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如本法師答:為何說菩薩今是學(xué)時(shí),非是證時(shí)?請(qǐng)慈悲開示!

  如本法師答:菩薩道(梵語bodhisattvacarya)的終極果位在佛道,二乘人的果位在羅漢、緣覺。兩者的果位 ,立場是截然不同的。

  二乘人只要證得諸法無我(梵語anatman),見思二惑斷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后有,即大功已成,斷六道、出三界,這本著獨(dú)善其身之立場,不用廣度眾生,故不須廣學(xué)諸法以利生 ,因此,以證空住空,證涅槃住涅槃,以達(dá)成四果阿羅漢與緣覺果位為目的,二乘人無心度生,故以出三界,證果位為其所宗。

  大乘菩薩道為了成佛度生,不但破見思惑,斷塵沙惑,還要頓破無明惑,而最后成就佛道,是故菩薩縱然證空(梵語sunya)而不住空,證涅槃而不住涅槃,縱得法身大士,出三界,但不以此為住為目的,依然廣學(xué)一切無量法門,以充實(shí)自己的無量大智慧,無量大悲愿心,因而廣度無量六道四生,使令成就無余依涅槃,而自己始愿成佛道。

  這是菩薩道崇高偉大的一面,非二乘行者所能倫比,故說菩薩今是學(xué)時(shí),非是證時(shí),其意義即在此也。

  大般若經(jīng)云:“菩薩摩訶薩,觀法空時(shí),先作是念;我觀諸法,諸法皆空,不應(yīng)作證,我為學(xué)故觀諸法空,不為證故觀諸法空,今是學(xué)時(shí),非為證時(shí)。”

  大般若經(jīng)云;“菩薩摩訶薩,欲居一切有情上首,欲普饒益一切有情,無救護(hù)者,為作救護(hù);無歸依者,為作歸依(梵語sarana);無投趣者,為作投趣;無眼目者,為作眼目;無光明者,為作光明;失道路者,示以道路;未涅槃?wù)?令得涅槃,當(dāng)知如是甚深般若(梵語prajna)波羅蜜多。”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