥虛空放大光明。佛與長者說微妙法。長者雖聞心猶不達。內(nèi)自思惟佛來至舍。不可虛爾使還精舍。宜入藏里取一白氎布施如來。即起入藏選一惡者反更得好。舍而更取倍得好者。心意共諍不能自決。當于其日。阿須倫與忉利天共斗;蛱斓脛。阿須倫不如;虬㈨殏惖脛佟VT天不如。爾時世尊以天眼觀見長者心;驎r慳心得勝施心不如。或時施心得勝慳心不如。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施與戰(zhàn)同處此德智不譽
施時亦戰(zhàn)時此事二俱等
長者遙聞內(nèi)懷慚愧。如來所說正謂我身。即出好氎持用為施。難降長者出五百兩金持用惠施。心開意解各見道跡也。
人遭百千變等除憍慢怨
時施清凈心健夫最為勝
人遭百千變等除憍慢怨者。學人在家戀著財業(yè)。眾事憒亂心不一定。人欲修道當離家業(yè)。除去憍慢不興想著。乃得惠施不望其報。謙恭卑下修德之本。輕人貴己殃禍之災(zāi)。是以教人閑靜之處。然后乃得修于道真。是故說曰人遭百千變等除憍慢怨也。時施清凈心健夫最為勝者。施有五時獲五功德。除去憍慢自大之心。意常清凈不懷穢濁。是故說曰時施清凈心健夫最為勝也。
忍少得勝多戒勝懈怠多
有信惠施者后身受善報
忍少得勝多戒勝懈怠多者。多有眾生信心極少。嗔恚隆熾持戒忍辱亦復少少耳。以能行忍則勝怨仇。持戒之人勝懈怠者。猶如阿那律一有施德與辟支佛。九十劫中未曾趣惡道。后生釋種家。佛并父弟。出家學道成其道果。是故說曰忍少得勝多戒勝懈怠多有信惠施者后身受善報也。
快哉大福報所愿皆全成
速得第一滅漸入無為際
快哉大福報所愿皆全成者。人之修福皆由前身立行所致。值良福田種子雖少獲報無量。若復前身觸嬈賢圣。施心不純無平等意。設(shè)受人形形狀丑陋為人所輕。作惡受惡作福受福。是故說曰快哉大福報所愿皆全成也。速得第一滅漸入無為際者。眾結(jié)除盡諸德普具。凈如光明內(nèi)外清徹。意欲所求第一義者尋時即獲。欲得永入虛無之處。尋時即得。無有疑滯。正使外邪弊魔之度。欲來毀壞為福之人。尋時自壞。無奈之何。猶昔魔王將十八億眾。百頭一身。形像可畏;⒗菐熥佣旧邜和W來恐如來。如來福力使魔斷壞。魔王退后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快哉大福報所愿皆全成
速得第一滅漸入無為際
若彼求方便賢圣智慧施
盡其苦原本當知獲大幸
若彼求方便賢圣智慧施者。學人欲習賢圣法者。勇猛精進意不分散。然后乃應(yīng)賢圣之法。是故說曰若彼求方便賢圣智慧施也。盡其苦原本當知獲大幸者。所謂苦者五盛陰是。能滅此者乃應(yīng)道教。是故說曰盡其苦原本當知獲大幸也。
愛法善眠寤心意潔清凈
賢圣所說法智者所娛樂
學人習行達了深法。曉了分別義句。所趣心意澹然無余異想。入定一意不為眾邪之所傾動。賢圣所言教。玩而習之不能舍離。智者所習非愚所論。是故說曰愛法善眠寤心意潔清凈賢圣所說法智者所娛樂也。
若人心樂禪亦復樂不起
亦樂四意止并及七覺意
及彼四神足賢圣八品道
若人心樂禪亦復樂不起者。彼修行人所以樂禪者。欲于無余泥洹界而取滅度。不起不滅。是故說曰若人心樂禪亦復樂不起也。亦樂四意止并及七覺意者。止結(jié)不起謂之意止。有所覺寤故謂覺意。是故說曰亦樂四意止并及七覺意也。及彼四神足賢圣八品道者。夫神足法亦斷結(jié)使。于現(xiàn)法中快樂無為賢圣八品道。于現(xiàn)法中亦斷結(jié)使快樂善利。是故說曰及彼四神足賢圣八品道也。
善樂于揣食善樂攝法服
善樂于經(jīng)行樂處于山藪
善樂于揣食善樂攝法服者。如彼行人。以獲斷一切之智。分別食想意不染著。起于食想食。若好若丑意無是非。法服齊整不違先圣所制服飾。是故說曰善樂于揣食善樂攝法服也。善樂于經(jīng)行樂處于山藪。如佛契經(jīng)所說。夫經(jīng)行之人獲五功德。云何為五。一者堪任遠行。二者多力。三者所可食啖自然消化。四者無病。五者經(jīng)行之人速得禪定。習道之人得真如四諦微妙之法。聞法意寤。即入深山無人之處禪定習道。即于無余泥洹界而般泥洹。是故說曰善樂于經(jīng)行善樂于山藪也。
