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何價
有二位師兄弟結伴同行,到各個名山去參學,希望得到名師指點,能夠深入佛法的堂奧。兩個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嶺頭云朶,但是依然云深不知處,尋訪不到名師的蹤跡。二人決定分手各自尋師訪道,并且相約將來彼此有成就時再互相切磋。
師兄性喜神奇怪異,因此禮拜一位五通仙人,學會了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等五種神通,并且時常行走人間,顯現神通,贏得萬人的驚嘆膜拜,儼然一代教主。師弟本性恬淡知足,皈投在佛教僧團,每日誦經念佛,作務修福,叢林四十八單工作,樣樣發(fā)心。
歲月悠悠,幾易寒暑。有一天,師弟奉常住命令,過江要到對岸小鎮(zhèn)為信徒祈福。師弟一路迤邐,信步走到江邊,只見千萬條的垂柳把江畔妝點得綠意盎然,碧波上水鴨悠游戲水,陶然忘機。驀然從林蔭深處走來一位身著道袍的道人,大步地向江邊走來,看到正在候船的師弟,熱情地握住師弟的雙手,驚喜地嚷著:
「師弟!怎么會是你?」
師弟仔細一看,果然是二十年不見的師兄,雖然身材偉岸如昔,但是歲月早已寫在臉上皺紋,兩鬢星霜點點。師弟也歡欣地拍著師兄的肩膀,雀躍地說:
「太意外難得了,轉眼間二十年都過去了,師兄你還是老當益壯,不減昔日威儀!
「想當年我們師兄弟同時拜別師門,到四處去尋師訪道,不想二十年后卻在江邊不期而遇。這二十年之間,你遇見了什么名師,學了些什么法術?不妨說來聽聽。」
「我沒有學到什么法術,我只不過在佛教的僧團學一些佛法,平日搬柴運水、聽經聞法、閑來看看經藏,我只是白天吃飯、晚上睡覺,保持一顆平常心而已。」師弟一派閑雅篤實,淡淡地回答。
「想不到二十年不見,我以為你有不凡的表現,原來也不過是個飯囊子!箮熜忠荒槺梢牡纳袂。
「喔,師兄你這二十年又完成了什么輝煌的道業(yè)?」
「說起我的成就,那可就不得了了!我和五通仙人學了五種神通,無論多么遙遠的地方,我只要運用天眼通都能一目了然;相隔多少重的墻壁,我的天耳通都能聽得、現在、未來的事情,我只要進入宿命通,便能歷歷如繪,浮現眼前;說起我的神足通,那可厲害了,不管千巖迭幛、江河大海,我都能自在飛躍,如履平地。如何,你要不要見識見識我的廣大神通?」師兄一副洋洋得意、躍躍欲試的態(tài)度。
師弟不置可否地報以輕笑,兩師兄弟談話間,船家搖著櫓槳,「咿喲!咿喲!」嘴里吆喝著,慢慢劃到了岸邊。師兄撩起道袍,雙手打揖,對師弟說:
「師弟!我先走一步!
隨手摘下一片嫩葉,拋向浩瀚的江波上,雙足一蹬,腳尖輕踩著葉片,凌波虛渡,渡到彼岸,踏腳處如蜻蜓點水,隨點隨化,了無波痕。師弟喚來船家,跳上木船,緩緩地蕩去,輕風徐來,槳過處,畫出一圈圈的漣漪,時有魚兒躍出碧波,輕輕撞著船頭,遠處長滿蘆葦的沙汀上,傳來悠揚的笛聲,一幅祥和如畫的美景。師兄站在對岸的阜丘上,搖幌著雙手,高聲呼叫:
「師弟!快來喲!」聲音回蕩在遼闊的江面,飄飄渺渺,斷斷續(xù)續(xù)。
木船慢慢地靠岸,師兄不等師弟站穩(wěn),便迫不急待地問:
「怎樣,我剛才的神足通你以為如何?」
師弟付了五分錢的船資給擺渡的老兒,然后慢條斯理地對師兄說:
「你修了二十年的神通,我只花了五分錢,一樣可以渡江。神通究竟何價?個中的道理不是至為明白嗎?」師弟的話如雷鳴般撞擊著師兄,師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驚愕囁嚅,無言以對。
世間人每以神通為珍異神奇,有人甚至為了追求神通而誤入歧途。其實科技昌明的現代人,每天不正在享受神通的生活嗎?電話千里傳言譬如天耳通,電視屏幕如見其人就是天眼通,飛機翱翔天際就是神足通。有了神通生活反而不自在,譬如有了他心通,別人對我的好惡毀譽,心知肚明,日子就過得不逍遙;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大限即將來臨,寢食難安,日日如服刑。何況神通不能消除煩惱,神通不能超越生死業(yè)力。佛弟子不追求神通,佛弟子追求的是勘破生死煩惱的智慧。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