以逮安樂處現(xiàn)法而無為
以越諸恐懼超世諸染著
以逮安樂處現(xiàn)法而無為者。如彼修行之人。于有余泥洹界真法自娛樂。漸漸乃至滅盡泥洹界。是故說曰以逮安樂處現(xiàn)法而無為也。以越諸恐懼超世諸染著者。以見道跡越諸苦難。超世諸染著行過三界。為眾祐福田。是故說曰以越諸恐懼超世諸染著也。
善樂于念待善觀于諸法
善哉世無害育養(yǎng)眾生類
世無欲愛樂越諸染著意
能滅己憍慢此名第一樂
如來降神來適王家。觀世非常萬物如幻。舍世王位深山學道積年苦行。坐樹王下成等正覺。七日七夜觀樹不眴。如來爾時即從坐起。詣文鱗龍王所。至彼宮殿而說斯偈。龍聞此偈心開意解。眼目得開睹如來形。愴然揮淚自鄙宿舋。是故說曰。
善樂于念待善觀于諸法
善哉世無害育養(yǎng)眾生類
世無愛欲樂越諸染著意
能滅己憍慢此名第一樂
耆老持戒樂有信成就樂
分別義趣樂不造眾惡樂
耆老持戒樂者。夫?qū)W道之人。年雖耆艾不辭勞苦中有退心。雖復年盛目睹世榮而復懈怠。道之在心不問老少。唯在剛烈乃至于道耳。信心以存何往不克。是故說曰耆老持戒樂也。有信成就樂者。人有信心四事難動。正使化作佛形現(xiàn)諸光相。欲來詭調(diào)者不能使心移轉(zhuǎn)。是故說曰有信成就樂者也。分別義趣樂者。人之辯才皆由宿行。億千萬劫乃獲其辯。雖出言教分別諸義。一一所趣不失次緒。從一句義演至百千。終不吐出粗獷之言。是故說曰分別義趣樂也。不造眾惡樂者。夫人無惡則生天上人中受福。是故說曰不造眾惡樂也。
世有父母樂眾聚和亦樂
世有沙門樂靜志樂亦然
世有父母樂眾聚和亦樂者。如佛契經(jīng)所說。父母恩重不可得記。若使孝子欲報其恩。右肩負父左肩負母。從生至長周行天地經(jīng)百千劫。亦不能報父母一日之恩。何以故。皆由父母長養(yǎng)五陰敷張六情使睹光明。推燥居濕隨時扶侍。是以孝子雖欲報恩。百千分未獲其一。是故說曰世有父母樂眾聚和亦樂也。世有沙門樂靜志樂亦然者。出家學道斷諸恩愛離棄家業(yè)。恒行三業(yè)不失其操。復為百千群生所見愛念。隨時供養(yǎng)供給所須。出家梵志勤身苦體求斷縛著。所行清凈不造惡本是故說曰世有沙門樂靜志樂亦然也。
諸佛興出樂說法堪受樂
眾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
諸佛興出樂者。如來出現(xiàn)甚不可遇。猶若優(yōu)曇缽花數(shù)千萬劫時時乃出。爾時群生見優(yōu)缽花。各各歡喜自相謂言。如來降世將在不久。瑞應(yīng)以現(xiàn)豈有虛乎。古昔經(jīng)籍自有成文。若有此花出現(xiàn)世者。如來出世亦復不久。諸天世人共相慶賀。皆設(shè)供養(yǎng)之具。遲睹如來光相形容。是故說曰諸佛興出樂也。說法堪受樂者。佛初得道眾相具足。七七四十九日寂然入定。不與眾生敷演法味。后為梵天所請。便與四部之眾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旃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暢演善法群生蒙恩靡不濟度。是故說曰說法堪受樂也。眾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者。眾者其事非一;蛩幕虬嘶蛏鸁o數(shù)。如來眾者為最第一。如來眾中。有四[雨/隻]八輩十二賢士。諸有眾生之徒競來供養(yǎng)。修敬圣眾者獲福無量。如斯福田出生道果。為良為美為無旱霜。隨意所愿靡不克獲。圣眾所貴唯和為上。是故說曰眾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也。
持戒完具樂多聞廣知樂
睹見真人樂解脫行跡樂
持戒完具樂者。其有眾生遇持戒者承事供養(yǎng)。隨時瞻視后獲其報。安處無為快樂自由。是故說曰持戒完具樂也。多聞廣知樂者。復有眾生遭遇多聞之人承受其教。一一不失名身句身味身。義理通達尋究暢義。聞便即寤不復重受。是故說曰多聞廣知樂也。睹見真人樂解脫行跡樂者。設(shè)有眾生宿殖德本。遭遇賢圣值彼羅漢。得滅盡定及空寂定。其有眾生施真人者現(xiàn)身獲報。錢財集聚所愿從意無愿不果。于諸結(jié)使永無所染。是故說曰睹見真人樂解脫行跡樂也。
駃水清涼樂法財自集快
得智明慧快滅慢無邪快
駛水清涼樂者。猶若駛河澄靜清涼。聲響微細不傷害物甘甜極美。學者所貪多所成就。是故說曰駛水清涼樂也。法財自集快者。所謂法財者。以法合集不抂物理。不為縣官盜賊水火災(zāi)變所見侵欺。何以故。皆由正法獲其財利。不抂人物故使其然。是故說曰法財自集快也。得智明慧快者。如彼學人得世間。第一智。盡能分別一切眾法。普放光明有所接寤是故說曰得智明慧快也。滅慢無邪快者。人懷憍慢必倰蔑人。從永劫以來懷善德不究竟皆由興怒。是故說曰滅慢無邪快也。
得睹諸賢樂同會亦復樂
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
得睹諸賢樂同會亦復樂者。賢圣之人道果以具眾德悉備。曩所修學積行乃致其有恭敬。承事賢者后受其樂財業(yè)無數(shù)。家人和穆宗族日熾。是故說曰得睹諸賢樂同會亦復樂也。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者。善人修德慕求良伴。見惡知識終以遠離。所以然者惡人所稟終無善行。墮人在冥不睹大明。是故說曰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也。
如與愚從事經(jīng)歷無數(shù)日
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
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
如與愚從事經(jīng)歷無數(shù)日者。若彼行人與愚從事。晝夜墮落墜在生死。億佛過去不蒙濟度。是故說曰如與愚從事經(jīng)歷無數(shù)日也。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者。怨憎會苦難。皆由無明故。不逐良師不與善知識從事。是故說曰與愚同居難如與怨憎會也。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者。智人所學必當上及相見同歡。先笑后語和顏悅色。內(nèi)外清泰無有諍訟。是故說曰與智同處易如共親親會也。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托生
設(shè)當托生處彼家必蒙慶
人尊甚難遇終不虛托生者億千萬劫不可遭遇。所謂人尊者諸佛世尊是。所謂生之處其種清凈父母真正。其家饒財多寶七珍具足。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虎珀象馬車乘無所渴乏。所生國土上下和穆共相順從。是故說曰人尊甚難遇終不虛托生也。設(shè)當托生處彼家必蒙慶者。眷屬成就處在中國不在邪僻。是故說曰設(shè)當托生處彼家必蒙慶也。
一切得善眠梵志取滅度
不為欲所染盡脫于諸處
盡斷不祥結(jié)降伏內(nèi)煩熱
永息得睡眠心識悉清徹
昔佛成道未久。初度五人次后五人江村十三人賢士眾中三十七人。通佛六十一人。爾時世尊告諸弟子汝等各各四面教化。度閻浮利地人。吾欲獨往詣江水側(cè)。度三迦葉師徒千人。次度舍利弗目揵連。次度洴沙王。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爾時阿那邠低長者。有少俗緣來至羅閱城中。造大長者欲得寄住。正值彼家男女仆從各各作役;蚱菩饺换。或吹生熟食。或有布置坐具氍毹毾[登*毛]是時長者躬敷高座懸繒幡蓋香汁灑地是時阿那邠低長者問彼長者。貴家今日辦具待賓之調(diào)亦非小節(jié)。為欲請國王過舍。為是貴家男欲娶婦女欲嫁乎愿聞其意。其主報曰我今所辦肴饌之具。亦非天及世人所能測度。亦非國王群臣百僚。男不娶婦女不出門。我所以辦具甘饌飲食者。清旦請佛及比丘僧在家供養(yǎng)。阿那邠低聞佛名號及比丘僧。衣毛悚豎悲而且喜。尋往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斯須退坐前白佛言。伏惟天尊興居輕利游步康強。聞僑在此得善眠乎。爾時世尊與阿那邠低而說斯偈是故說曰。
一切得善眠梵志取滅度
不為欲所染盡脫于諸處
盡斷不祥結(jié)降伏內(nèi)煩熱
永息得睡眠心識悉清徹
慎莫著于樂當就護來行
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
慎莫著于樂當就護來行者。夫人學道不苦不成。要當須苦然后乃成。舍世俗禪及俗解脫。修無漏禪無漏解脫。是故說曰慎莫著于樂當就護來行。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者。人遇小樂當更求索增其樂本。是故說曰當念舍于世觀于快樂事也。
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
此名為愛盡十六未獲一
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者。世俗樂者欲界之樂。及彼天樂者色界之樂。眾生之類長夜之中。迷惑五趣不知稟真。貪著世俗禪福之報。流轉(zhuǎn)五趣周而復始。謂為得道永滅不起。是故說曰如世俗歡樂及彼天上樂也。此名為愛盡十六不獲一者。其有行人先斷愛根永去枝葉。執(zhí)意懷懼防惡未然。后得無漏之樂游心自然。于十六分中未得其一。是故說曰此名為愛盡十六不獲一也。
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
重擔世之苦能舍最快樂
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等者。如人負重擔經(jīng)過崄難處。所負既不要世俗不急貨。亦非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琥珀。乃是世俗不要之貨。傍人諫語觀君所負。非是真寶何不舍之。更求真者。其人即舍。更求真者。觀此眾生亦復如是。負五陰身游處欲界。宛轉(zhuǎn)生死不能得出。圣人告曰汝今所負五陰之形。穢漏臭處荷負是為。宜可速舍更求輕者。爾時眾生即設(shè)方便。舍欲界形受色界身。已受色界之形。圣人復往就彼教化。使令舍身就無漏智五分法性。是故說曰能舍于重擔更不造重擔重擔世之苦能舍最快樂也。
盡斷諸愛欲及滅一切行
并滅五陰本更不受三有
如彼行人以無漏慧觀。滅欲愛色愛無色愛。身行口行意行。除身三口四意三永盡無余。解知五陰興起本末。更不復著三有之行。是故說曰盡斷諸愛欲及滅一切行并滅五陰本更不受三有也。
義興則有樂朋友食福樂
彼滅寂然樂展轉(zhuǎn)普及人
苦為樂為本
義興則有樂朋友食福樂等者。猶若商賈之人勞形苦體。冒涉危崄采致重寶。安隱還家宗族慶賀。男女大小靡不歡喜。朋友同伴悉皆蒙恩。若使開意惠施普及一切。無復眾苦以樂為本。宗族娛樂不能舍離。是故說曰義興則有樂朋友食福樂彼滅寂然樂展轉(zhuǎn)普及人苦為樂為本也。
猶彼火爐赫焰熾然漸漸還滅
不知所湊
如是等見人免于愛欲泥
去亦無處所以獲無動樂
猶彼火爐赫焰熾然者。猶若彼匠火燒鐵丸。極自熾然甚難可近。是以圣人觀眾生類淫怒癡火。而自燒炙不自覺知。是故說曰猶彼火爐赫焰熾然也。漸漸還滅不知所湊者。如彼熱鐵丸漸漸至冷。不知熱之所湊。亦復不知冷之所在是故說曰漸漸還滅不知所湊也。如是等見人免于愛欲泥者。彼修行人得等解脫無復掛礙。免于愛欲之深泥便得離于生死之岸。是故說曰如是等見人免于愛欲泥也。去亦無處所以獲無動樂者。如是之類神與冥合識與空體。亦復不知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亦不知所從來。去亦不知所從去。猶如熱鐵丸漸漸欲冷不知熱之所湊。亦復不知冷之所在。是故說曰去亦無處所以獲無動樂也。
中間無有恚有變易不停
除憂無有愁寂然觀世有
中間無有恚者。所謂恚者。染污人心不至于道。唯有無垢之人。乃能免此恚怒之心。是故說曰中間無有恚也。有變易不停者。世多有行行有輕重舉操不同;蛴汹て踹\至不造結(jié)使;蛴兄史敢耘d塵勞。是以圣人布誡后生。欲令執(zhí)行之人改既往之失。絕將來之禍。貪學之人玩之寶之未墜于心。便能進適賢圣之室。然后方知圣法之可崇。穢法之叵近。是故說曰有變易不停也。除憂無有愁者。如彼修行人。永拔愁憂之本。與樂根共相應(yīng)。寂然觀世變。如彼幻野馬也。是故說曰除憂無有愁寂然觀世有也。
有樂無有惱正法而多聞
設(shè)見有所損人人貪于色
有樂無有惱正法而多聞?wù)。如彼入定人。晝夜禪寂不離定意?諢o相愿以為游觀。當時雖復身遭苦行。神寂無為無所傷損。如彼行人無嗔怒心。慈愍群萌與己無異。是故說曰有樂無有惱正法而多聞也。設(shè)見有所損人人貪于色者。如彼學者。觀彼根原淫怒癡病眾禍之首。皆起欲怒心意。共相染污以成大患。便不能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眾患之原。是故說曰設(shè)見有所損人人貪于色。
無結(jié)世善壽大法知結(jié)原
人當明結(jié)瑕人人心縛著
亦縛于色本
無結(jié)之人淫怒癡盡。不復樂俗眾結(jié)之本。怨仇恚心亦復不興。明人所鑒能斷斯病。既自去病復治他人使無有病。亦復不念著于眾色。利衰毀譽其心不動。是故說曰無結(jié)世善壽大法知結(jié)原人當明結(jié)瑕人人貪縛著亦縛于色本。
一切受辱苦一切任己樂
勝負自然興竟不有所獲
一切受辱苦一切任己樂者。人遭困厄意不得舒。瞻人顏色恒恐失意。自恣之人隨意所欲。如念即至如響應(yīng)聲。是故說曰一切受辱苦一切任己樂也。勝負自然興竟不有所獲者。如人處世貴賤無常。或為轉(zhuǎn)輪圣王。后便為粟散諸王。一尊一卑或高或下。唯有賢圣之道無有尊卑高下。是故說曰勝負自然興竟不有所獲也。
諸欲得樂壽能忍彼輕報
忍者忍于人不忍處諸有
取要言之略說其義。無害而生害無惱而生惱。無恚而生恚無怨而生怨。如上無異。
諸欲得樂壽于惑而無惑
惑者惑于人我斯無有惑
諸欲得樂壽終己無結(jié)著
當食于念食如彼光音天
恒以念為食意身無所猗
村野見苦樂彼此無所燒
雖值更樂跡無跡焉有更
村野見苦樂彼此無所燒者。人之修道或在城傍依村而住;蛟跁缫盁o人之處。或時遇苦眾人痛心。時復遭樂不以為歡。不興更樂起十二種病。彼者彼六塵此者此六情。是故說曰村野見苦樂彼此無所燒也。雖值更樂跡無跡焉有更者。人之處世心恒放逸。先更后樂遂增罪根。或時生彼地獄更樂。無更則無跡。亦復無有地獄更樂。是故說曰雖值更樂跡無跡焉有更也。
所在有賢人不著欲垢穢
正使遭苦樂不興于害心
所在有賢人不著欲穢垢者。圣人處世多自隱遁。不著欲想不興欲垢。所謂賢人阿那含阿羅漢是。故說曰所在有賢人不著欲穢垢也。正使遭苦樂不興于害意者。雖遭苦樂不興想著。是故說曰正使遭苦樂不興于害意也。
- 上一篇:第十九卷 出曜經(jīng)
- 下一篇:第十七卷 出曜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